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陳獨秀創刊新青年 晚年反省

人氣 67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綜合報道)9月15日是將近一百年前影響中國幾代人的雜誌–《新青年》的創刊日。

清末民初,中國內憂外患,多少仁人志士在探求強國之路。 陳獨秀1915年創辦的《新青年》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並引進了馬克思主義。21年陳獨秀出任了中國共產黨首任總書記,但很快跟共產黨分道揚鑣;32年陳獨秀被國民黨抓捕,獄中閱讀了大量中華傳統文化的古書,最後與共產黨決裂;然而《新青年》卻引導一代精英上了賊船,把中國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新青年》創刊 影響一代人

1915年9月15日,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誌》(後改名《新青年》),文史哲兼容,主要作者有胡適、李大釗、高一涵、陶孟和、魯迅等。「發刊詞」中陳獨秀「敬告青年」:一,自主的而非奴隸的;二,進步的而非保守的;三,進取的而非退隱的;四,世界的而非鎖國的;五,實利的而非虛文的;六,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上世紀10年代的中國積重難返,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中華民國還在建立之初,內有袁世凱篡權要恢復帝制,外有日本等列強覬覦,各種「革新救國」的思潮洶湧彙集。

《新青年》從1915年創辦到1926年停刊,時斷時續歷經十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新思想宣傳的主要陣地,雖然大力提倡引進了西方的「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賽先生」(Science,科學),但卻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儒家思想和傳統道德,並提倡白話文。

當時的《新青年》,年輕知識份子爭相閱讀。蔣介石日記中透露,他有一段時間天天讀《新青年》。毛澤東則為陳獨秀在長沙推銷《新青年》。此雜誌也被稱為中共的萌芽刊物,後由共產國際資助。之後,陳獨秀還領頭創辦了《共產黨》等一系列中共早期刊物。靠著共產國際,中共1921年成立,陳被推舉為首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NTD TV)

中共首任總書記 體驗內鬥

然而,當1924年1月列寧死後,蘇共分為兩派,斯大林主張,中國共產黨要爭取國民黨的領導地位,奪取國民黨的群眾。托洛茨基則主張中國共產黨要旗幟鮮明,不斷革命。依靠蘇共起家的中共也不可避免的分裂。

陳獨秀在思想上雖然認同托洛茨基的主張,反對成為國民黨「附體」;但作為中共總書記,他執行了斯大林路線,之後在1927年國民黨清黨運動中,共產國際和中共在中國的勢力遭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7月12日,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聽從斯大林指示,重新改組中共中央,而陳獨秀揹負了所有責任,1927年8月被解除職務。

從此陳獨秀開始和中共漸行漸遠,越發靠近托派。1929年,張學良的東北軍試圖從蘇聯手中收回東北鐵路(中東路)控制權,蘇聯紅軍進攻中國東北。而中共提出「武裝保護蘇聯」口號。陳獨秀反對中共罔顧國家利益、「保衛蘇聯」的做法。當年11月,陳獨秀被開除出中共。

1932年10月15日,陳獨秀被上海公共租界逮捕,隨後移交南京政府。國民黨各地黨部、省主席等致電要求予以嚴懲,而共產黨也「落井下石」,全不念陳獨秀的「貢獻」,發表文章罵他為資產階級走狗、反共先鋒。但律師章士釗主動免費為陳出庭辯護,胡適、傅斯年等人紛紛出來為其說話,最後陳獨秀被判刑13年囚禁於南京。

獄中重拾傳統文化 民主政治救中國

在國民黨監獄,陳獨秀開始博覽群書,潛心研究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孔子、道家學說等,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同時也完成了不少有價值的學術論著。

1937年8月抗戰爆發,陳獨秀得以出獄,在不斷的研究中華文化中,他摒棄了共產主義,認為只有施行民主政治,才是中國的唯一出路,出獄後他說自己不再屬於任何黨派,他的思想獨立,也不代表任何人。

在《我的根本意見》及《陳獨秀的最後見解》中,他說:「民主主義是……人民反抗少數特權的旗幟。無產階級……同樣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罷工之自由,特別是反對黨派之自由。」

陳獨秀認為,英美法的民主制代表人類的希望,它與俄德意法西斯制有著根本區別:「此次若是德俄勝利了,人類將更加黑暗至少半個世紀,若勝利屬於英法美,保持了資產階級民主,然後才有道路走向大眾的民主。」

陳獨秀醒悟:共產黨是獨裁

此時,曾大力倡導西方民主的陳獨秀,開始分清甚麼是真民主,甚麼是假民主真獨裁。他在抗戰期間發表支持抗戰的言論並且贊成各黨派合作,反對任何形式的專政: 「『無產階級獨裁』,根本沒有這樣的東西,即黨的獨裁,結果也只能是領袖獨裁。任何獨裁都和殘暴、矇蔽、欺騙、貪污、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離的!」

他也首次把蘇維埃獨裁與法西斯獨裁等同起來:「沒有事實使我們相信,在人類自由之命運上,斯大林黨徒好過希特勒黨徒。」「我們若不從制度上尋出缺點,得到教訓,只是閉起眼睛反對斯大林,將永遠沒有覺悟,一個斯大林倒了,會有無數斯大林在俄國及別國產生出來。」「是獨裁制度產生了斯大林,而不是有了斯大林才產生獨裁。」

對於中共「落井下石」,陳獨秀在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七日《給新華日報的信》中說:「你們向來不擇手段,不顧一切事實是非,只要讓你們牽著鼻子走的便是戰士,反對你們的便是漢奸。做人的道德應該如此嗎?」

他還曾說:「我們愛的國家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國家,不是人民為國家作犧牲的國家」(一九一九年六月八日《每週評論》,原題為《我們究竟應不應當愛國》,陳獨秀用的筆名是「隻眼」)。

早期從擁共到反共的精英

不只是陳獨秀,當年有很多精英都是從相信共產黨到走向堅決反共的道路。例如扶植陳獨秀的北大校長蔡元培,早期並不干涉李大釗在北大學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被奉系軍閥張作霖處死後,他還帶頭募捐,幫其長子李葆華去日本留學。但在國民黨清黨時,他擔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力推「清除共產黨」。

當時很多國民黨員反感共產黨「借殼」壯大自己,攫取國民黨的宣傳機關、組織機關等。在多省發動農民運動、土地改革、工人罷工等,造成社會動盪,人心不寧。秉持著民主自由理念的蔡元培不贊成打土豪、分田地這種以侵犯人權為特徵的階級鬥爭。因而一改往日之平和而堅決反共。

而蔣介石一向熱愛傳統文化,早期在讀過「馬克思經濟論」、「共產黨宣言」後,也曾嚮往共產主義。1923年,孫中山派他去蘇俄考查,他說:「終於可以看到共產主義的祖國了。」但三個月訪問後,蔣介石得出「共產主義不適合於今日中國」的結論。他質疑:「為甚麼共產黨到哪裏,奪權和抗爭就帶到哪裏?」

蔣介石在日記中比較共產黨與國民黨的不同:共產黨反對私有財產,國民黨保護私有財產;共產黨要階級鬥爭,國民黨要跟階級合作;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國民黨代表全部民眾、各階層的利益;共產黨講的是仇恨,我們儒家講的是忍,耶穌基督講的是愛。蔣介石說,如果我們用「仁、愛」可以治國救國,為甚麼用仇恨治國?

馬克思主義害中國

在中國,陳獨秀最初倡導的「新文化運動」後來被演變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中國被拖向反傳統、反人類、國家恐怖主義的深淵,中國人民半個世紀來深受中共利益集團的壓迫和剝奪,中華傳統文化被破壞殆盡……。從這個意義上說,《新青年》當年的誤導使中華千年古國蒙難。

大陸網友評說,今天的中國是權貴者最好的時代,是草根層最壞的時代;是欺世者最智慧的時代,是盲從者最愚昧的時代;是新聞引導信任的時代,是現實逼迫懷疑的時代;是幻想裡光明的季節,是內心裏黑暗的季節;這是利益既得者們希望的春天,也是社會底層最後的冬天;我們天天聽著祖國萬歲前途無量的激昂,同時又時時感受著理想幻滅希望渺茫的沮喪。

網友說:今天的共產黨是最無恥政黨,以革命方式殺人,以改革方式掠奪,以國有方式分贓,以和諧方式滅口。發改委和兩大獨頭僅是某政黨搶劫後分贓所需的工具而已。某政黨是人民公敵。

晚年拒絕黨派 因病逝世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出生,原名慶同,字仲甫,安徽懷寧人,從5歲時開始在祖父的管教下讀書,雖然自幼才智過人,卻不愛讀古書,17歲時便考上了秀才,但批評科舉制度是「玩猴子」。他在家人的眼中是個玩世不恭的孩子,無論如何挨打,就是不哭,祖父斷言他「長大後不成龍,便成蛇」。

晚年,陳獨秀貧病交迫,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隱居在四川江津,生活保持低調,他拒絕胡適邀請他赴美,拒絕譚平山要他出面組織第三黨的建議,同時也拒絕去延安,並堅拒國共兩黨人士的饋贈。

1942年5月27日,陳獨秀因病於四川江津鶴山坪石牆院逝世,時年63歲。全國各界人士,包括許多曾經與陳獨秀政見相互敵對的人和團體,連同抓捕他的蔣介石在內,紛紛以不同方式對他的一生表示了敬意。唯一例外,就是他早年為之獻身的那個共產黨集團,視陳為異己,表現得異常冷漠,沒有人情味。

相關新聞
林輝:被中共開除出黨的陳獨秀的最後見解
陳獨秀 從擁共到反共的歷程
陳獨秀女兒綁汽油桶逃離中國
黃河清:陳獨秀班房風流、法庭凜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