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地」成功絕食反腐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9月18日訊】絕食12天後,印度的哈扎雷終於讓印度政府一致通過了「公民監察法案」,完全接受了其反腐訴求。這個有著安貧樂富與苦行僧精神的民族,再次讓世界看到屬於他們文化底蘊的韌性。

8月28日,印度被稱為「新甘地」的哈扎雷所進行的反腐抗議活動,終於在數萬民眾的慶祝聲浪中落下帷幕。此事件不僅激起印度社會的反腐浪潮,也在中國網民中引起巨大的震動,我們這些身在「東土」的大眾,不免對這個曾被我們稱為「西天」的國度產生進一步瞭解的興趣。人們發現,這種甘地式的非暴力抗爭在印度其實有著極為深厚的社會和歷史文化基礎。

絕食12天 成功反貪腐

哈扎雷這場絕食活動始於8月16日。8月28日上午10點20分,他從兩名印度小姑娘(「賤民」的女兒和穆斯林女兒)手捧的杯子中抿了一口蜂蜜椰汁,停止了歷時288小時的絕食抗議。這是哈扎雷自1980年以來進行的16次絕食活動中影響最廣泛的一次。

● 8月16日——哈扎雷開始絕食,早晨被抓送往監獄。政府當晚決定釋放他,被他拒絕。

● 8月17日——哈扎雷表示除非政府同意他開展絕食運動,否則拒絕離開監獄。支援者聚集監獄外,哈扎雷繼續在監獄絕食。最後他的絕食獲批。

● 8月18日——哈扎雷離開監獄,繼續在拉姆里拉廣場絕食。

● 8月23日——哈扎雷團隊談判。

● 8月24日——第二輪談判,舉行所有政黨參加的議會。談判沒有突破。

● 8月25日——政黨與哈扎雷團隊開會後,政府同意在議會談論所有版本的「公民監察法案」

● 8月27日——上下兩院討論「公民監察法案」,滿足哈扎雷的要求。

● 8月28日——哈扎雷停止絕食。

辛格政府最後一致通過了「公民監察法案」,完全接受了哈扎雷的反腐訴求。即同意公民憲章、同意在《公民監察法案》下減少官僚主義、在各邦建立專門調查腐敗行為的「監察署」。

印度總理辛格致信哈扎雷表示感謝,稱國會的意願就是人民的意願。反對派印度人民黨領導人斯瓦拉吉說,她的政黨支持哈扎雷的要求,並批評政府在該事件上處理不當。她說:「今天整個國家都在看著我們,哈扎雷已經把『公民監察法案』變成了大眾運動。」

對此,哈扎雷清醒的表示,「我們只是贏得了半程勝利,這是人民的勝利。」

印度式的腐敗


11年8月17日,成千上萬印度民眾在新德里監獄前,支持反貪社運家哈扎雷。
(PRAKASH SINGH/AFP/Getty Images)

印度舉行反腐遊行,中共黨媒就宣傳說貧窮落後的民主印度照樣腐敗,天下烏鴉一般黑。但是,沒有一個印度人認為印度的問題是由民主造成的。相反,正是因為不夠民主,他們才遊行要求取消特別選舉,真正做到選票至上。

與中國大陸腐敗盛行狀況的相比,印度官員的腐敗實在是不值一提。中共黨官大權在握,可以審批土地出讓,審批動輒上億元的項目,大國企可以化公為私、強行拆遷民宅等等,然後從中牟取暴利私利。但印度的官員可就沒有這些大權了,他們的腐敗大多表現在利用手中的經辦權收小費,比如,印度人辦個護照,原本要一個月的時間,你若給點小費(相當於人民幣150元),十天就拿到了。這種敲竹槓式的腐敗,通常金額不大,但印度人民認為這不可容忍,所以起而反對。

印度還有一個網站叫「我行賄了」,不僅揭露官員的腐敗,也糾正老百姓行賄的不良習慣。該網站接到了全國一萬多起行賄報告。它號召全民抵制腐敗,還教你抵制腐敗的十條戒律。

安貧樂富的民風

前中國駐印度孟買總領事袁南生根據自己2002年7月到2004年12月在印度生活工作的經歷,寫成了《感受印度》一書,從中讓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印度。

根據袁南生記述,印度富人不怕露富,且樂於行善,主動施捨,窮人也不仇富。如印度鋼鐵大王米塔爾不僅擁有世界上最貴的豪宅──一座坐落在倫敦、價值1.28億美元的宮殿,而且瀟灑地為女兒在凡爾賽舉行婚禮豪擲3千萬英鎊。印度最大的私人財團「塔塔集團」,其盈利的65%進入慈善基金,用於全民教育、醫療等。

印度在教育、醫療、乘火車、觀看戲劇的文娛活動等許多方面都實行了免費制。國營鐵路是印度為數不多的國企,每年依賴政府財政補貼,而印度人坐火車大多時候也是不付錢的。

此外,印度還擁有苦行僧般的知識分子群體。袁南生在《感受印度》一書中提到,他的印度知識分子朋友都有著不見風使舵、不昧良心、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可貴人格。印度知識分子大都看輕身外之物,不注重物質享受,一些人甚至一夜之間就決定把終身積攢的財富全部貢獻出來,造福社會。

20世紀90年代開始,許多高級知識分子深入到農村,給農民上課。袁南生的鄰居潘特先生是孟買大學教授,這位教授如同苦行僧,累計近十年待在農村做調查研究,搞實驗,幫助農民脫貧。類似潘特教授這樣的知識分子在印度比比皆是,他們很多人在農村一待就是好幾年,自己動手蓋房子、種蔬菜、養魚和養雞,過著與現代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他們很認真地手把手地教那些來求助的農民。

白布衫圓眼鏡的「當代甘地」

哈扎雷的絕食反腐正是根植於這樣安貧樂富的印度人和苦行僧般的知識分子構成的社會環境之中,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那麼哈扎雷本人又是怎樣的人呢?

1937年6月15日,哈扎雷出生在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小村莊。1962年,他應徵入伍,並於1965年參加了爭奪克甚米爾主權的印巴戰爭。當年11月12日,他所在的印軍基地遭到空襲,他的戰友都在轟炸中死了,獨他一人僥倖活命。

九死一生的軍旅經歷讓哈扎雷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印度哲人維韋卡南達寫的一本小冊子喚醒了他建設國家的熱情。他開始大量閱讀維韋卡南達、甘地等人的書籍。

結束15年軍旅生活後,38歲的哈扎雷回到家鄉馬哈拉施特拉邦。他認為,「甘地說得很對,建起混凝土的城市並不意味著發展。」「如果沒有自立、自給、自足的鄉村,印度成為強國的夢想將不可能實現。」在哈扎雷的帶領下,村裡人堅持發展可持續農業,把家鄉從一個乾旱貧瘠的窮困之地,轉變成了繁榮的「示範村」。哈扎雷希望印度村村都能做到這樣。

1991年他創立非牟利組織「人民反貪行動」,以非暴力的方式反對政府的腐敗行為,被稱為「當代甘地」。他因反腐三次入獄,但從未因此停止行動。通過發起各種抗議行動,哈扎雷成功地讓400多名腐敗官員走人。

為表彰哈扎雷的工作,印度聯邦政府1992年授予他「榮譽公民獎」。

據瞭解,哈扎雷總是身著白布衫、戴圓眼鏡和傳統的印度帽子,無論在信念、裝扮和行事作風上,皆與印度「聖雄」甘地如出一轍,因此被稱為「新甘地」。不過他比甘地多了一項武器——社交網路。他的專業顧問團隊定期透過社交網路與年輕追隨者保持聯繫,並匯報最新活動進展。

哈扎雷一輩子沒結婚,幾十年中,他住在村中寺廟的一間小屋子裡,也不到同村的親人家裏住,過著簡樸的生活,唯一的收入是部隊的退休金。

甘地精神和印度傳統修行文化

哈扎雷的絕食行動與甘地的非暴力抗爭哲學一脈相承,而甘地的哲學和生活信條又來自印度的修行文化傳統。甘地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就是真理和非暴力。1948年1月30日他被槍擊中彈的瞬間,還以手勢表示寬容兇手並為他祝福。

非暴力的概念在印度的宗教中由來已久。甘地在他的自傳《我實踐真理的經歷》(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揭示了他的哲學和生活方式。他早年曾嚐試不同的飲食,最終相信素食足以滿足人體的最小要求,進而成為一名嚴格的素食主義者。36歲時,他禁慾,成為一個徹底的禁慾主義者。甘地每週保持一天不說話,他相信沉默帶給他內心的平靜。

印度人修行的傳統價值觀與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截然相反。他們認為人越受苦,精神越昇華,離神就越近,來世也就越幸福。印度的文化傳統中有很強的因果報應意識、還「債」意識、解脫意識等,這些代代相傳的觀念已融入他們的生活,成為規範行為的一種內在力量。◇

本文轉自241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43/9848.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印度知名反腐敗老人絕食前被捕
印度反腐活動者出獄 週五絕食
印度允許反腐人士絕食抗議15天
印度反腐人士結束絕食抗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