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梅竹爭 場外談判不輸場內較勁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25日電)從體資生、體保生能否上場,到外籍生人數限制、女生能否參賽,雙方學生的談判,是梅竹賽順利開打的關鍵。清大、交大競技,比的不只是球技,事前談判也考驗學生智慧。

翻開梅竹賽史的停賽紀錄,從場地安排到比賽規則,都是話題。最長1次停賽是民國73至75年,雙方吵到放話「無限期延期」,3年後才復賽。最近1次停賽則是民國96年,爭執點在於女生不能參加桌球賽、體資生升上研究所是否還算體資等問題。

交大學務長傅恆霖表示,去年梅竹賽順利舉行,但足球與圍棋兩項賽事則因賽程規則談不攏,決定停賽。至於今年則是桌球賽有爭議,雖然陷入僵局,但校方立場還是希望學生自行解決。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表示,梅竹賽的談判從一開始的兩校球隊,到兩校籌委互相談判,最後一關是兩校互派5名學生代表組成的諮議委員,若仍談不攏,改為友誼賽甚至全面停賽,都有可能。

對清交人而言,為了拿到1張梅竹賽入場券,徹夜排隊在所不惜,熱情投入不言可喻。然而,「在外界高度關注、時間又有限的情況下,要做出既符合同學利益,同時又顧全大局的決定,這些參與談判的學生,壓力真不小!」

葉銘泉說,雖然比賽是靠實力,不是靠談判,但學生們透過談判爭取權益、解決爭端,也是一種學習。梅竹賽被定位為學生活動,學校樂見學生有主導權,校方立場是盡力輔導,不介入太多。

葉銘泉表示,公平是主觀的,「你認為OK ,別人不見得OK」。以辯論賽為例,兩校學生為求公平,甚至連邀請裁判都要求雙方同時在場,一起打電話。他說,「雖然梅竹賽的主角看似是球場上的選手,但籌備人員收獲最多!」

當年,一塊銅板決定了梅竹命名先後順序的爭議,走過44個年頭,從釘鞋直徑、長度等小事,到體資生、體保生、女生上場等參賽資格爭執,清交兩校不只在球場上爭得你死我活,也在談判場上拚得面紅耳赤。

不過,就像葉銘泉所說,「今日劍拔弩張爭勝利,明日把酒言歡稱兄弟」,正是梅竹賽的最佳寫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