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偏食怎麼辦?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家長最頭疼的事情莫過於小孩子偏食了,不吃這個,不吃那個,往往要追在孩子後面好說歹說的讓他們吃飯。家長都知道偏食會引起兒童營養攝入失衡,對生長發育極為不利,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所以,要把寶寶的偏食扼殺在萌芽狀況,巧用妙招糾正寶寶的偏食。

其實家長本身的一些不恰當行為,如餵養過度關注、強迫進食、飯桌上的逼哄騙等,都可能加劇兒童挑食、偏食現象。

父母可以參考採取以下方法糾正兒童挑食、偏食行為:

• 讓寶寶體驗飢餓,隨後獲得飽感。

• 改變食物味道。家長可以通過烹飪,改變食物原本的味道、口感,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也可以將孩子不喜歡的食物藏在其它食物當中,雖然孩子可能將不喜歡的食物挑出來,但多少還是可以吃到一點,或者先讓孩子嚐試少量食物,使孩子慢慢習慣那味道,久而久之,孩子或許就會接受。

•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製備。若偶爾讓孩子參與採買、烹調的過程,不僅可以享受親子一起做菜的樂趣,也會讓孩子樂於品嚐自己努力的成果。

• 限制兩餐之間的熱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時不喝飲料和吃點心。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往往吃不下了。一般而言,點心是為了補正餐的不足,而零食則是滿足孩子的口欲產物,所以,儘量少在非用餐時間讓小孩吃太多東西,不管點心或零食,還是要慎選富合營養而非高熱量的食品。

• 進餐時間少於25分鐘,每餐間隔3.5~4小時。

• 不要給孩子過多選擇。在每次進食的時候,不要出現太多不同類別的菜餚,即使是大人,喜愛的東西也會不自覺地多吃點兒,孩子的胃口不大,如果喜愛的東西太多,他自然會排擠那些他不喜愛吃的。

• 慢慢調整孩子不喜歡食物和喜歡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歡和喜歡食物從1:1變為2:1或更多,使不喜歡變為喜歡。

• 當孩子推開匙、哭鬧、轉頭等行為時,家長採取暫時隔離法,移開食品,把孩子放進餐椅不理她(他)。

• 讓孩子多次嚐試新的或不喜歡的食物,有時需要15次。

• 營造快樂進食氣氛,反之要有相應懲罰。

• 不買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 子女的飲食習慣,在耳濡目染下很容易深受父母親的影響,所以大人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批評食物的喜惡、好壞,而應該廣泛地提供孩子多樣化的食物選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親子溝通的優質時間不是指父母花多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或與孩子度過的這段時間內做了哪些活動,而是指雙方之間在互動溝通方面的質量問題。說白了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否在相處的時間裡,雙方都因為彼此的存在與相處而感到快樂與融洽。
  • 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們不停的爭吵,甚至為此而感到痛苦,但是父母可能還不知道,孩子們如果有個姊妹,可以改善他們的情緒健康。
  • 一項教育研究指出,學生如果向自己的成績挑戰,學習效果會更好。越是想要比別人好,自信心往往變得更低,更焦慮。
  • (大紀元記者劉晏汝編譯報導)你家的孩子愛看電視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位心理學家表示,不管是天線寶寶或是暴力電視遊戲,對幼童都會造成傷害。
  • 讓孩子自幼接受死亡教育,就等於讓他們真正理解生命的終結和存在。 據《家人》雜誌報導,在美國,「死亡教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如今已在全美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普遍實施。而在家庭教育中,面對孩子們提出的死亡問題,美國家長 也會坦誠地給孩子們最簡單明瞭的回答,儘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答覆。讓孩子從小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 在發達國家的家庭裡,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
  • 英國人普遍認為,對孩子的溺愛和嬌寵是孩子獨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礙。要使孩子在日後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須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孩子日後不能像其他人一樣適應社會,作為父母就沒能盡到教育的職責。
  • 我的一位老同學是美籍華人,他不但自己事業上是個「成功人士」,孩子教育得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問他美國家庭教育孩子與咱們中國有何區別,他告訴我美國不像咱們喜歡處處替孩子做主,父母只要有一口氣,就要千方百計地幫孩子的忙,還把這些歸結為對孩子的疼愛,結果疼愛出了「啃老族」和「怨老族」。美國家庭也疼愛孩子,可是他們疼愛孩子最基本的出發點是鼓勵孩子自立、自強、自主,具體地說,從孩子小時候起,美國家庭一般都注重從以下八個方面教育孩子。
  • 澳洲股票報告公司(Australia Stock Report)的市場發展經理莎貝拉• 蘇格(Sabella Sugar)攜帶一雙女兒觀看了神韻國際藝術團於2011年3月4日晚在墨爾本久負盛名的麗晶劇場的第四場演出。中場休息時,她表示對演出 「充滿了感激之情。」
  • (大紀元記者葉安編譯報導)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邊看電視邊用歹的三歲大的孩子,會累積大量的每日熒屏時間(daily screen time),比吃飯時不看電視的孩子多得多。而且當他們的父母於週末在熒屏前花費的時間高於平均水平時,孩子的熒屏時間很有可能也偏高。病童醫院發佈了這項著眼於父母行為是怎樣影響孩子的熒屏時間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