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鄉風情畫 捕鰻苗

——台灣竹南 中港溪出海口——

神奇Jack 撰文、攝影

人氣 510
標籤:

喜歡吃鰻魚或是鰻魚飯的人知道鰻魚怎麼來的嗎?有人說撈捕來或養殖來的,但再問鰻魚苗又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人工捕撈」。或許有人會問,為何不採人工繁殖,殊不知雖然台灣漁業養殖技術已相當進步,但鰻魚苗迄今仍無法靠人工繁殖獲得,所以只能靠漁民捕撈後,再賣給養殖業者,飼養1至2年,長成半斤以上的成鰻才販售。

再回過頭來說明鰻魚苗產出的過程:交配過後的母鰻會從淡水的溪河游回海中產卵,卵孵化後的鰻魚苗會順著洋流漂至溪河口,此時已長成2~5公分線狀的魚苗。而魚苗會循著淡水的方向,尋找適合生長的河域,到成熟交配後,再次迴游至海中繁殖。

但近幾年來,由於海水汙染、氣候改變以及大量濫捕母鰻等因素,使得鰻魚苗數量銳減,也因此使得鰻苗價格由往年每尾50、60元(新台幣),今年飆升至140元(新台幣)。

位於竹南的中港溪出海口便是諸多捕鰻苗的場所之一,每逢過了農曆十月的秋冬之際,漁民會在河道適當位置架設起一排排高架漁網,準備發一筆天賜之財,也因而形成當地河域相當奇特的景觀。

除了高架漁網外,漁民還會在河道另佈定置網,據當地漁民說,此種定置網設置容易且價格便宜,但漁獲量卻是不如高架漁網。

小船算是漁民的交通工具,有電動馬達及竹筏二種,漁民前往自己的高架魚網工作大多以小船前往,所以不時的可以看到漁民泛舟工作的景象,船來舟往好不熱鬧。

漁民多會選擇退潮時出來工作,作好晚上捕撈的準備,因為鰻魚苗怕光,白天都躲在泥沙裡,晚上天黑才游出來,所以當傍晚漲潮時,鰻苗就可能跟著潮水,游進漁民一層層佈下的天羅地網中。

鰻魚苗喜好低溫,因此寒流來襲,往往漁獲量便會增加,因此常見漁民強忍著寒冷海風,穿著防水連身工作服在冷冽的河水中工作,看了令人動容。

退潮至乾潮時,河道許多地方都會露出沙洲,此時也會見到一些漁民或者當地居民,帶著各式工具撿拾文蛤,形成一種獨特的庶民美學。各式各樣的工具中,一種是用鏟的(直接挖取);一種是用拉的工具,適合較平且較鬆的沙洲,在沙洲上拉刮,泥土經過翻動後,如有文蛤便會被翻出。還有一種撿拾文蛤的工具是一個鐵籠,使用此種工具必須站在水中,挖取泥沙經水篩過後,如有文蛤便會留在鐵籠內。

西濱快速道路跨越中港溪之大橋名為玄寶大橋,其橋底由光影形成一條美麗光帶,倒映水面極為炫目,當地居民於橋墩間划著竹筏捕魚,有如穿越時光隧道一般,相當撼人心弦,也有民眾常在橋底垂釣,呈現出多樣貌的漁鄉人文風情。

此外,在大橋另一側的人工石礁,長滿了蚵仔,也有漁民會不定時的前往採收。

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沙岸邊常見漁民留下的足跡,也是另一種風情,仔細留意,還有招潮蟹製造出的小泥球,遍佈岸邊,當斜陽拖出長影,更顯生動有趣。

當太陽西垂時,一片金光灑向中港溪出海口,映著河道上的高架漁網,如畫般的美景不禁令人慨歎,這裡的夕景也是出奇的美啊!

有興趣的朋友,勿忘在農曆10月後造訪。

交通(南下):北二高下竹南交流道右轉,至西濱(62)快速路左轉,過玄寶大橋後右轉下橋即達。

轉載 神奇Jack的~心視界~ http://blog.udn.com/ccs5313
@

相關新聞
漁鄉東石情
鰻丼:日本料理在家輕鬆做
茶涼麵山藥鰻魚創意手卷
鰻魚迴游成謎 台專家認為最遠游3千公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