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之飛:談談國學──兩儀卦學

人氣 6

【大紀元2012年12月16日訊】兩儀卦學,這是一門極其渾雄博大精神玄奧的學問體系,也可以簡易地稱之為「易學」,我曾經想系統地去研究研究它,並狂妄地期望能達至「信手拈卦,推往知來」的境界,但稍稍啃啃後,才發覺這裡面遠非自己想像地那麼簡單容易,又由於社會生活實際的安排,終於使某幼稚想法擱淺。現在想來,當時行為,是為某初生牛犢不知虎威矣!但稍有心得,並加上日後的歷練體會,現聊於斯。

據傳八卦首先是由老祖宗伏羲氏所創立,他觀星象,察世界,朝思暮想,苦苦體會其中最普遍的真諦,希望能夠尋找出一個可以作為部(民)族認知行為的航標。他察遍萬物,首先從最直接的作起,有天必有地,有東必有西,有南必有北,有好必有壞,有高必有低,有水,亦有火,有男,亦有女,有雌,亦有雄,所以陰陽相對,自為法則,而成兩儀,他在地上思索它們的符號,創造了用陽爻「—」及陰爻「–」來表示它們,這兩個符號,既成為中國一門學問的初始,也成為中國象形文字(文字)的開端。

他認為,無論陰陽,亦為有始,它們始於「太極」,「太極」始於「無極」,是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天地宇宙之初,虛渺無物,是為「無極」態,而後「無極」幻化為「太極」,成為實態,喚作「鴻矇混沌」,此即為「太極」體。按照物體本質「對應統一」的本性,天清地濁,水涼火炎,逐漸分明,生成兩儀(這裡我自己的認識有另外的偏差了,真的對不住老祖宗老人家,認為當是「無極生多儀,多儀辨兩儀,兩儀合太極,兩儀生四象」,按現在的物理學認識的原則而認為,宇宙「大爆炸」之後生成的世界是系統的全方位的,是為「多儀」,在這「多儀」之中,人認識之初按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參照「兩儀」,這「兩儀」又合成為一個「太極」系統,同時「兩儀」又自向前演化,「兩儀」應是認識的起點,而非「太極」,「太極」是為「兩儀」認識的後一步邏輯體。)在這裡,二二相生,也的確含有「二進制」數理生演萬物的邏輯。

伏羲畫卦,按照「對應統一」(「對應統一」非「對立統一」,世界間萬物,無有「對立」,上下相形,左右相傾,而不相立,「對應」之源,還起於「中」,即參考原點。)的原則,設定「兩儀」之後,體會那萬事萬物的邏輯溶於其中,是有「對應、運動與包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始於我,我始於你,萬象演變,少陰化老陰,同時,老陽化為少陽,在「老陰、老陽」重障之時,其對應之核又同時在其最中最深處生成,成為對應一方的起源,此即為「兩儀生四象」運動變化之徵狀,譬如世狀,如某若有清潔,不是因為由「潔潔察察」而來,而是由「歷遍髒污腐賄」而生。譬如曇花之盛時,恰當兆應其之薨然萎地。

兩儀運動變化生成四象,可這還只是一個概念物,不能夠向民眾深入淺出地說明,也缺少實際運用的意義,於是伏羲按類取象,把天地萬物囊括為天、地、水、火、風、雷、山、澤,並用乾、坤、坎、離、巽、震、艮、兌的卦象來表示,把陰陽運動變化的真諦溶入爻象之中,並向外推演到其它更多的物象中去。從一陽漸生,到全是陽爻,體現了一個運動的過程,這個過程(有許多專門的書在論證,已當由「專家、大師、教授」們作為科研攻關項目來研究了,不再屬於我這草民百姓所能思量的範圍。)就是「四象生八卦」,恰當此時,伏羲氏所考慮的,是萬物運動的的邏輯真理,這「八卦」中,僅僅只代表物理運動之「象」,沒有摻入人(或個人)的「價值認識標準」在其中,沒有好壞之念,尊卑之感,因而具有廣泛的真理。

但是人及世界萬象終究還有時令、過程、否泰、損益、得失等等諸多對應範疇的物象,僅用八個卦象很難以精緻地對照禪釋,後來又有了周文王姬昌日夜推演,成為六十四卦,甚至後人演成一百零八卦,卦意也就愈加具體,可這也就意味著一個真諦的實現:如果一個邏輯真理愈是精確地實應某物,那麼它就愈是確實地不能說明其它更多的物,所以,如斯而為,易學偏理大道可能也就愈遠了。

在我們的國度,伏羲氏所建易學詮其大道而佐輔眾生的作用沒有被如期地發揮出來,而因其按爻相生,體現了運動與變化的真理,或明或暗地悉透天象萬物的運動變化規律,天機盡藏。若是都能知道事物一切的原則和規矩,過去、現在、未來,就為成為可以預知的結局,由是,於是易學逐步成為卜占學問的總綱。在最初時,人們研習易學,往往還能按「禍福相倚」的思路去分析判斷事情,還能體會創立者的一點精神,而現在的學者、術士單純地把某一卦象即理解成「好」或「不好」,如「坎即險」等,恰僅只為卜算術而做,可能就有點違背創立者之初衷了。而若乾脆把它稱之為「迷信、偽科學」,這已不只是反映了一些人的「無知」的問題,更是反映了這些人的「無德」嘴臉。

孟之飛成稿於二00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貴州銅仁黑松塘

相關新聞
易經給我們的64個人生智慧
古代的學問:易經(二)
易經八卦新解 (下):數字的巧合
老郝說易:易經論誠信(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