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1)

人氣 15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6月27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週日的熱線直播節目。

MP4下載收看
6月6日、7日兩天,有超過900萬的中國孩子參加了今年的高考,與往年一樣,上千萬的家庭,為了決定孩子今後命運的這兩天而寢食難安。然而在高考期間,在中國各地發生的一件件事情,卻讓人們對高考這座獨木橋以及中國教育的現狀有了反思。湖南電視台最近有一期節目叫做《高考天問》,在網上火爆異常,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為什麼這段視頻如此受關注,我們先來放一下這段視頻的節選,看一看主持人鍾山在說些什麼。

(影片播放開始)

湖南電視台《鍾山說事》最近出了一集《高考天問》,主持人鍾山義憤填膺的剖析高考弊端,引發眾多共鳴,在優酷網上吸引超過200萬的點擊量,在新浪微博上也有200多萬條相關信息。

鍾山:「我不知道一個考試有多麼重要,能讓父母強顏歡笑,隱瞞親人去世的死訊,甚至不惜讓孩子錯過與媽媽、爸爸最後的訣別;我不知道一個考試究竟有多麼重要,為了走進考場甚至不惜讓孩子無奈地離開倒在血泊中生死未卜的媽媽;我不知道一個考試有多麼重要,能夠讓母親不顧個人的尊嚴甚至不惜給監考老師跪下,只為央求讓自己遲到2分鐘的孩子進場考試……。」

鍾山話鋒一轉,又帶到高考的地方保護主義。

鍾山:「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吧,安徽每7,826名考生中才有一人能上北大,而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人能上北大,這樣算下來北京考生考進北大的機率是安徽考生的41倍,是廣東考生的37.5倍,是貴州考生的35.4倍,是河南考生的28倍。」

考上大學又如何呢?鍾山問到:「上大學了吧,我們家花了那麼多錢培養的孩子期許能進個什麼大學,裡面能學到什麼東西,又有什麼樣的前途未來在等待著呢?如果高考真的能夠改變命運的話,那麼改變命運的就是很多人比之前的生活更慘了。花費了高昂的學習成本,浪費了寶貴的年華,經歷了高三階段非人的摧殘,結果還是做大學生就業難。當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的時候,很多大學生工資比農民工還低的時候,當初高三時一直縈繞在耳邊的高考成功人生美滿的話語,更像是一記記耳光,一個個笑話。」

在比較了中國與亞洲,特別是香港的大學之後,鍾山說到:「相比之下,教育產業化下的學校,就是只顧著招人收錢流水線生產,什麼熱門就開什麼課程,什麼賺錢就開什麼課程,老師什麼的都是臨時集結。你想想,這樣的教育下出來的學生,還有多大出息?還指望他們能做出多大的研究成果?所以最近幾年你發現了,哪裡哪裡的什麼高考狀元,基本上慢慢的和北大、清華失之交臂了,因為大多數的狀元郎都去了香港,而且此風愈演愈烈。」

鍾山痛批高考和中國的教育制度,認為決定一所大學的優劣是管理制度和辦學宗旨,他認為中國的大學:「缺乏高瞻遠矚的目標設定,缺乏對自己想做些什麼的清楚思考,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就更沒有了特徵,靈魂從一開始就已經有缺失,還奢談什麼其他方面的改革呢?」

鍾山最後說到:「我們中國人真的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難道就想不出別的辦法來,一定要讓我們的年輕人、讓我們的民族的未來在這種一邊是恐懼、絕望、殘忍,一邊是亢奮、迎合,連根拔起的狀態下成長嗎?」

(影片播放結束)

主持人:這段視頻是否引發了您的共鳴呢,高考能給您的孩子一個好的出路嗎?高考制度會把中國帶向何方?我們將在今天這一小時的熱線直播節目裡,跟您共同探討這個話題,如果您對此有什麼話想說,歡迎您直接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646-519-2879 加入我們的現場討論。好,先來介紹一下今天的兩位現場嘉賓,都是大家熟悉的資深評論員,杰森博士和陳志飛教授。二位好。

杰森:你好,大家好。

陳志飛:你好,大家好。

主持人:剛才看了這段視頻之後呢,的確是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這裡邊的話句句是振聾發聵,但是他所描述的一些現實又讓人覺得心酸。二位看了有什麼樣的感受?

陳志飛:我覺得他前面那句說高考的重要性,我還是可以理解的,80年代中期我考大學,而且我在國內還考了研究生,我覺得那時候確實競爭激烈比我到美國來讀博士還要激烈。確實那時候研究生是二十幾個,甚至三十幾個取一個;後來老師告訴的。所以那個考試的重要性我還是覺得可以理解的,當時也確實帶著天之驕子的光環,在社會上就是感到非常的驕傲,那時還有帶著校徽的,現在很少了。

但是他話鋒一轉,後面那個話我就聽不懂。因為我們那時候大學生,確實有一個是一個,有農村來的,有家庭條件很好的,很多我們同學都出國了,到美國做得都非常出色,所以說現在把大學比喻成這麼一個垃圾,是一個沒有任何目標的產業化的結構,我是很難認同,但是這可能是我們以後要談的,就是反映中國的一個現實,就說從80年代到現在,這社會結構性各方面,人的心態引起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杰森對這個話題有什麼感受?

杰森:基本上我想是很多人都在私下談過這樣類似的觀點,就說他是坐在電視台前,把這個話說出來,給人感覺好像是獲得一些忌諱一樣,但是其實他說的這些話,幾乎我們人人都想過,特別是現在這個世界。整個原來像我們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想到任何還有其他的方式,因為中國比較封閉一些。那麼現在當你看到美國在這麼自由選擇人的過程中,他也能培養出世界最優秀的人才的時候,這時候大家不得不這麼發問。因為已經擺在那了,人家有更好的方式,你中國還按這樣的方式走,完全是用折磨人的方式,而創造出的不是最好的結果,那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

而且特別是今年又發生一系列他舉的那幾個例子,很淒慘的事情,更把這個考試對人性的壓抑,這種現實表達出來。我想他的這段話確確實實可以達到一個很好的讓全國人都開始整體的思考:我們這個高考制度到底是什麼制度,他對中國的孩子,中國的教育系統,甚至對整個中國的未來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我想這個話題應該大家可以更深入的討論。

主持人:剛才志飛說到,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那個時候讀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競爭得很激烈,因為高考制度剛剛開始,然後很多的孩子,其實基礎很 差的,但是後來也都拼命的,所以那個競爭的獨木橋就更窄了。但是今天按照這個視頻裡面說,其實是有將近80%的升學比例,那應該情況好很多,為什麼高考的事情還這麼牽動人心?

陳志飛:如果在錄取85%的情況下,還舉行這麼一個考試,做為一個經濟學家來說,我覺得這個效率是非常低的,因為85%的人都肯定能進去。當然這是一個笑話,但是這確實表明很大的結構性的變化。

杰森:我想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的整個考試體系,中國這個社會跟其他社會不一樣就是說,他一定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這個考試過程中,就不是為了教育而參加考試,他是為了分你,為了把你劃等級,雖然現在大家確實是900萬考生,有700萬的招生名額,所以基本上將近80%的人都可以進到大學這個門檻,但是大學已經不像我們那個時候重要了,大學現在已經變成了名牌大學才重要。

主持人:名牌大學的數量又少了。

杰森:對,名牌大學的數量可能比例又少了,而名牌大學裡頭,像北大、清華這樣頂尖大學的數量就更少了。因為中國整體這種教育制度,我不把他叫做教育制度,我把他叫做過濾系統,他是要一層一層把人劃分三六九等這樣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本身是一個更加殘酷的折磨人的過程。

陳志飛:我覺得美國其實也有過濾性,從教育的體制來看,這是無可厚非,因為人的資質和他的努力程度都是不同的,你從不同的情況過濾人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最關鍵的是,如果現在錄取大部份人的話,高等教育本來的特性就失去了,因為高等教育本來就是奢侈的、是培養人才的,不是一個普化教育,它不是高中教育,你不能說高中門前換個牌子叫什麼什麼學院,畢業了全都大學生了,那都是很可笑的,它畢竟要達到相等程度的。

為什麼「六四」學生當時有那麼大的號召力?是因為當時「六四」的學生代表是社會的精英,全社會的人都崇拜他們,都認可他們,知道這些人「十年寒窗苦」,這些人是有真本事的。現在說句現實的,如果再搞全民運動,可能社會上的人已經不承認了,你不過是80%中的一個嘛,跟我們有什麼區別?當時你想想看,還有很多人復讀三年考大學的,現在你說錄取率這麼高,跟飯店助理差不多。

杰森:不過整體來說,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說整個高考制度,是反映整體社會現實的一個狀態。目前中國每年新進入就業系統的人數,大概是2,200萬人,而能解決就業的人數是1,000萬左右,所以說每年一定會有1,000萬人找不到工作,這是一定的。而這1,000萬人的工作,大部份在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裡頭,是屬於工廠流動性工人或者低收入的,幾乎沒有技能或很淺的技能的;而真正到那種我們所說的白領,或者能拿高薪的,那是極少極少的。

所以一方面大學招生700萬,整個畢業將近700萬這樣的數量;而另一方面整個中國的產業、社會的現實,創造出來這種高端的工作又是極少極少的。這就出現一個問題,雖然招生人數高了,但是實際上社會的競爭,並沒有因此有任何的降低,甚至更殘酷了。

我在國內的親戚告訴我說,現在那個地方,我們那裡的孩子,現在的競爭壓力比我們那時更慘。因為那時我們整個社會還沒有那麼多的補習班,基本上還是看孩子的資質、勤奮程度。現在是拼爹,整個是拿錢砸,有錢人就可以雇家庭教師,上最好的補習班,用資源整個固化了社會階層,然後拚爹的過程比以前更加的慘烈。

陳志飛:不只是慘烈,另外是更不公平。當時我們班裡有人出來,根本就沒有見過電的,但學習非常好,有那樣的孩子能靠獎學金維持4年的生活,而且我們還很佩服他。大家都很正,沒有見過麻將什麼的,學生到了6點以後,那個樓就全關了,全上自習去了,而且感覺非常的苦。

主持人:他有個目標,真的是想將來怎麼去報效祖國啊!

陳志飛:對。因為當時80年代的新一輩還有獎金,另外還要講「四個現代化」,其實是談到杰森說的這個轉型。但是中國是要搞現代化的,要搞現代化就需要人才,現在這個「四個現代化」,不管涵義怎麼樣可能已經沒人說了,現在主要是達到小康水平,達到小康那就說該幹嘛幹嘛,只要能掙到錢就行,當農民工也行啊,當世界工廠的工人也行啊,現代化就不需要了。現代化完全被錢財迷惑、對金錢的崇拜所代替,這也是概念的變化。

主持人:剛才您提到高考是不是公平的問題,在視頻裡面也講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差異,是幾十倍的這種招生的差異,其實是打破了以前我們認為說高考制度相對還是比較公平的,打破這種公平。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些什麼樣的不公平?

杰森:其實當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各省的招生比如說湖北的分數就高出很多很多,甚至說比北京……北京、上海總是比較沾光的。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正在討論高考改革的一個項目,叫做「隨遷高考」,已經討論了十年了;換句話說,因為現在畢竟有2億的農民工,他們從各個省市區聚集在浙江三角洲、上海三角洲和北京這樣的地區。

主持人:他們的孩子可能根本就是在城市出生的。

杰森:因為現在的小學招生很困難,特別是一般不太好的小學。你只要去,他為了小學能維持下去,他允許你上。但是一旦進入高考這個層次,北京還是要保護自己的孩子的,他就得逼你走。所以就出現很尷尬的現象,農民工的孩子可以在這裡一直上到高中,到最後你還是要回到自己原省去考試,參加更殘酷的競爭。

主持人:這一點還沒有改變。

杰森:這一點還沒改變,一直在談可是一直沒改變,這個叫做「地方保護主義」,剛才鍾山也談到這樣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事實上講,我們知道決策人當然是在北京、上海,那麼他當然是從自身的角度。中國政策的特色就叫自利,就是說中國的政策都是自利為原則的一個政策,如果說是省出的政策,那省會的人一定沾光,因為省會的人在那兒住著,如果是國家出的政策,一定是北京的人沾光,因為決定政策的人住在那兒。

陳志飛:這個比較敏感,不是說80年代多麼好,但是我給你舉幾個例子。其實當時一方面是有這種地方保護主義,另一方面從學校角度來說,因為我們家一直在高等教育部門,我知道他們還是比較遵循西方這種按照最公平最佳的原則來選擇的。比方湖北考生的人多,但是湖北各個好的大學,比如清華、北大給它的比例也比別的省要高,因為他學生質量比較好,江南才子多,好的大學對那地方傾斜的也是很厲害的。因為很多學校,我在邊緣省分待過,好的學校它根本不去招生的,比如像電影學院,邊遠地區它根本就不去的;北京語言學院在陝西根本就不招生的。

就是說他們知道哪個地方的生源比較好,當時他們老師去調查的話,會做一些調整,實際上還是為了公平,保留它的質量。另一方面,當然還有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例子,現在聽起來可能觀眾都不相信。其實大家知道,李鵬的女兒李小琳有個清華研究生學位的例子,那李小琳那麼難,她高考考不上,最後上的是電大。華國鋒的兒子根本考不上大學。但是李小琳最後考了一個清華的研究生,只差了3分,那說明還是很努力了。

那麼就多招了一個人,就為了降檔,降了3分,為了把她招進來,同時也再招一個人,就電力系的。這樣在當時已經是很大的腐敗了,但現在來看的話,那李鵬家族做得可能還是相當公平的,她確實努力吧,優秀青年降了3分考進清華的電力系。當時從社會上來講,對大學這個制度,對大學培養的人才,和對大學的功能,大家沒有像《高考天問》這樣的一個疑問,我覺得當時根本沒有人這樣想。

杰森:我想主要還是整個大學「貶值」的因素,造成了現在……當時確確實實有那種情況,上了大學至少你人生就會有一個成功的可能性。

主持人:有光明的未來了。

杰森:現在確確實實孩子沒有這個想法了,這點上來說,目前高考的這種殘酷性就顯得更加滑稽了。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視頻:【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上)

視頻:【熱點互動】高考把中國帶向何方?(下)

 

相關新聞
大陸高考危機:優質生「暴走」留洋
河南「槍手團」曝光 教育家:高考體系離崩潰不遠了
湖南電視台「高考天問」大膽 眾驚要逆反
民眾圍觀法國高考題 稱差異真是天上地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