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臘古國:未完成的樸素力量 塔高寺

文 / 攝影 意文

人氣 10

【大紀元2012年01月08日訊】建造過程中跨越兩個王朝的「塔高寺」(Ta Keo)又名「茶膠寺」、「塔凱歐寺」。

塔高寺位於大吳哥城東門外,是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五世(Jayavarman V)約西元1000年左右修建的。寺廟並沒有真正完工落成,保留了石塊砌建的粗坯、沒有雕刻的形式。它是吳哥時期第一座完全以砂岩為材質的建築。

塔凱歐寺外有人工壕溝,底層為長寬各60公尺、高5.5公尺的基座,上面三階主塔層平臺高14公尺。頂上有5座尖塔,4塔立於4個角落,位於中央的主塔代表須彌山。

沒有修建完成的原因,說法不一,有一說是建造中頂層的塔廟遭雷火擊打,王室認為是不祥之兆,便停止了修建。另一種說法是歸咎於選擇的石塊太過堅硬,不適於雕刻,因此只保留石塊砌建的雛形。建造者闍耶跋摩五世很年輕就去世了,在位時間短沒能完工,繼位者又不想接手工程……無論何種原因,塔高寺保留在吳哥文化的建築史上成為異常珍貴的資料。

粗獷樸素的美感力量

吳哥王朝的雕刻,是在建築量體堆疊完成之後才雕鑿的。雕刻的細線、鏤空、旋轉圖案,都一一減輕了原石塊結構的力量,使莊嚴沉重變為輕盈瑰麗。一般說來,吳哥的建築,雕刻裝飾華麗繁複,甚至搶奪了建築本身的結構力量。建築和雕刻相互依存,也相互對抗。就像歐洲巴洛克時期的建築,往往附加的繁複雕飾也失去了建築量體本身的結構之美。

而塔高寺卻是因為意外原因中止了雕飾,使整個建築保存了結構單純的力量。裁切方正的石塊像積木一樣堆砌而上,因為沒有雕刻,單純以石塊相互承接的力量,自身的結構顯現出視覺上的留白,使建築本身展現粗獷樸素的美感力量。

考古學者研究重要之神殿

塔高寺提供了吳哥建築最好的範例。石塊上下堆疊,一層一層的壇城形式,石梯扶階而上,材質和工法單純而嚴密,清楚看到結構的關係。石塊方整沉重的力量,結合出量體的莊嚴。

由於塔高寺未建成便遭荒廢,卻也證明當時的建築技術確實是採「先堆後雕」的技術。為考古學者研究重要之神殿。

從東側樓梯而下,有神牛南迪(Nandi)雕像,長長的迴廊,一個個方正窗臺,對照著地面上一落排列整齊的石塊,還有二座保存較完好的藏經閣。

再往下走去,發現寺中其實並非全無雕刻,東側第一層塔門上,隱約間有著些許剛下刀的痕跡,四面門中僅有東面大門有雕刻。而一座山型牆已組合好靜置一旁。

登上遺址的頂端,可以遠眺荔枝山美麗的風景及吳哥通王城的全貌,四周盡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

相關新聞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筆下的吳哥王朝
真臘古國:真臘風土吳哥今與昔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上)
真臘古國:高棉建築藝術頂峰 吳哥(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