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華青自殺傾向超主流 少運動者易憂鬱

華裔青少年心理壓力通常來自語言與文化障礙,父母移民、安居、就業不順利時,感覺壓力更大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多倫多報導)加拿大一項針對華裔青少年心理調查的結果顯示,華裔青年有自殺念頭的數字稍微高於主流社 會數據。青少年越不做運動,越容易感到壓力、出現憂鬱徵狀。華裔青少年心理壓力通常來自語言與文化上的障礙。社區缺乏心理專業服務也導致華裔青年出現心理問題,無法得到及時關注。

6月16日,多倫多關注華人心理發展的康福心理健康協會 (Hong Fook)與展望青年訓練計畫合辦的首屆加國華裔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峰會在多倫多舉行,大會公布了300多位青年參與的網上問卷調查結果。調查顯示,18%的回應者在過去12個月有「死比活著更好」的念頭;13%曾經認真考慮過自殺。

調查表明,總喜歡看電視、很少做運動的孩子(Couch Potato)比經常參加體育鍛練的更容易不開心、缺乏自信、睡眠有問題。 35%的回應者在過去3個月有很大壓力,8%的人壓力極大。74%的人不定期做運動。不做運動的三大原因是太忙、願待在家中、沒興趣做運動。

此外,中國小留學生因遠離家鄉,在新環境獨自生活,也會造成心理壓力。

6月16日,首屆加國華裔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峰會在多倫多舉行。 (攝影:周月諦/大紀元)

華裔醫學教育專家談心理健康

高峰會表示,華裔與其他族裔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嚴重性基本相同;新移民子女與本地出生的華裔孩子也基本相同。然而,他們心理問題的起因不同。

華裔青少年的心理壓力通常來自語言與文化上的障礙,父母移民、安居、就業不順利時,感覺壓力大,也會直接影響子女們的心理健康。「另一個差異是幫助華裔青少年解決心理問題的專業服務很有限,遠低於加國其他族裔的社會資源,」康福心理健康協會行政總監黃吳淑芳表示。

調查顯示,普遍困擾加國華裔青少年的問題包括英文溝通困難、約克區公共交通不便、上大學前壓力大、沒興趣參加課外活動、學校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感覺前途無望。

北約克總醫院神經心理學與睡眠醫療華裔專家馮偉麟醫生表示,資料顯示,75%的精神病患者在24歲之前出現心理問題,50%的人在14歲之前發病。人們通常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抽煙、喝酒、超重、不好動等問題。提前發現、解決這些問題能有效防止成人患上非傳染性疾病。

黃吳淑芳建議在中學校園建立「友伴同行」制度,同學之間提供情緒輔導,輔導者需接受培訓;在中學設立「整體健康委員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制定相關政策。 

此外,展望青年訓練計劃主席李樹德提出,華裔學生應有效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多參加體育活動,從而緩解壓力、提升心理健康。他建議在中學推廣「朋友互助」計劃,鼓勵青少年放學後參加多樣化的、非比賽性質的體育活動。

中國小留學生獨自生活有心理壓力

一些中國大陸的小留學生背井離鄉來加拿大,需自己處理好學業與生活,獨自解決很多困難,心理上難免有壓力。

小留學生朋維維(Weiwei Peng,音譯)在多倫多Georges Vanier中學讀11年級,剛來加拿大5個月。他表示,第一壓力來自父母。大陸的父母很顧面子,把他送到加國讀書,不說光宗耀祖,也要有小出息。

朋維維剛來加拿大時,缺乏與外界溝通。他沒有朋友,英文不好,很難與其他同學、老師交流。他想念國內的同學,兩國的12小時時差使他很難與國內朋友聊天。

除了完成學業,小留學生還要自己料理生活,有時忙不過來。朋維維在國內時,父母幫他料理一切;他出國之後,他慢慢學著做飯。朋維維表示,來加拿大後運動量減少。放學後,他需自己去健身房或參加體育俱樂部。

另一位小留學生鐘瑞麟告訴記者,他去年10月從家鄉廣州來加拿大,正在讀ESL課程,班裡有很多大陸留學生。他在加拿大無親人,遇到大問題時,找監護人(他父親的朋友)解決; 遇到小困難時,自己解決,不想跟國內的父母說,怕他們擔心。

17歲的鐘瑞麟很快面臨考大學的挑戰。他希望在加拿大讀大學,父母也表示支持。他認為,語言是加拿大生活的最大障礙,其他方面容易適應。他在學校附近的獨立屋租一間房,自己做飯。

(責任編輯:文芳)

相關新聞
急需心理諮詢 安省大學生等不起
澳多媒體展 揭現代心理健康背後的真相
GTA皮爾區華語心理求助熱線服務及義工招募
渥太華兩名15歲少女拉皮條 上庭受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