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選讀:《詩經》常棣

邱宜文 林梅英
font print 人氣: 6383
【字號】    
   標籤: tags: ,

常棣

常棣(1)之華,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3),兄弟孔懷(4)。原隰裒矣(5),兄弟求矣(6)。
脊令在原(7),兄弟急難(8)。每(9)有良朋,況也永歎(10)。
兄弟鬩(11)牆,外禦其務(12)。每有良朋,烝也無戎(13)。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14)。
儐爾籩豆(15),飲酒之飫(16)。兄弟既具(17),和樂且孺(18)。
妻子好合(19),如鼓琴瑟。兄弟既翕(20),和樂且湛(21)。
宜爾家室(22),樂爾妻帑(23)。是究是圖(24),亶(25)其然乎!

注釋

1. 常棣:木名。常,棠之假借;清‧馬瑞辰云:「常棣即唐棣,亦即唐棣也。」果如櫻桃可食。華,花也。
2. 鄂:同「萼」,花苞也。不,同「跗」,花蒂也。韡,音偉。韡韡,光明貌。明‧徐光啟《毛詩六帖講意》:「常棣其花與他花異:一柎輙生兩萼,兩兩相麗,故稱韡韡。以為興者,亦取兄弟同生之義也。」
3. 之:是。威,古通「畏」。朱熹《詩集傳》曰:「死喪之禍,他人所畏惡,惟兄弟為相恤耳。至於積屍裒聚於原野之間,亦惟兄弟為相求也。」
4. 孔:甚也。懷,念也。兄弟孔懷,是說兄弟情深,彼此至為掛念。
5. 隰:音昔。原隰,高平之地曰原,下濕之地曰隰。裒,音掊,聚也。《周禮》云:「死於兵者,不入兆域。」兆域,墓地也。此言屍體裒聚於原隰也。
6. 求:求屍也。
7. 脊令:鳥名,大如鷃雀,長腳,長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頸下黑如連錢。飛則鳴,行則搖尾。有急難相共之意,故藉以喻兄弟遇難能互助。今寫作鶺鴒。
8. 兄弟急難:言有急難,則兄弟相救也。
9. 每:雖也。
10. 況:發語詞。永:長也。
11. 鬩:音系,鬥狠也。
12. 務:侮也。舊謂兄弟雖在家爭吵,但一旦遇有外侮,卻能共禦其侮。
13. 烝:久也。朱熹《詩集傳》:「烝,發語詞。」戎,助也。
14. 生:馬瑞辰云:「語詞也」。
15. 儐:音賓,又讀去聲,陳列也。籩豆,食器。
16. 之:猶是也。飫,音育,饜足也。
17. 具:俱也。言俱在也。
18. 孺:親慕、相親。
19. 好合:猶言歡好也。
20. 翕:音系,合也。
21. 湛:音單,同「耽」,樂之久也。
22. 宜爾室家:《小雅‧蓼萧》:「宜兄宜弟。」朱傳:「猶曰宜其家人¬。是宜爾室家即宜其家人,亦即宜兄宜弟。蓋謂兄弟相處和諧得宜也。」爾,你。
23. 帑:音奴,同「孥」,子也。清‧陳奐云:「爾,爾兄弟也。由燕兄弟,而推及兄弟之室家妻子,至於室家宜,妻子樂,則合族之道盡矣。」
24. 究:推究也。圖:謀,考慮也。
25. 亶:音膽,誠也。以上二語,言試推究之、考慮之,誠其然乎?

賞析

《詩經.小雅.常棣》,這是一首歌詠兄弟之情的詩篇。《詩序》曰:「常棣,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以為是周公的作品,主要是針對周朝初年平定「管蔡之禍」,兄弟相殘所引發的遺憾所作。《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則以為是召穆公所作。

本詩用棠棣花和鶺鴒鳥來比喻兄弟之間的天然親密關係,勸勉人們要珍視兄弟間的手足之情。全詩八章,每二章為一段落。首句為全詩的詩旨,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用常棣花開之繁盛來興起家族兄弟之和睦昌盛。並特別以戰亂中兄弟能互尋對方為例,說明朋友之情無法與兄弟相比。三四句談到兄弟平日雖可能爭執,但遇急難、生死之際卻能同心禦侮,彼此關心,以凸顯患難見真情之意。五六句言兄弟雖然情深,但平時反不如朋友熱絡,只要知對方安好便覺滿足。說明手足之情的無私,因不求回報所以也無須刻意往來。末二句再以妻子相襯,說明兄弟之情與妻子之情是一樣重要的,一個家庭必需夫妻和諧、兄弟也都和睦,才稱得上是完備的人倫。

參考語譯

看那常棣的花兒,花蒂兩兩相生開得多美麗!
要說到現今的世人,沒有誰比兄弟更加情真。
死喪之事人人都要畏避,只有兄弟一定前來關心,
戰場之上屍身堆滿地,只有兄弟不避生死來相尋。

鶺鴒鳥飛過原野能互助,就如兄弟每遇急難能共度。
身邊雖然有好友,遇到危難也只能長聲嘆氣難相助。
兄弟平時總是愛爭執,但遇到敵人就能同心禦外侮。
身邊雖然有好友,但有急事久久也等不著他伸援手。

一等死喪急難都度過,生活回到平靜與安和;
這時雖有兄弟在,倒覺不如朋友熱絡且貼心。
把那杯盤食物擺上吧,一起喝酒呀真高興。
兄弟能夠都齊全,就覺和氣快樂且相親。

夫妻情感多恩愛呀,就像彈奏琴瑟齊共鳴。
兄弟間也要和諧呀,才會感情親睦久又深。
一家兄弟都和睦,夫妻子女也快樂;
細細推究並考慮,就明白這道理是否為真。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百」,詩歌本 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 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 《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份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

更多:古詩選讀:【樂府】白頭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歌謠為散見於典籍中的上古逸詩,其辭簡短雋永,自然和韻,而未收於《詩經》。今所見者多錄於郭茂倩《樂府詩集》與清‧沈德潛《古詩源》中
  • 古歌謠仍佔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沈德潛在其〈古詩源序〉中便提到:「使覽者窮本知變,以漸窺風雅之遺意。猶觀海者由(辵+羊)河上之以溯崑崙之源,於詩教未必無少助也。」
  • 鳳凰與麒麟都是上古傳說中的仁獸,只有太平盛世時才能見著,而今卻在亂世出現,還淪落獵人之手;一如仁者之不遇明君,竟遭逢輕視戲弄。
  • 子產是春秋時代鄭國的大夫,於昭公時為相,從政期間使得鄭國富強,百姓有禮。由於他不以利益為尚,而以禮義和全民的福址做為施政的考量,認為「為善者不改其度」、「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左傳•昭公四年》),重新分配田地,擬定軍賦制,觸犯到了許多人維護自己的私心…
  • 楚狂接輿作歌之事見《莊子‧人間世》及《論語‧微子》篇。《論語》所載較簡:「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 延陵季子將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於是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徐人乃為之歌。
  • 〈越人歌〉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的一首翻譯歌。它出現在先秦時的楚國;當時的令尹鄂君子晳有一天「泛舟於新波之中」,聽到划船的越人唱起了這首歌,由於歌詞是越語,鄂君子晳聽不懂,還找了當地人來翻譯成楚語,就是今所載之〈越人歌〉。
  • 這首來自古越的歌謠,文字淺白活潑,細思量則備覺情深義重,含蓄中互道決不為貧富而相忘:「乘車」、「跨馬」代表富貴,而「帶笠」、「擔簦」則言貧賤。
  • 首章以盛開嬌豔的桃花,比擬新嫁娘容姿豔麗,于歸之得時。二章以實起興;由桃樹圓碩的果實,象徵婚後能多子多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