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中共活摘器官黑幕 新書加拿大熱銷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2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田野、周行多倫多報導)9月29日和30日,一本由多名專家共同撰寫,揭露中共活摘器官的書《國家器官》(State Organs: Transplant Abuse in China)分別在加拿大安省漢密爾頓和多倫多發行。該書作者和出版商表示,這只是他們揭露中共活摘人體器官的第二本書,不久將會推出第三本。

2010年,第一本揭露中共活摘人體器官的書《血腥的器官摘取》出版,書中收集了有關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人體器官的證據,該書由國際著名人權律師麥塔斯(David Matas)及加拿大政府前亞太司司長喬高(David Kilgour)共同撰寫。9月30日,第二本揭露中共活摘器官罪行的書《國家器官》在多倫多正式發行,作者之一,麥塔斯在新書發佈會上演講,約200人出席。

今年7月開始發行的《國家器官》有12名來自4大洲的作者,其中5人是醫生,1人是醫藥倫理學家。內容包括前一本書沒觸及過的層面,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中國濫用器官移植的問題。

Seraphim Editions創辦者兼總裁懷特(Maureen Whyte)說,法輪功學員依然遭活摘器官,過程很殘忍。所以,我們決定出版第二本書《國家器官》。(攝影:周行/大紀元)
Seraphim Editions創辦者兼總裁懷特(Maureen Whyte)說,法輪功學員依然遭活摘器官,過程很殘忍。所以,我們決定出版第二本書《國家器官》。(攝影:周行/大紀元)

出版商:現在就結束活摘!

加拿大出版商Seraphim Editions同時也是兩年前《血腥的器官摘取》的出版商,該書由麥塔斯及加拿大政府前亞太司司長喬高(David Kilgour)撰寫,其中收集了他們在三年多時間裏對「活摘器官」調查獲得的證據。

Seraphim Editions創辦者兼總裁懷特(Maureen Whyte)對《大紀元》說,2009年第一本書《Bloody Harvest》出版後,中國的活摘情況幾乎沒改善。法輪功學員依然遭活摘器官,過程很殘忍。所以,我們決定出版第二本書《國家器官》。

「這本書不是反對中國人,作者認為需要拯救中國人,應該有信仰自由。這本書是揭露迫害、謀殺自己國民的政府。中共領導人曾參與謀殺無辜者。然而,當他們訪問加拿大時,竟然走紅地毯,受到皇室般的待遇,這使她難以接受。」

懷特認為,揭露中國濫用器官移植的這兩本書都很重要。「如此恐怖的犯罪,但我知道這是真的。」

「讓人們知道很重要,因為必須停止它。」她說,這是如此重要的一個問題,中國政府說要改善,「我們認為不夠,我們要求現在就結束。」

《國家器官》熱銷 一印已售罄

懷特女士表示,這兩本書都賣的不錯,《血腥的器官摘取》已經印刷第5次了;《國家器官》也已經是第2次印刷,第一次印1,500本,很快就售罄了。

《國家器官》今年8月底在加拿大溫尼伯市(Winnipeg)發行,馬上躋身一週最暢銷書排行榜。

懷特稱,《國家器官》有很多專家的參與,加上麥塔斯及喬高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2010年),相信都會幫助這些書的銷售。

麥塔斯稱,更多不同行業專家的參與,增強了反對中國濫用器官移植的力度。在溫尼伯發行會上就有一位加拿大的器官移植倫理專家找他,給了很好的反饋。

很多醫生都反對強制摘除器官。懷特期待不久會推出第三本關於活摘器官的書。

今年10月,《國家器官》將在溫哥華發行。

資深人權人士:盡一切力量制止活摘罪行

前加拿大猶太裔人權機構B’nai Brith主席Rochelle Wilner告訴《大紀元》:《國家器官》是一本很重要的書,之前已看過《血腥的器官摘取》。

儘管事件發生在中國,這與加拿大也有關係。書中作者表示,一些加拿大病人去中國做器官移植手術,然後回到加拿大,向加拿大保險公司申報醫療費。

她認為,「這是欺詐加拿大醫療系統。保險公司不應該承擔這些費用,」因為移植是非法的,未經器官提供者同意,被活摘過程是殘無人道的。

中國政府通過活摘良心犯器官得到了不少醫學數據。她認為,加拿大醫學界不應該承認這些數據,因為強制性活摘侵犯最基本生存權。他們有權活在世上,政府不能因為不喜歡某人,就活摘他的心臟、腎臟等。這是大錯特錯。

「這本書告訴我們,在中國的實際情況比我們10年前想像的還要惡劣。在過去幾年裡,問題越來越嚴重。」文明世界要盡一切力量制止這種惡劣的移植行為。大部份加拿大人不知道世上還有這種事情。我們要讓全世界知道這些在中國發生,並制止這種罪行。◇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大衛‧麥塔斯:中國抗排斥藥物實驗和銷售(二)
大衛‧麥塔斯:中國抗排斥藥物實驗和銷售(三)
大衛‧麥塔斯:世界醫師會與中國器官移植暴行(一)
大衛‧麥塔斯:世界醫師會與中國器官移植暴行(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