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僧介紹:善慧法師

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453
【字號】    
   標籤: tags: , ,

根據連橫寫的《台灣通史》卷廿二<宗教志>的記載,紀元一六六一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明遺臣鄭成功,入主台灣時,台灣佛教已漸興起。惟早期台灣佛教,系以「在家佛教」或「居士佛教」的齋教為主;從清代到日據時代(光緒二十一年至民國三十四年,紀元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齋教一直是台灣的主流。鄭氏以台南安平為首府,當時佛寺數量極少,且多集中於現在的台南縣市內。正統佛寺及僧尼的出現,一說是紀元一六六一年建於台南市的竹溪寺,一說是紀元一六六二年(清聖祖康熙元年 )建於台南的小西天寺為首。其次是鄭成功之子鄭經,所倡建的彌陀寺,再次為咨議參軍陳永華,所建的龍湖巖。

康熙廿三年(紀元一六八三年),施琅平台後,福建境內禪宗各派僧侶,亦相繼渡海來台弘法,由於地方官吏、士紳的熱心護持,或整修、或興建許多頗具規模的佛剎。研究顯示,到了清朝,台灣佛寺大約有一百零二座,且分佈地區也不再拘限於南部。康熙末年(紀元一七二零年後),台北已有龍山寺、劍潭寺的興建。台北由於移民聚落的增加,經濟力量的大幅提升,於乾隆(紀元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年)中期以後,逐漸取代台南的地位。

日據時代,日本佛教各宗派,亦紛紛移植台灣,個中以曹洞宗的勢力最為龐大;當時,台灣本土佛教(尤其是齋教)為求自保,只得相率投靠日本的佛教組織。而在那個時候,台灣佛教界有所謂的「四大門派」之說,即基隆靈泉寺月眉山派、台北觀音山凌雲寺派、苗栗大湖法雲寺派和高雄的大岡山派。崛起於日據時代初期的基隆靈泉禪寺,由於開山祖師善慧法師許多歷史性的創舉,讓該寺成為台灣佛教從齋教轉型為正統佛教的重要據點。

光緒廿五、六年前後(紀元一八九九至一九零零年)福建鼓山湧泉寺善智、妙密,兩位禪師自內地來台,先是住錫在當年基隆玉田街奠濟宮後樓的觀音殿,隨緣說法度眾,從而接引了年輕的齋教徒江清俊(即日後的善慧法師)投身佛門。

善慧法師為基隆人(祖籍福建汀州永定縣),生於清光緒七年(紀元一八八一年)二月九日。靈泉禪寺現任住持晴虛法師,撰《善慧上人傳略》中,述及善慧法師:「自幼聰慧,夙稟善根,髫齡即喜摘花供佛,舉止異於常童;九歲入學書院,授業國學,品學兼優。十六歲即隨母皈佛茹素,年方弱冠,即慧悟不群!」

光緒廿八年(公元一九零二年),在善智禪師的引薦下,善慧法師至福建鼓山湧泉寺禮景峰法師為師,從而受三壇大戒,正式成為比丘,也成為鼓山法脈的正統徒孫,時年廿二歲。返台後,善智、善慧二師,合力於基隆弘化(妙密禪師來台年餘即過世),成績斐然,時人譽為「台疆二甘露門」。為進一步「安僧弘法」,善智禪師向信徒倡議 「須建佛寺伽藍」;孰料話出不久,善智禪師即圓寂,建寺的艱鉅工程,遂由善慧法師一肩承擔。

成就建寺功德的善緣,先是有基隆大水窟莊的茶商林來發,發心捐出位於基隆東郊山區一甲多茶山道場(現屬信義區),繼而獲得基隆仕紳江忠良、許松英、許梓桑等善信的鼎力贊助,於光緒卅四年(紀元一九零八年)完成大殿建築,並由當時應邀來台的鼓山湧泉寺性進法師命名為「月眉山靈泉禪寺」。爾後歷經兩次擴建,先後完成天王殿、東西廂房及靈泉三塔。

整體看來,靈泉禪寺之原始雛型,系采大陸叢林四合院式之佈局――前殿奉祀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後殿為供奉釋迦文佛的正殿,東廂為庫房、齋堂,西廂為禪堂、客房,為一以磚瓦、木材及部份石材所構築而成的素雅禪寺。當時寺內所奉佛菩薩、尊者及護法諸天等聖像,皆出自福建名雕塑師林起鳳之手,工法細膩、靈氣活現,堪稱極品!唯從寺前依舊佇立的石燈及寺內一尊日本風格的觀音浮雕像,亦不難嗅到當年受到日本佛教影響所留下來的氣氛。

「虔意真修何用遠遊南海;誠心禮拜即此便是西天」(前殿楹聯),「靈谷春深山鳥都參祖意;泉巖夜靜松濤不礙禪心」、「般若花開香滿大千世界;菩提樹長影遮百萬人天」(正殿兩副楹聯),寺內外禪機盎然的聯語,為樸素的禪寺,平添了幾筆詩情畫意!

靈泉禪寺的興建,為北台灣樹立了傳統禪宗叢林的典範。開山以後,善慧法師秉持「 三學並弘,作育人才」的宗旨,致力於種種法務的推展;除了培養僧才、提倡禪修外,更在民國前兩年(紀元一九一零年)黃曆四月八日佛誕日,於靈泉禪寺為在家二眾,舉辦傳戒法會(約卅多人受戒),此舉為台灣佛教史上的大事之一,為台灣佛教主體性的建構,開啟了第一步!

民國元年(紀元一九一二年),法師卅二歲,為了方便學人研究經義,在蔡桂林秀才的陪同下,專程到日本東京,向文部省請回一套《新修訓點大藏經》,而靈泉禪寺,也因此成為全台寺院中最先擁有全套藏經的寶剎,意義非比尋常!請回藏經後,隨即於該年秋,舉辦「愛國佛教講習會」,講師有大陸來的會泉法師、日籍的渡邊靈淳法師及善慧法師本人;參加講習的會員四十多人,則來自全台各地。這是台灣佛教史上另一創舉――第一次由佛教舉辦的大型佛教講習會。

民國二年(紀元一九一三年),善慧法師偕弟子德融(日後任靈泉寺第二任住持)遠渡重洋至印度朝禮聖跡,並游化緬甸、大陸著名寺院,請回玉佛多尊並佛舍利若干顆,成為該寺鎮山之寶。民國四年(紀元一九一五年)中秋節,舉辦為期三週的全島坐禪大會,來寺參加者有四十多人,成績卓著。雖然法務日趨繁重,善慧法師一本度生不倦的悲懷,為法奔波,化跡遍及島內外。

民國六年(紀元一九一七年),應台南信眾之請,重興法華寺及彌陀寺。該年,除發起創立「台灣佛教青年會」,擔任幹事長一職外,復在日本曹洞宗、台北別院院長大石堅童禪師的協助下,於台北開辦「台灣佛教中學林」(為今泰北中學之前身),以為長期培養佛教人才之搖籃,是為台灣佛教史上第一所正規的佛教學校。

同年秋末,為「靈泉三塔」的完成,啟建七壇水陸大法會。法師原擬邀請當時揚名江浙叢林的圓瑛法師(紀元一八七八至一九五三年)與擅長表唱水陸懺文的歧昌法師來台主持;後因圓瑛法師臨時不克踐約,遂改請著名佛教改革領袖,後成為民初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虛法師來台。太虛法師於法會結束後,曾參訪台北、台中、彰化等地,並在善慧法師陪同下,遊歷扶桑,對台灣佛教及日本佛教的發展經驗有深刻的印象,並引以為自身佛教改革措施的參考。

民國十二年(紀元一九二三年),善慧法師應鼓山湧泉寺之聘,主持開壇傳戒。翌年,復應四川怡山重慶寺之請,傳授四眾戒法。目前靈泉寺仍保有當時鼓山湧泉寺監院等為法師誌喜的匾額,文曰:「證果得四禪十地;種因先五戒三皈。」民國廿三年(紀元一九三四年),法師游化南洋,先後應請出任檳城榜樂寺、雙慶寺及新加坡普覺寺住持,法雨普潤海外僑胞!而在中、日戰爭期間,法師為溝通中、日關係,履跡上海,並被推舉為杭州佛教會會長,所發揮的影響力,當不容忽視!

民國卅四年(綸元一九四五年)八月,台灣光復,善慧法師為團結佛教界力量,積極籌組「台灣佛教總會」(日據時代曾有日人主導「南瀛佛教會」之全島性佛教組織),可惜還來不及召開成立大會,法師即於該年十一月底示疾,延至十二月十一日下午撒手西歸!總計世壽六十五,僧戒臘四十又四。「善心輔法雨功績萬世不朽;慧力啟靈泉德業千古長存。」從當時普陀山法雨寺常住拜挽的哀幛,可知法師在教界所受到的高度尊崇。雖然法師色身已杳,然其生前所培養的法眷弟子,遍及台灣全島,對於正法的流布,有莫大的貢獻!

靈泉禪寺在光復後,因人才外流及人事的更迭,一度中落,幾至荒廢。直到紀元一九六七年秋,現任住持的晴虛法師(紀元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五年正月出家,一九五三年春於靈泉禪寺受具足戒)被信徒代表推選就職後,再度接續善慧祖師以佛教教育文化淑世利群的志業,振興道場,並順應時代的脈動,進行整體的規劃建設。先是開通兩條朝山汽車道路(一通往基隆市區,一通往瑞芳四腳亭),以活絡生機、暢盛法緣。接著改善環境,擴建殿捨,已重建完成彌勒殿、文教會館及教育館等數棟。刻正進行覺皇寶殿(中殿)、文化會館及社教館等大型建築工程活動。往後的發展重點,將著重於興辦各類佛教文化教育,並開發風景區育樂設施,以其成為「佛教六和文康樂園 “之模範道場。

靈泉寺為了健全該寺的人事組織,奠定法制,以利寺務的推動、發展,自紀元一九七一年起,即依政府法令,成立宗教財團法人組織,抱持「弘教導俗」的宗旨,興辦文教、慈善、公益事業,以宏揚聖教、淨化人心,進而發揮輔政濟民,淑善人群的作用。目前設有「善慧文教基金會」及「佛心慈濟會」兩種專案組織,前者重於文教設施、獎助學金的提供等,後者則重於社會貧苦及急難之救濟。寺內並設有「華文佛教學院”及圖書館,以利有志學佛者研修佛法。

在紀元2零零零年的千禧年,靈泉禪寺除了春季舉辦第三屆「緬甸帕奧禪修營」的國際弘法活動外,更預定在秋季啟建「大乘戒幢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法會」,一方面慶祝開山建寺一百週年,一方面紀念善慧祖師一百廿歲冥壽。靈泉禪寺在晴虛住持的帶領與緇素二眾的通力襄助下,正以嶄新的風貌,延續昔日輝煌的弘化記錄,為當代台灣佛教再添光彩。

(文據《高僧行誼》)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師幼具夙慧,聰慧不群,「非雅正之書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他八歲時,父親陳惠坐於幾側口授《孝經》;當父親講到「曾子避席」時,大師突然整襟而起,恭敬地侍立於席側。
  • 梁武帝時(紀元五O二至五四九年)達摩東來,中國始有傳佛心印的禪宗上乘禪法。從初祖達摩到六祖惠能(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至睿宗太極元年,紀元六三八至七一三年)均一脈單傳,爾後因各家接引弟子之手法有異,遂衍生出五家七宗之流派。
  • 布袋和尚具備多種「特異功能」,不只能準確預知天氣晴雨乾濕的變化,更曾隻身躺臥在雪堆中,卻不見片雪沾其身,見者無不嘖嘖稱奇!
  • 明本禪師雖身為臨濟宗門下高足,然亦傳承宋代以來南方佛教的思潮,以禪僧而兼修淨土,並大力弘揚念佛法門。師主張「禪是淨土之禪,淨是禪之淨土」。
  • 憨山大師,俗姓蔡,安徽全椒人;父名蔡彥高,母姓洪氏。洪氏平素虔奉觀音大士,先於夢中見大士攜一童子入門,洪氏「接而抱之,遂有娠」,爾後產下的男嬰,即未來肉身成道的憨山大師。
  • 紫柏大師誕生前一年,母親曾於夢中得一異人授蒂葉的大仙桃一顆;夢醒後,父母俱聞桃香滿室,母氏更因而懷孕。
  • 這首《警世偈》的作者,便是被尊為「永明再來」、也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一祖的省庵法師。他婆心懇切化導世人「 回頭是岸,一心念佛」的悲懷,隱然可見!
  • 師強調:「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師懇切心語,與聞者莫不霍然猛省,思步後塵。
  • 八指頭陀天性純篤,為十足性情中人,無論對人、對物、對山、對水,率皆出自真心,發乎至情。
  • 金山活佛一向不喜人家探詢他的出身、家世,他認為:「這些都是世俗淺見,佛法中是不計這些的;不問年老年少,但問有道無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