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紅歌唱進香港 紅色文化成內鬥手段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2月08日訊】重慶近500人組成的「紅歌團」到香港表演,引起關注。這個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發起的唱紅歌活動,有學者認為,隱含著個人崇拜和嗜血仇恨,文革時的「紅色文化」將中華文明荼毒殆盡,將中華民族唱進苦難深淵。而薄熙來發起「唱紅打黑」是為了重返北京,進軍中南海,此前薄的打黑幹將王立軍被解職,薄不甘失敗,試圖擴大「唱紅」影響,紅色文化再次成為內鬥手段,為了仕途,薄還需要多少百姓血汗錢及生命「墊底」?

重慶紅歌團香港行 學者:效果很不值得樂觀

BBC報導,重慶近500人組成的「紅歌團」從週一(2月6日)元宵節開始,一連三天在香港表演。重慶官員強調,這次是應香港多家社團、商會、文化教育和媒體機構邀請到香港演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香港人和外界朋友瞭解重慶,從而消除誤解,增進共識。」

這個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發起的唱紅歌活動,很有政治宣傳用意。不過,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丁學良認為,「對那些瞭解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人來說,它收到的效果恐怕就很勉強,甚至可能適得其反。舉個例子,他們來朗誦文天祥的《正氣歌》,那人們就會說,現在中國社會正氣很難揚,揚了就要倒霉,很有危險。」

丁學良教授說,香港是一個多元化、資訊流通相當發達的地方,紅歌團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是很不值得樂觀的。」

「紅歌」隱含個人崇拜和嗜血仇恨

中國著名法律學者賀衛方在博客中批評:「倡導者把唱『紅歌』演為一種集體和強制性的狂歡,並且試圖將其作為這個時代馴服和動員民眾的精神力量。作為一個從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我深知這些『紅歌』裡隱含或張揚著怎樣的價值,如個人崇拜,嗜血的仇恨,集體主義同時壓制個人尊嚴和自由主義。」

分析說,在文革時代,「紅」被賦於了一種不可置疑的威權。「紅」意味著階級鬥爭,意味著無產階級專政,意味著政治掛帥,意味著對知識份子的集體鎮壓和殘酷迫害。「紅色文化」是對文藝繁榮的反動,有著將中華文明荼毒殆盡的醜惡記錄。它象徵著野蠻對文明的摧殘和殺戮,它將20世紀的中國置於中世紀的地獄之中,至今人們仍在繼續為走出這個地獄的陰影繼續努力。

而重慶如今又祭起了這面「紅」色大旗,頗有一點清朝末年辯帥復辟的味道。作為歷史的諷刺,毛澤東時代的「唱紅」沒有唱出一個強大的中國,反而將中華民族唱進了苦難的深淵,今天將這具政治殭屍曾經的愚民工具再次祭起,意欲何為?

「紅色文化」不受歡迎

據媒體報導,重慶衛視2008年突出紅色主題後,收視率節節下滑。到2011年3月,重慶衛視在收視榜單上排名全國第34,省級衛視中排名第22,比改版前大幅下跌。損失的廣告收入中1.5億需通過經營自身平衡掉,因此重慶衛視廣告中心已裁員20%,集團集體工資下調,採編人員工資下調15%。知情者說,重慶衛視正大步向零收視率邁進。

而薄熙來親自帶「紅歌隊」進京也遭受冷落。由重慶十多個單位組成的「千人紅歌團」2011年6月11日晚到北京演出。但中南海領導人全部缺席,只有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捧場。而在6月10日,所有中南海官員中,也只有賈慶林象徵性「接見了」演職人員代表。

評論家姜維平日前揭露,2011年6月29日重慶市奧體中心10萬人唱紅歌,唱掉人民血汗錢約10377萬元。在薄的鼓動和逼迫下,重慶「唱紅」唱了多少場次?姜維平表示,薄熙來「唱紅歌」一下子就揮霍了民脂民膏上億元,請問,這是為了「民生」和「共富」嗎?

紅色文化成「內鬥」手段 薄熙來「窮途末路」

外界認為,像薄熙來這樣的人「靠引述毛思想來為自己贏得權位尋求支撐點顯得特別有諷刺意味」。英國《金融時報》曾分析,包括薄熙來、習近平在內的太子黨成員們雖曾親眼目睹父輩們在當年的意識形態下受到毛澤東的迫害,如今卻要把那樣的意識形態引為箴言。

薄熙來從中央的商務部長外放到重慶,分析說,他的仕途之路到此結束,然而,薄不甘失敗,自創「唱紅打黑」,期待殺出一條「血路」,重出「江湖」。

不過,日前,薄熙來的「打黑」幹將王立軍被解職,外界認為,薄的「打黑」手段基本被否定,如今剩下「唱紅」。此次,薄熙來把唱紅唱到香港,在言論相對自由的香港,恐怕除了有目地之外,不會有人真心來捧場。

評論人士質疑,現在天天把紅太陽和人民群眾掛在嘴角的官員裡,有多少人背地裏卻幹著男盜女娼、見不得人的勾當?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紅色文化,不僅沒有當然的教益,反而可能成為壞人掩飾自己的工具。

眼看「唱紅打黑」沒戲了,薄熙來近日轉型,又提出「民生十條」、「共富十二條」,以及「民主法治十五條」,試圖改變其極「左」形象。可見,為了「入常」,薄熙來可謂「機關算盡」,不知還要多少百姓血汗錢、無辜生命來「墊底」,成就他的所謂「仕途」。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姜維平:薄熙來逼宮失敗
酈劍鋒:「紅歌」不是歌
重慶網絡特區被稱「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唱紅歌」治病減刑 網民大膽嘲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