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泛舟:人民率性而歌,堯帝聞而欣樂

――〈擊壤歌〉賞析
慧淳
font print 人氣: 26
【字號】    
   標籤: tags: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
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於我哉?

〈擊壤歌〉是我國流傳下來最早的一首民歌,大約源於堯舜時期。據傳在堯舜以前,曾有過《皇娥》、《島帝》二歌,後經專家考證,係後人王嘉偽撰。最早的民歌,應是這首〈擊壤歌〉。

這首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對自由勞動生活的讚美和對最高統治者的輕視。也說明在堯帝時代,人民過著太平盛世的生活,人民與統治者之間,不存在很深的矛盾,對「帝力」亦無所畏懼。

相傳堯帝非常關心人民的苦樂,經常到民間巡視,體察民情。

偶然有一天,堯帝見一老翁,席地而坐,用一土塊,擊地打拍子,唱著這首〈擊壤歌〉,堯帝站在旁邊聽了,不但不生氣,反而高興。本來「帝力何有於我哉?」含有輕視他的意思;但堯帝卻認為:這是人民生活過得自由自在的表現,也正符合他的治國目標,故聞之喜形於色。

有人認為:擊壤是古代的一種民間遊戲。壤以木片削成,前寬後窄,長四寸,闊三寸,形狀似鞋。遊戲時,先豎一壤在三、四十步遠的地上,然後用手中的壤,向它投擲,擊中者為勝。這是對擊壤的另一種解釋。詩的末句,又作「帝力於我何有哉?」

而這首擊壤歌,是古代人民自發而編唱的民歌,則是確定無疑的。

正是:
老人身享德政而不自覺,
自食其力且自得其樂;
人民無憂無慮,放言直說,
堯帝因此而開懷笑樂!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文溫以麗清音遠,
    一字千金留恩澤。
    人代冥滅多哀怨
    意悲而遠動心魄。
  • 榆柳陰後簷,堂前羅青桑。
    菜園植果蔬,傍晚澆灌忙。
    十年如一日,粗茶加淡飯。
    肉罕蔬菜多,知足本性返。
  • 1990年代以來大陸的古裝戲佔領了每晚電視最多的時間,其中有《戲說乾隆》,《雍正王朝》,《康熙大帝》,《太平天國》,《大明王朝》,《少年包青天III》,《貞觀長歌》等,電影中有《滿城盡戴黃金甲》等。在這些影視中,我們看到的是一萬把刀在揮舞,眾多裸露的女性,人想的也是與如何別人爭鬥。劇中人物沒有信仰,只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不惜鬥得你死我活。
  • 古詩是傳統文化載體之一。雖然是世俗文化,但是,意境的表現上卻往往能超出一般人的境界,達到更高層次,表現出過去出世修煉人才能達到的意境:「禪意」。
  • 一說到古典詩,很多人總是搖搖頭,文建會9日特地推出「大家來讀古典詩」的活動,只要國小老師能夠提出優秀教案,文建會最高將補助15萬元,希望學生從小培養讀詩的好習慣。
  • 《坐忘雅聚》於12日下午,假Weston威斯頓圖書館舉行「琴樂欣賞會」,及其文化意涵講座。三十多名琴樂愛好者到場聆聽。
  • 嚴冬過後,美好的春天來臨了,春是一年之始,天地間萬物復甦,生機無限,人們所見所聞皆是春意盎然...
  • 雲是古代詩歌常見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雲,五彩斑斕,形態萬千,古代詩歌中的雲意象也具有豐富的意蘊與文化內涵。
  • 除舊布新之際,最容易引發詩人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感悟人生、歷史、宇宙的更多道理、意義和真諦。歷代新年詩可謂浩如煙海,燦若群星,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有抒懷言志的,有寄託祝願與祈禱的,可謂五彩紛呈...
  • 古歌謠為散見於典籍中的上古逸詩,其辭簡短雋永,自然和韻,而未收於《詩經》。今所見者多錄於郭茂倩《樂府詩集》與清‧沈德潛《古詩源》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