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還車錢的老先生

水羚

標籤:

趙爺爺八十高齡,身體硬朗,平素生活節儉,喜歡用回收物做些藝術品自娛,為人亦熱心公益,常幫鄰居的忙。一日他工作時不慎傷到眼睛,就自行坐車到醫院檢查,由於滿70歲以上的老人,政府核發一張悠遊卡,可以免費坐車,趙爺爺平常很少出門,這次因為眼睛痛就坐個車,等看完診後回程上車,司機一直無法操作這張卡片,來的時候沒問題,這輛車不能操作,應該是機器的問題,這位司機先生就叫趙爺爺自行付費,趙爺爺說他身上沒帶錢,司機就趕他下車。

趙爺爺在街頭不知如何是好,最後轉身走回醫院,見有輛救護車正要出車,趙爺爺就問司機順不順路,能否搭載他一程?司機說有任務在身不方便,就拿出20元給他坐車回家。

趙爺爺回到家,翌日專程再到那家醫院找尋昨日借他20元的那位司機先生,由於不知對方姓氏,趙爺爺至櫃檯詢問昨日出車的那位司機,服務人員問明排班時間的輪值人員,找到這位司機先生,趙爺爺就將20元交給他。司機先生笑著對趙爺爺說:「老伯你來回的錢都不止這20元了,不必歸還,送你坐車。」趙爺爺:「不行!無功不受祿,有借有還,借人錢,沒有還我會睡不著覺。」趙爺爺還寫了一張字條請服務台人員轉交給該院的院長,讓院長知道這位司機先生的善行。

雖然是區區的20元,但我們要看的是這20元背後存在的溫馨價值,20元連吃碗麵都不夠,但有人肯在彼此不認識之下,主動拿出來幫人,這個價值就很崇高了。社會越進步,人類的心靈卻是越貧窮,往往用冷漠的包裝來保護自己,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同情心,人性善的本質將快速墮落。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良知之所以要呼喚,是由於人沉淪在「人人」的支配中,追逐外在的事物,遺忘了自己,因為人往外聽從「人人」,所以他無法反諸自己、聆聽自己,人存在於矛盾與張力中,無法瞭解真正的自我,然而在迷失中,他的良知總不會放棄他,『良知』沒有內容,它是一個方向。」茫茫人海中,還是會找到一個出現在自己面前的良知。

海德格所指的「人人」,不是指所有人,它是無所指,甚至於和人無關,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是沒有人(Niemand, nobody),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種方式,因此無法得到本真的存在。他指出人們的心受太多外在的污染,自心被蒙蔽,以為大家都是這樣做,但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良知」,這個良知是不會放棄自己的生命,海德格更認為,人不是一般的生物,因為他可以思考和反省。

公車司機執行職務,乘客沒錢當然不能坐車,公司付予他執行的權力,但如果他遇到一位行動不便者或老人時,他此刻的良知就要超越權力,就好比路上見有人受傷,雖不是自己所為,但良知會告訴自己過去幫忙,或趕緊打電話連絡救援。公車司機如果遇到老人或行動不便者,於情,是否可以給予方便通融?老爺爺身上帶有免付費卡,但機器故障是公司的責任,況且政府每年都有給予公車補助,如果做人連一點溫馨的愛都付不出,這個社會將呈現刻板與冷漠。

還好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趙爺爺還能遇到另一位善心司機,雖然二十元是一件小事,但小事的背後卻有一份溫暖的愛,同樣是司機,心念卻不同,可見做什麼事,都是自己的心在做主,如果把每一個老人都當成是自己的父母,每一個小孩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般看待,相信這個社會將會顯得更加芬芳與溫暖。

作家水羚部落格:http://blog.udn.com/1576860912/6138769

相關新聞
夫妻如何維繫一生一世的愛?專家分享3招
開口就爭吵?夫妻溝通要避開這5種導火線
專家分享7招 增進你與配偶或情侶的關係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