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8種有害成分 食品選購細辨標示

人氣: 25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2年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據今日網站(today.com)日前報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3千多項食品添加劑,由於種類過多,消費者大多沒聽過。專家建議,為了能吃得安心,8種營養標籤上不該出現的成分,必須睜大眼睛,仔細分辨。

亞硝酸鈉(Sodium Nitrite)

亞硝酸鹽是用來抑制肉毒桿菌,並保持加工肉品粉紅色的顏色,這是FDA允許使用的原因。不幸的是,一旦攝取氨基酸(肉類是主要來源),亞硝酸鹽可以和其融合,形成亞硝胺(nitrosamines),這是種強力致癌物質。降低風險最好的辦法是直接限制攝取量。

食用色素(Food Dyes)

許多含水果香味的糖果和含糖的穀物,幾乎都未含實際的農產品,而是依靠人工色素和香料,連結與天然食物的關係。這些色素不僅掩飾原本農產品單調的原色,而且某些色素與嚴重的疾病有關。一篇《小兒科期刊》(Journal of Pediatrics)的研究表明,黃色5號色素與孩童過動症有關。而加拿大研究人員也發現,黃色6號和紅色40號含致癌物質。紅色3號更如大家所知,食用會導致腫瘤。由於色素應用廣泛,能避免食用,就儘量不吃進人體。

焦糖色素

食品業的配製方法是把糖與氨放在一起,產生焦糖色素,但也衍生一些令人討厭的致癌物質。公共利益科學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的報告聲稱,蘇打中存在著高濃度的焦糖色素,致使美國每年大約15,000人罹患癌症。因此,這是放棄喝飲料很好的理由。

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s)

這些合成的防腐劑,是用來抑制食品中的霉菌和酵母。問題是,對羥基苯甲酸酯類可能會破壞體內荷爾蒙平衡。《食品與化學毒性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吸收這類化合物,會減少老鼠精子和睾丸激素的分泌量。此外,研究人員在人類乳癌的組織裡發現了對羥基苯甲酸酯。

丁基羥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

這種防腐劑用於預防食品中所含油脂產生腐臭。不幸的是,BHA已被證實會導致小鼠、大鼠和倉鼠罹患癌症。FDA之所以還沒有禁止,大多是技術的原因,也就是所有的癌症都發生在囓齒類動物的前胃部分,而人類沒有這種器官。然而,據《日本癌症研究期刊》(Japa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發表的研究結果,BHA「合理的預測是一種致癌物質」。一旦發現食品有這方面疑慮,應立即從日常飲食中剔除它。

海狸香(Castoreum)

海狸香是含糊不清的「天然成分」之一,主要用途是增加食品香味。它是從海狸的肛門香腺所提煉的一種物質。這些腺體會產生濃烈的分泌物,供海狸在野外標示土地所屬範圍。它雖然對人體無害,但卻令人感到不安。在食品工業界,這種帶有獨特麝香味的成分,每年有1,000磅摻入食物,通常是調製香草精或覆盆子味之用。

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

請勿將標籤上「0克反式脂肪」(0 g trans fat)和「不含反式脂肪」(trans fat-free)混為一談。只要每份食品不超過半克氫化油,FDA允許製造商宣稱0克反式脂肪。這也意味著含有0.49克反式脂肪,仍可標記為「0克反式脂肪」。必須注意,2克是每人1天絕對要消耗的脂肪量,因此反式脂肪可能在體內迅速累積。至於是否攝取了過多的氫化油,先從吃的小點心觀察,先找出成分表中的氫化油,如果到處都看到它們的蹤跡,那麼就表示吃進了會產生動脈阻塞的反式脂肪。

水解植物蛋白(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

水解植物蛋白被當作鮮味增強劑,是一種經由化學分解成氨基酸的植物蛋白。其中一種叫麩胺酸(glutamic acid),可釋放游離麩胺酸。當這種游離麩胺酸在身體中和鈉離子結合,就會形成麩氨酸鈉(MSG),亦稱味精,這種大家耳熟能詳的食品添加劑會引起身體不良反應,像頭痛、噁心和虛弱。食品若直接添加味精,FDA要求生產商必須披露在成分表上。但是,如果味精僅是水解植物蛋白的副產品,FDA認為無須標示在產品上。

結語

面對無所不在的食品添加劑,消費者可以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例如,平日飲食以清淡、天然的食物為主,口味較重的加工食品,通常也含有較多的添加劑。平時多喝水,排除殘留於體內的有害物質。挑選食品時注意外觀,顏色太過鮮豔、風味不自然、標示不明確、保存期限過長,價格過於低廉等,都可能含有過多的添加物,應盡量避免。此外,留意食品標示,在成分中若含有防腐劑、色素、或是摻雜較多的添加物,應減少購買。

(責任編輯:陳俊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