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星辰系列(三)強大吐蕃 普濟黎民

琴心
font print 人氣: 1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播撒文明強大吐蕃

松贊干布曾經退隱四年,專心學習佛典。複出後,他按照佛教宗旨,獎勵學問,並依據釋迦牟尼的十條善行(戒律)制定了新的法律,以規範民眾的身口意三業——
身業:不殺生,不偷盜,不姦淫。口業:不欺詐,不挑唆,不咒駡,不造謠。意業:不嫉妒,不起惡念,不反教。又規定了“16要”法律。據傳,法律規定鬥毆者罰,殺人者抵命,盜竊者加罰8倍,姦淫者斷肢體流放,欺妄者割舌。

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幫助下還革新了吐蕃的典章制度。他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又遣貴族子弟至長安入國學,學習詩書禮樂,請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唐朝也不斷派出各類工匠到吐蕃,傳授各種技術。

吐蕃那時基本還屬於遊牧民族,農耕技術極低。雖然也種植一些作物,但因不善管理,所以產量極低。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大唐農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高超的墾田和種植技術,使糧食產量大增。文成公主還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

文成公主還幫助松贊干布推行曆法,教百姓利用水磨,教婦女紡織。除此而外,文成公主帶來的各類工匠和天文、算術、醫藥、星相、建築等著作,也極大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成為松贊干布偉績的重要部分。

文成公主帶來了各色錦緞綾羅二萬匹和紡織技術,改變了藏人的衣著。松贊干布及大臣由過去的穿戴氈料,開始改穿絹綺,並仿效唐王朝建立了嚴格的等級服飾制度。直到近代,西藏的高級官吏仍然戴著源自唐代進士的金翅白紗帽。

藏人習慣以赭色塗面,文成公主對此非常反感,於是松贊干布下令禁止。

唐高宗繼位後,感動于松贊干布對唐太宗的孝心和對大唐的忠心,封他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賓王;同時答應他的請求,允許把一向嚴格管制的蠶種及造酒、碾米和制造紙墨筆硯的技術傳給吐蕃。吐蕃也逐漸有了自製的絲織品。這是跨時代的創舉。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係,在文成公主聯絡的基礎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頂峰。

松贊干布統治時期,吐蕃成為東方僅次於大唐的強國。今天,西藏在世界上的通用名稱“TIBET”,最初就來源於這一時期的“吐蕃”一詞。

西元650年,松贊干布去世。他的孫子芒松芒贊繼任贊普,由於年齡小,由大相祿東贊攝政。祿東贊繼續施行松贊干布的政策,吐蕃王朝的文化經濟穩定發展。

文成公主:藏民心中的“度母”

松贊干布去世時文成公主只有25歲,沒有兒女。直到西元680年她患痘症離世,這30年間沒有文字記載,只從後來的一些高僧傳記中發現,唐時走唐蕃古道到印度取經的一些和尚受到過她的接待。

如果文成公主請求回到大唐,開明的唐高宗應該不會拒絕。但她沒有。一個失去了夫君護佑的孤女留在雪域苦地,能有多少力量制約朝廷不起戰端、定國安民呢?文成公主不會不清楚這一點。顯然她不是為了某個氏族的江山和政權而留。從她攜帶罕有的金佛像入藏以及勘測建寺的智慧中,可以想見她早已預知自己的未來和使命。有一個傳說,文成公主的陪嫁中有一面日月寶鏡,想家時,鏡子裏就會出現家鄉和親人。走到青海赤嶺時,即將跨出大唐土地,她最後看了一次寶鏡,思鄉的淚水彙集成了倒淌河,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然後她摔碎寶鏡,斬斷鄉思毅然前行。這個傳說恰好反映了文成公主的真實心境,她早把雪域高原當成了自己永遠的歸宿。

布達拉宮換了新主,文成公主沒有理由再住在那裏。據說她經常住在昌珠寺。至今在昌珠寺的一個殿內,還保存著一個據說是文成公主曾用過的土灶和陶盆,二樓還有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釋迦牟尼唐卡。

松贊干布生前曾命人翻譯了《寶雲經》等二十一部經卷,布達拉宮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後來藏人認為他是觀世音菩薩的轉世。虔信佛法的文成公主自然會繼續丈夫的使命,在修行佛法中護持佛法,同時繼續教化、幫助她所到之處的黎民。30年中的苦與難對文成公主而言,只不過是一種觀音式的磨練和考驗,看淡榮辱得失,普濟眾生,廣聚善德,這才是她的胸懷。而整個藏區,很多地方都留有文成公主的遺跡,也說明當時她不斷的搬家,每到一地,她就造福一方。她怎麼會覺得苦呢?沒有了苦,了卻了人生的煩惱,就可稱為神了吧。

雪域高原的人民也真正明白她,把她看作救度度母(“度母”,菩薩),看作是賜福於西藏的至高無上的天女神。他們規定了兩個感恩日:一是10月15日,據說是文成公主的生日。這一天,男女老幼都到寺廟去祈福;一是5月7日,相傳是文成公主進入拉薩的那一天。女孩們要化妝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蹟。至今,藏族的傳統八大藏戲中,第一出就是《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去世後,遺體被送往雅礱瓊結(今山南地區瓊結縣境)的藏王墓地,與松贊干布合葬在一起,一直到今天。(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有一句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在被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但其實它最早是專指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上述成語中的“沉魚”,指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
  • 東方朔的父親張夷活到二百歲時仍面若童子。東方朔出生三天後,母親田氏死了,這時是漢景帝三年。一鄰家婦女抱養了東方朔,這時東方剛剛發白,就用“東方” 作了他的姓。東方朔三歲時,對天下任何經書秘文,都過目成誦,還常常用手指著空中自言自語。有一次,養母忽然發現東方朔丟了,過了一個多月才回來,養母就打了他一頓。
  • 武訓(1838~1896)是清代平民教育家,今冠縣柳林鎮武莊人。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名訓則是清廷嘉獎他行乞興學時所賜。武訓7歲喪父,乞討為生,求學不得。14歲後,多次離家當傭工,屢屢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
  • 提起“張三丰”,人們就會想到武俠小說和影視中那個仙風道骨、神功蓋世的武當派宗師。尤其是金庸筆下的形象,更是令人盪氣迴腸。但那些描寫大多都是杜撰,真實的張三丰在歷史上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修煉大成就者,他發揚了中華道家文化,創立了武當派道統和武功,留下了許多傳唱不衰的神奇。
  • 張三豐究竟出生在哪裡,眾說紛紜,史料上也是撲朔迷離,甚至有網友大談張三豐是小龍女的兒子,簡直到了風馬牛要相及的地步。
  • 謝道韞(約376年前後在世),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她聰慧果敢,才學過人,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
  • 西施是施朱太赤、施粉太白,且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太短的絕色美女,在歷史上與王昭君、楊玉環、貂蟬齊名。
  • 中國的農業開創,是與炎帝神農氏分不開的,炎帝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創始者。為中華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他與另一位偉人黃帝軒轅氏一起,被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相神。
  • 在《西遊記》中,描繪了一個極其龐大紛繁、五花八門的神佛魔怪世界。諸神怪大多是民間廣有影響的。其中護衛玉帝靈霄寶殿的是道教著名的四天師,即張、葛、許、丘四大天師。
  • 相傳文成公主是唐宗室之女,名叫李雪雁。她主動應徵和親,巧設各種難題考驗求婚使者。其膽識和智慧超群,深為唐太宗喜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