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鋼琴家陳孜怡 琴藝精進如修行

朱稚清
font print 人氣: 14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12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朱稚清台灣台北報導〉台灣青年鋼琴家陳孜怡,參加無數次的大型比賽,多次榮獲各項大賽殊榮,2012年獲亞特蘭大愛樂協會音樂獎學金比賽研究生組首獎;2007年NTSO鋼琴協奏曲大賽冠軍,還有義大利Mauro Paolo Monopoli第四屆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等國內外獎項。

還有義大利Mauro Paolo Monopoli第四屆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中華蕭邦鋼琴比賽二獎、美國Gina Bachauer國際鋼琴大賽青少年組、德國第六屆愛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第三屆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大賽、華信愛樂古典菁英獎 … 等許多國內外鋼琴大賽大小獎項。曾入選2008年兩廳院樂壇新秀,文建會歷屆音樂人才庫,並在德國與香港電台實況錄音演出。

12月,陳孜怡在台灣巡迴音樂會中,將再次為台南的聽眾帶來巴赫、蕭邦、法蘭克、以及拉威爾四位作曲家的作品。在瑪雅預言的2012年末日來臨前,她將首次為觀眾演奏法蘭克以聖經末一卷啟示錄為創作題材的樂曲。

陳孜怡表示,巴哈用小調有特別的涵意,只有用在耶穌受難、對命運一種內在深刻的描寫。整首曲子用到賦格、對位手法,是非常有演出效果的曲子,這是對巴哈致敬非常代表性的作品,巴哈是一個天天在教會工作的人,”無我”的性格和人生,作品充滿對神的崇敬,而不是寫抒發自己的感情。

這次的曲目有蕭邦的opus 10的12首練習曲,對於一個鋼琴家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是技術層面上的金字塔。蕭邦的練習曲每一首就是寫給某一種技巧,例如3度音6度音8度音、琶音、半音階的技巧,他每一首曲子本身的音樂性都相當豐富,在不同調性裡有很不同的性格,在同時兼顧精準、乾淨與音色外,還得要在短時間個性上的轉換與連接,整合在一起。

2歲多接觸音樂 從此孜孜不倦學習

青年鋼琴家陳孜怡三歲半由欒珊瑚老師啟蒙,過程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哥哥5歲多就去學小班制的音樂班,那時我才2歲多就跟去當哥哥的小跟班,哥哥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沒有繳學費,卻比上課的哥哥姊姊們更認真,老師問什麼都第一個舉手回答。」老師觀察了半年,正式收她為學生,四五歲就開始和一對一的老師習琴,從此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

媽媽常提起,不用擔心孜怡小時後會賴床,因為叫她起床最好的方法,就是叫哥哥去彈鋼琴,她只是聽到琴聲就會立即起床,去看哥哥彈琴。「我從小練琴都自動自發,從來沒有發生過因為逼小孩學習而引發親子大戰。」

師事鋼琴家陳郁秀 奠定紮實基本功

孜怡國小三年級進入古亭國小音樂班,從7歲到18歲師事鋼琴家陳郁秀教授門下,就已經是專業水準的學習課程。學習的教材有8-9本,光是手指練習曲就有4本,另外5本是正式的曲子。每次上課,平日總是不斷的練習,若是沒彈好就要等著被罵,而且老師一定會把這8-9本全聽完。

「在遇到陳郁秀老師之前,也有感覺遇到瓶頸,就是小小孩手指的力氣不夠,所以先練指力鋼琴、再練平台鋼琴。陳老師很重視指力的訓練,每次上課所有大小音階的琶音、哈農每個大小調都要彈一次,徹爾尼不同的練習曲要彈到那個速度並背起來,老師每一次是所有的功課全聽。」

其後,順利考取師大附中音樂班,孜怡接受音樂班的教育沒有間斷,談到學習的過程,孜怡真是個孜孜不倦的乖小孩。「音樂班的孩子,壓力都很大,為了避免影響到鄰居,一放學回家洗澡、吃完飯就先練琴,練到晚上10點、11點後,才開始寫學校的功課。到了國中就更晚了,學校各科目都有大小考,所以每天都只睡5、6個小時,星期六日都是整天練琴,因為鋼琴只要一天沒有彈,就覺得差異很大。」

2002年,陳孜怡以評審全票一致通過的最優異成績,考上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CNSMDP),師事名鋼琴家Professor Jacques Rouvier,2006年以最高榮譽第一獎畢業於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2006至2011年連續取得德國國立卡厄斯魯爾(Karlsruhe)音樂大學碩士及最高演奏家文憑(Solisten-Examen),並曾獲聘鋼琴講師,師事Michael Uhde教授、及Markus Stange教授門下。

修行精神 持續抗壓

「走這條路除了天份以外,對於接踵而來的工作量,要有一種持續不斷的抗壓性,就我所認識的有career的音樂家,無論哪種樂器,都是忙到不可開交。」

至於如何堅持不懈的秘訣無他,就是藝術本身的美、和精益求精的境界。「音樂的每一首作品都有各自的個性、故事、及很高的藝術性,是永遠挖掘不完的,把新曲子練到趨於成熟的過程中,會感到成就感,就好像天天面對一件藝術品,每天感受藝術的美,在全心投入時,竟感受不到時間,時間就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誠如孜怡自己形容,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練習,「走到最後一定要有修行的精神,不然不可能做到!」

很多人不解她如何能每天重複做一樣的事情,不斷的重複、不斷的練習,而且還要能抗拒種種的誘惑,例如想吃好吃的東西、想逛街買衣服。「這就是一種考驗,就像在修行,正因為這樣的磨鍊,磨出了定力來,也正因為這樣的定力,使我能持之以恆,意志力堅定的往前走。」

而且我會自己錄音,然後從錄音中找出不足,也許是專注力不夠,也許是想像力的層次還不到境界,從錄音中找出缺點,再加以改進。

孜怡很感謝每位教過她的老師。「每到一個國家,都會學到不同的東西。法國的巴黎高等音樂學院(CNSMDP)很重視傳統,老師很重視權威性從上到下有系統的教導,光是學習就學不完。而在德國就不同了,德國因為有經過反戰,反動的思潮,所以非常重視年輕這一代,注重自學,是一種由下而上的學習理念,很鼓勵學生問問題,怎麼去找到解答。在美國就是跟一位俄國老師學習。而這位老師的老師Naumov是音樂界的一代大師,教出無數大賽得主。」

孜怡在13歲時,就曾經在俄國參加音樂營時上過Naumov的課,據說這位Naumov老師一出手,琴聲就能促人落淚,直接觸動人心,所以孜怡也學到了俄國學派如何詮釋音樂的方法。

語言天才 來自音樂訓練

讀者一定感到好奇,孜怡到不同的國家學習,如何克服語言的障礙?「我到法國半年,就精通聽說讀寫,到德國只需3個月,就能將德語駕輕就熟。我覺得這種語言的天份是來自於音樂的訓練,使聽力的敏銳度和記憶都很好。」
參賽心得

其演奏足跡遍及美州、歐洲、亞洲三大陸。曾於總統府第二十次介壽館音樂會演出,並曾與德國Barden Barden 愛樂交響樂團、聖彼得堡室內樂管弦樂團、美國猶他州交響樂團、羅馬尼亞、哥倫比亞國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其演奏備 受各界肯定,亦曾多次在美國The Jule Collins Smith博物館演出,已成為聽眾相當喜愛與受歡迎的音樂家之一。

在她的比賽經驗中,並沒有把比賽當做比賽,她認為不要想存競爭的心,因為那與音樂一點也沒有關係,而是要保持專注力去演奏,站在台上是為了彈給聽眾聽,而不是去比賽。「如果存著比賽競爭的想法,就會想突出更多技術在裡面,精神層面的東西就無法專注,過於突出技術和自我感覺,反而破壞音樂的本身,所以拿捏要介於理性和感性之間,演奏時讓作品本身自己說話,與樂譜產生聯結,最後要呈現的不是自己,而是作品本身。在台上與曲子的結合力越強、越投入,越不容易分心,就能分散壓力,就能專注。」

給台灣學音樂的學生的建言

對於在台灣學音樂的學生有什麼建言?陳孜怡說,在國外多年,會聽到有2派的人,一種會覺得「亞州鋼琴家很優秀」,另一種會說「怎麼又是亞州鋼琴家」?這是較為負面的講法,西方人認為亞州人不理解歐州的音樂,雖然亞州鋼琴家手指頭很厲害,但是人文素養不夠,只是在炫技和快感,沒有別的東西。「但我自己覺得音樂沒有國界,沒有辦法用人種去定義,音樂走到最後都是同一種語言,這是很值得鼓勵學音樂的孩子,無論如何,永遠不要忘記,人的感受性是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 發展出來的文化雖然分歧,但是內心同樣能擁有非常豐富的資產。」

為了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和、更深刻的藝術內涵,孜怡很喜歡看文學作品,從小學二年級就看紅樓夢,而且接連看過多遍,還有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等作品,「文學的閱讀、電影、博物館名畫等等這些藝術都是相通的,要對音樂家與作品充滿好奇心,不斷吸收相關知識。」

演出場次 時間 票價 曲目
台南涴莎古典音樂沙龍 永華館 12/22 (六)14:30 250 巴赫: c小調第二號鍵盤組曲 作品826蕭邦: 十二首練習曲 作品10

法蘭克: 前奏聖詠與賦格

拉威爾: 加斯巴之夜

高雄市音樂館 演奏廳 12/23 (日)14:30 200 巴赫: c小調第二號鍵盤組曲 作品826蕭邦: 十二首練習曲 作品10

法蘭克: 前奏聖詠與賦格

拉威爾: 加斯巴之夜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音樂系眾廳 12/24 (一) 19:30 自由入場 巴赫: c小調第二號鍵盤組曲 作品826蕭邦: 十二首練習曲 作品10

布拉姆斯: f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作品5

台北國家演奏廳 12/28 (五) 19:30 300/500 巴赫: c小調第二號鍵盤組曲 作品826蕭邦: 十二首練習曲 作品10

布拉姆斯: f小調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作品5

(責任編輯: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 第十一屆歐洲世界音樂大賽暨第四屆國際鋼琴大賽獎,今天進行最後決賽,台灣青年選手陳孜怡在鋼琴大賽與義大利選手並列冠軍,獲得首獎;戴學林則獲得第三名,蔡佩璇獲得第四。第二名由一位德國選手獲得。

      

  • 【大紀元1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十六日電)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2007 NTSO鋼琴協奏曲大賽」,經過激烈的決賽,名單日前揭曉,由在德國卡斯魯爾音樂院碩士班深造的陳孜怡奪冠,可獲得獎金新台幣二十萬元;分居二、三名的劉倩芸與林亦凡,則可以獲得十五萬元及十萬元獎金。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