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仁:台灣經濟何去何從?

張真仁

人氣 25

【大紀元2012年10月01日訊】台灣經濟近年來表現不佳,大學畢業生不容易找到工作,而且初入職場薪水過去十多年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薪水族買不起房子,舉國上下大家都在憂慮,最近在野黨提出倒閣案,來表達對政府經濟施政的不滿意。執政黨也一再強調要拚經濟,很多專家學者也都提出建議,希望能夠讓台灣經濟扭轉乾坤。筆者身為經濟學家,在台灣出生長大,如今在美國工作,希望能從局外的角度來提供一些看法。

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主要是政府有些事務該管的不管,該做的不做,不該管的管一大堆,不該做的做的嚇嚇叫,導致資源分配不善,甚至浪費許多社會經濟人力資源,全國產官學的水平最高只有二流水平,所以提出的政策的水平也只是二流。但是台灣經濟已經發展到二流的極致,再如何拚,也拚不出多大的進步,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流水平的政策和答案,來讓台灣脫離現在二流的困境,提升到一流國家的水準。

舉個例子,最近大家都在說韓國經濟如何如何,台灣經濟應該要怎樣怎樣,否則就會落後韓國愈來愈多,甚至說我們要學學韓國這個那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台灣全國還在一個二流的水平,因為我們想要學的對象,心中設定的競爭對手,韓國,也只有二流的水平。台灣人均GDP目前是20,000美元,而韓國是22,778美元,台灣其實沒有差韓國太多。根據CIA the World Factbook的統計,如果考慮到購買力(PPP)的人均GDP,台灣是38,200美元,遠高於韓國的32,100美元。台灣怎麼會要學一個落後自己的國家呢?那不是愈學愈退步了嗎?要設定目標就應該以美國的49000美元為方向。

其實這就是亞洲四小龍的通病,大家都是靠出口產業來推動經濟,靠著低估控制的匯率,靠著政府產業政策的補貼,靠著高素質的勞力,超常的工時,相對低廉的工資,來從事大量的複製生產,不管是代工或自有品牌,都能因為價格低廉在歐美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也因為價格低廉,所以產品毛利不高,員工待遇也不會好到那邊。有時也因政府補貼,產業惡性競爭,導致產能過剩,不僅公司虧損,也浪費了之前國家資源的補貼。

在台灣,這就是所謂高科技產業的現況。產業的競爭力主要來自政府全力的補貼,與高素質工程師和勞力的過度利用,公司產業和政府的心力只放在如何改良現有產品,如何改善良率,如何維持現有訂單,爭取到新的代工訂單。也因此,很少有公司在用心從事真正的創新。沒有新的產品,新的專利,新的產業,當然沒辦法像歐美的高科技公司一樣賺取高額的利潤。

那麼政府該做甚麼,不該做甚麼呢?政府當然不應該再繼續補貼這些高科技產業,沒有這些補貼,反而這些產業會有機會和壓力來從事真正的改革和創新。兩兆雙星的產業政策的失敗就是一個例子。台灣一些高科技公司還很不爭氣,舉個例子,友達這家台灣知名的面板製造公司,過去因為整體台、曰、韓產業過度擴充產能的結果,為避免價格下跌,而與其它曰韓面板廠勾結,在美國壟斷價格,最近被美國法院以反壟斷法判刑定罪,事後不僅不反省,反而還怪美國不公平。這就是台、曰、韓高科技廠商的通病,只會騙取政府的補貼,從事大量生產,以低價來爭奪巿場,結果當大家都這麼做,就導致產能過剩,讓所有製造業血本無歸。政府的補助政策,不但沒有幫助扶植產業,反而寵壞了產業 。近幾年中國也學了這一套,結果就把太陽能產業搞垮了。

台灣有許多大廠商還會要脅政府,如果不給他們補貼,他們就要出走到中國去。政府怕台灣產業空洞化,怕失業人口增加,只好答應廠商的要求。結果呢?結果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現況,產業老闆很高興,很有錢,靠著政府補助也不思長進,不需要高素質的競爭,也就不重視,不培育專業人才,所以一般勞工薪資也就不會增加了。

那政府要怎麼做呢?政府應該要對所有產業一視同仁,不要對高科技產業、汽車業、塑化業有特別待遇,他們吵著沒有政府補貼就活不下去,就要出走大陸,那就讓他們被自然淘汰,就讓他們到中國去發展,阿斗再這麼扶還是阿斗,只有放手讓阿斗自己走,自己承擔成敗,阿斗才有機會獨當一面,真正的成功。

不用扶植這些阿斗產業,政府可以省很多錢。這些錢要用在那裏呢?政府真正應該投資的是台灣所有的國立大學,第一是補助學費,讓學生可以負擔的起。第二是讓所有國立大學的素質提高,讓大學生能在這四年學到有用,頂尖的知識和技能,學到如何創造一流經濟社會的產品、服務、和價值。這才是台灣現在最需要的,台灣未來靠的是這些有創新,有遠見,有知識,有技能的年輕人,而不是靠過去那些藉政府扶持三流的家族企業或二流的高科技公司。

為甚麼筆者要說投資所有的國立大學呢?為甚麼不放在重點的台、成、清、交呢?這其實關係到更深層的意義。台灣的教育需要改革來迎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挑戰。而真正的教改不能成功,關鍵在大學。為甚麼呢?因為台灣所有大學的品質都不夠好,學生基本上沒有學到很多的附加價值。年復一年,大學僅成了一個訊息,你從明星大學畢業,代表你是優秀人才,你優秀不是因為你從這明星大學學到東西,而是這個明星大學很難進去。學生和家長為了要區別自己,只好不斷地投資學習於高中、國中、小學階段。家長和小孩都知道求學很競爭,但其實都不知道,這樣的過度學習,很多都淪為記憶性,很殭化,很浪費青春,為的就是能進一所很難進的大學。

唯有提升所有大學的品質,學生、家長、企業知道所有的大學都有能力培育出優秀的人才,這才能把台灣的小孩從文憑主義的制度中,解放出來,讓小孩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孕育出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而要提升大學的品質,首要是提升大學教授的品質,而當前教育部嚴格限制大學教授薪資的齊頭式平等的制度必須要完全廢除。表現好的優秀教授,可以拿到高於同事數倍的薪資,為了要吸引國際一流學者,政府不但不能限制大學,還反而要補助大學。沒有世界一流的學者、專家,絕不會有一流的大學。

除了投資大學,政府還能做些甚麼呢?筆者建議政府要從真正提高台灣生活文化水平的角度開始。讓台灣人民真正覺得生活環境有達到歐美國家一流的水平。舉個例子,台塑六輕塑化廠就是一個低品質的代表,不僅污染當地,也污染了全台灣的空氣。台灣不需要這種過去式的產業。那到底台灣可以發展甚麼產業呢?生物科技業嗎?不是的,不是看美國在做甚麼,我們也來參一腳。台灣巿場小,過去以出口產業來追求規模經濟,以降低成本,這可以理解。現在台灣富裕了,可以著重在內需巿場,以提升生活品質為方向,王品的成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再舉個例子,筆者很納悶為什麼台灣沒有人注意到這點。台灣有太多的摩托車了,任何一個美國人到台灣都會注意的這個現象。美國人文明客氣不說,筆者在這裡就直接點出來:這是一個落後文明的象徵。機車製造出更多的空氣和噪音污染,產生了許多街頭和人行道的混亂和不便。台灣要是沒有機車,都市景觀馬上會大幅提高。除了台灣,只有落後和發展中的國家有這樣規模的機車巿場,為什麼呢?因為機事是便宜的交通工具。台灣要邁入一流的國家,必須要消滅這一千五百萬台摩托車。

政府要怎麼做呢?很簡單,逐年提高機車牌照稅,對機車停車收費,把這些機車稅收拿來補貼,捷運、公車、和單車。而且政府還可以用這些稅收來補貼電動機車,不出幾年,低品質的機車就會消失在台灣街頭,而被較高品質的電動機車所取代。台灣也許因此能在全球的電瓶和電動車巿場,開創一片新天地。這就是政府該做而不做的事。重點是台灣產官學要以更高層次的角度來發現台灣當地的問題,而且用創新、科學、永續的方式來解決。

台灣還有另一個政府該做卻不做的事 ,因為所有的台灣人都不覺得是個問題,但是所有的美國人到台灣都會覺得很奇怪的事。台灣的公共廁所都會有這樣一個標誌:「不要把衛生紙丟進馬桶裏」。要把衞生紙丟進旁邊的垃圾桶!這是很不衞生的事呀!自用住宅也是如此。在美國這樣的先進國家是會提醒你要把衞生紙丟進馬桶裏。為什麼台灣有這樣的情況呢?如果是台灣的污水下水道無法除理衛生紙,政府是不是應該要投資改善呢?幾十年前就該做的事,為什麼還不做呢?

台灣的購買力的人均GDP,現在甚至已高於曰本(35200美元)和英國(36600美元),台灣已有一流國家的潛力,可惜舉國上下現在還停留在二流的思維。筆者只是在此點出幾個例子,希望台灣人和產官學界,應該要以一流國家自許,而用一流的視野和角度來解決台灣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相關新聞
【李維律師移民問答】有了一個綠卡,還能申請另外一個綠卡?
台8月出口連6跌 專家:依賴大陸出問題
杜英宗:應對台灣有信心
台灣經濟成長亞洲墊底 受害台商籲政府對症下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