唐詩欣賞:閉關

季黛
font print 人氣: 146
【字號】    
   標籤: tags:

  閉關  白居易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無事,因得長掩關。
掩關來幾時?彷彿二三年。
著書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復悲世多艱。
回顧趨時者,役役塵壤間。
歲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閒。

【作者簡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字句淺釋】

題解:白居易被貶之後,雖則消極、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績斐然,關心民間疾苦,最為人稱道的是修築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們為了懷念他,名所築之堤為「白堤」,此外,還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飲用。長慶四年(西元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滿。以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於是,他卜居於洛陽履道里。至此為官20來年,竟然湊不足買房錢,只好以兩匹馬抵償,於此可見他為官之清廉。這首閉關寫的是不問世事後的體驗與感想。

盈:滿。帙:裝書的套子。趨時:隨時勢而轉移。役役:勞苦不息。

【全詩串講】

我的心忘卻世俗已久,世俗之事也與我毫不相干。所以成了一個無所是事的人,因而得以長期閉關不問世事。

閉關多久了?彷彿才二三年哪。可我所著的書,已裝滿了整個書套,生下的兒子也能說話啦。

這下才體悟到,自身已走向衰老,又悲歎世道的困苦艱難。回頭看看那些隨時勢而轉移的人,在紅塵濁世間,終日勞苦不息。

在這年終歲尾的時刻,究竟能得啥呢?不如像我一般,且安閒自在的閉關去吧。

【言外之意】

此閉關並非修道人的閉關,而是閉門著書、不問俗事的半隱居生活。可白居易也有不少心得哪。這些都是飽讀詩書的人才會有的體悟,怪不得蘇軾也說:「人生識字憂患始」啊!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苦,是人人都希望迴避的;但苦來自何方,卻不是人人都知道。唯其如此,人們才不能有效的避苦趨樂。其實,如果人人都知道苦和樂都只是心的感受,是來自心的,因而一遇到苦就向心裡找、一想要樂也向心裡找,事情就大不一樣了。人心,這才是苦樂的真正根源。
  • 這首寓言詩全用雙關寫法,句句都是在寫鳥,但句句也都在說人。作者心中滿懷哀怨之情,但總以和緩的口氣說出,有君子溫柔敦厚之風,寫得哀而不傷,是為五言古詩之正法。
  • 此詩語言簡淡平直,但卻情、景相生,意、境相諧,形像生動,頗具詩歌藝術的寫作技巧。長策:好的計謀或策略。窮通:「窮」即「不通」,「通」指處境順利、仕途顯達。浦:水濱。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家住綠巖下,遠離塵囂,不受俗人煩擾。沒有人造訪,庭前雜草叢生又有何妨?新生的籐蔓纏繞著樹枝和崖壁緩緩的爬下來,將生命的信息悄悄塗抹在自然的畫面上。千年古巖,沖天而起,在風雨的侵蝕中始終保持著凌人的氣勢。
  • 他還在臥病時賣掉了自己過去遊歷時騎的駱馬,決計不再遊覽;又將多年來伺候自己的兩個貼身小妾「放歸」了,這無疑是一種剜心的捨棄,但同時也必然積了不小的德。說來也奇,年高患者,又斷了醫療,他居然又恢復了下肢的功能。
  • 焦煉師已經得道上百年,她獨自一人每天就煉丹。居住在孤峰頂隔世悠遠,每天見三花似伴著春天。白鶴在青翠山氣中飛翔,黃精長在幽深的溪澗邊。我才知客居塵世的俗人,哪裡比得上隱者在山間。
  • 許多人把記夢的詩都歸入遊仙詩,使人產生一種錯誤印象,好像記夢的詩也是以一種假托的手法來表達作者不便直言的思想內涵。再說,許多人認為記夢的詩即使真的在記夢,那也同樣是虛妄不真的,和假托手法的遊仙詩沒有本質區別。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是這些人不承認夢和現實或未來事件之間有確定的聯繫。其實,古今中外都一直有人能夠根據夢來作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