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父母關愛可改變孩子大腦

font print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肖甜綜合報導)最近的一項研究稱,父母對孩子投入關愛可以改變他們大腦海馬體的大小,而海馬體控制人的學習、記憶及壓力反應能力。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華盛頓大學醫學博士瓊•盧比(Joan Luby)和她的研究團隊在一系列實驗後發現,人類大腦海馬體大小與幼兒時期受到的教養有關,越是得到細心關愛的孩子海馬體越大,而這些孩子在日後的學業、工作及社交中的表現都比那些沒有得到關愛的同伴更好。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類似的一項研究指出,嬰兒的性情與其智商有關,那些「性情壞」的孩子,長到4-5歲時,智商會明顯高於其他孩子。這可能是因為「脾氣壞的」孩子在家庭中往往會得到更多的關心和照顧,父母不得不與這樣的孩子多接觸,從而潛移默化地開啟了孩子的智力。而那些「脾氣好的」孩子往往因為乖反而容易被父母忽視,經常一人獨處,和成人間對話或交流的機會相應減少,從而因「無人理睬」而智力落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把握好教育時機,能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社交能力和培養其他的一些良好習慣。
  • 科學研究發現,兩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潛移默化地學習新事物,是為內隱的學習。因此,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身教。親子共讀,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出背景知識,作為正確判斷事物的依據;而保持家庭溝通管道的暢通,則有助於減少悲劇的發生。
  • 少子化已經成為現代多數家庭的趨勢。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孩子一出生立即受到父母珍寶般呵護,即使嬰幼兒教學DVD、錄影帶價值不菲,許多父母仍然趨之若鶩。不過,有研究顯示,嬰幼兒接觸教學媒體越頻繁,學習成效越差。
  • 親子溝通的優質時間不是指父母花多長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或與孩子度過的這段時間內做了哪些活動,而是指雙方之間在互動溝通方面的質量問題。說白了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否在相處的時間裡,雙方都因為彼此的存在與相處而感到快樂與融洽。
  • 父母總是擔憂孩子們不停的爭吵,甚至為此而感到痛苦,但是父母可能還不知道,孩子們如果有個姊妹,可以改善他們的情緒健康。
  • (大紀元李文婷多倫多綜合報導)儘管現在依然熱浪逼人,但是時間就是過的這麼快。九月就在眼前,孩子們馬上要開學了! 怎樣才能幫孩子們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呢?

    此時孩子們也許還在夏令營裡玩的開心,也許還在樂此不疲於其他各種活動,也許孩子們也沒參加什麼特殊的活動,就是和小夥伴們玩的不亦樂乎。這兩個月無拘無束的日子,孩子們可是給自己都充滿了電,應該都玩夠了,甚至都有點玩膩了。那好吧,現在我們就來想想開學前要做什麼準備吧。

    back to school

  • 一項教育研究指出,學生如果向自己的成績挑戰,學習效果會更好。越是想要比別人好,自信心往往變得更低,更焦慮。
  • (大紀元記者劉晏汝編譯報導)你家的孩子愛看電視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位心理學家表示,不管是天線寶寶或是暴力電視遊戲,對幼童都會造成傷害。
  • (大紀元記者葉安編譯報導)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邊看電視邊用歹的三歲大的孩子,會累積大量的每日熒屏時間(daily screen time),比吃飯時不看電視的孩子多得多。而且當他們的父母於週末在熒屏前花費的時間高於平均水平時,孩子的熒屏時間很有可能也偏高。病童醫院發佈了這項著眼於父母行為是怎樣影響孩子的熒屏時間的研究。
  • 一項研究顯示,學前教育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意義重大,通常,小時上幼兒園或接受其他學前教育的人,長大後更容易獲得好工作,更少犯罪,不容易濫用藥物。 美國研究人員對 芝加哥1000名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大多為黑人)進行了長達25年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