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幣上的書法藝術

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0
【字號】    
   標籤: tags: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藝術載體,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傳承作用。在紙帛、崖壁、碑刻上,甚至在鑄造的中國古錢幣裏,都能一睹中國書法藝術的風采。   

中國古代錢幣上的文字,即幣文,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漢字書體,不但篆、隸、行、楷、草俱全,還有多種書法變體,如:懸針篆、九疊篆、瘦金書等。除漢字外,中國古幣還保留有遼、西夏、滿、蒙、回鶻、突厥、吐蕃、女真、苗等多數民族的文字。可以說,幣文不但是中國各民族文字傳承的歷史紀錄載體,而且縱觀其書法演變,堪稱一部中國文字書法藝術的演變和發展史。

春秋戰國時期,刀、布、圓錢和蟻鼻錢的幣文為大篆。秦、漢至隋朝幣文為小篆,也包括一些異體。唐朝以後盛行隸書。北宋時期則是篆、隸、楷、行、草各書俱全。南宋至明、清時期均以楷書為主,間或有篆、隸字體,還出現蒙、滿、回等民族文字。而且,在中國歷朝歷代的幣文上,不乏書法大家的墨寶或皇帝御書,彌足珍貴。

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上,文字少者一字,多者六字,所採用的方筆,表現了金文雄渾典麗、嚴謹端正的風韻。

秦統一貨幣後,取義於「天圓地方」的方孔圓幣成為綿延數千年造幣的規範模式。秦所鑄錢幣上的小篆「半兩」二字,為宰相李斯所書。字體雄勁挺秀、穩健剛毅,開幣文之先河。這些古幣使用期長達700多年。

至西漢,王莽幾次鑄造的錢幣形態各異,幣文多用「懸針篆」。如:公元14年所鑄的「貨布」,字體狹長、筆畫纖細工整、狀若懸針,顯得方潤古雅而又奇特。

三國時期吳國的「大泉五百」、「大泉當千」幣為當時著名書法家皇象所書,皆為玉箸體篆書,氣韻飛動、遒勁瀟灑。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宋的「孝建四銖」所用為「薤葉」書體。薤葉書體是在懸針篆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而成,字體瘦細婉轉、流暢清逸、體勢運用恰當,給人清新之感。北周通用的「布泉 」、「五行大布」和「永通萬國」錢,則均採用玉筋篆,筆畫渾厚有力、古樸穩重、婉圓流暢,被稱為「篆法絕工」、「六朝之冠」。

唐幣文書法藝術百花齊放

(攝影:/Fotolia)

發展至唐,幣文書法藝術百花齊放,行、草、隸、篆,各領風騷。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時鑄造的「開元通寶」為盛唐大書法家歐陽詢之手筆,書體介於漢隸與繆篆之間,筆力勁險嚴整、點畫方雅、結構開朗爽健、俊秀飄逸。

五代十國時期的「唐國通寶」由南唐五代著名書法家徐鉉分別用篆、楷兩種書體書寫而成。其篆書細長俏麗、渾重工整、筆意絕類;楷書簡樸高古、瘦勁雄強,兩相配對,佈局嚴整,筆跡新穎佳妙,珠聯璧合,勝似天地之作。

宋代幣文書法藝術十分繁榮

古幣文字的書法創作最發達時期則是在兩宋。北宋古幣文上,真、草、隸、篆、行、瘦金等體無所不有。清代乾嘉年間的古錢學家翁樹培在《古泉匯考》中說:「北宋錢字體不同,而模範特精、筆畫飛動、飄逸如活、能肖其神,然也因其書法,實各臻其妙,是以作範者能傳之。」

北宋時期,宋太宗趙光義鑄「淳化元寶」、「至道元寶」,御書中楷、行、草並用,世稱「三體錢」,創中國最早的「御書錢」。其字大氣磅礡,透出一代天子之氣,為人稱道。後有「景德元寶」、「祥符元寶」楷書為宋真宗趙恆所書;「元豐通寶」篆、行、隸三體,行書為宋神宗所書。而且,此後的各朝皇帝所鑄「年號錢」,大都採用兩種書體書寫,世稱「對書錢」,諸如:「景佑元寶」、「嘉佑通寶」、「熙寧元寶」等,或楷、篆並用,或隸、篆並用,不一而足。

宋代幣文書法藝術的繁榮,不光是字體的多樣化,更表現在一些大書法家的筆墨參與。當時包括「宋四家」在內的各重要書法家,均有傑作出現,無論行書、篆書、隸書、楷書,及至瘦金各體,在古幣上皆有展露,成為一時風尚。

北宋「元豐通寶」的隸書是書法史上「宋四家」之一的蘇軾所書,字體豐潤自如、飄逸豪放、氣勢貫通,可謂神品。北宋末年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是宋徽宗趙詰的鐵劃銀鉤瘦金書。字體輕快利落、剛勁挺拔、出神入化,歎為觀止,至今堪稱歷代帝王書法第一人。此時幣文書法藝術可謂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令後來者難以逾越。

自南宋淳熙後,幣文向單一化宋楷體發展,呈式微趨勢。幣文書法藝術開始進入百花「凋零」,「一枝」獨放的狀態,形成了幣文藝術特徵不多、錢面文正呆滯的局面。雖然後來也出現了如金代著名書法家黨懷英以玉鑄篆體書寫的 「泰和重寶」、元代著名書法家周伯琦的楷書「至正之寶」等幣文,但是這種幣文單一化的局面一直延續了有九百餘年。至清代咸豐年間,幣文稍有起色,大錢「咸豐元寶」係書法名家戴熙所書,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中國古幣的幣文無論從文字的種類,還是從內容上看,都十分豐富,在世界錢幣界可謂獨樹一幟,被譽為「東方錢幣」的代表。它的文字獨一無二性和書法的藝術性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為人溫良恭儉、沉靜寡欲,對於朝政則又剛正不阿、勇於進諫,可謂是碩儒兼諍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即“一曰忠讜、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因此虞世南被稱為“五絕書家”。唐太宗這段“五絕讚賞”刻畫出一位對上忠直、對下友愛、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國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位賢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鮮為人知的是他也酷愛藝術、精於藝術,是相當有造詣的書法家。
  • 褚遂良是虞世南的學生,自幼敏而好學,博涉經史,潛心翰墨,年輕時書藝就有很高的水平,接下侍書工作頗為稱職,於書於政,皆深得唐太宗賞識,屢屢升官。官運亨通使褚遂良剛正忠直的人格、淵博的學識在政治上有所發揮,成為國之棟樑。另一方面,入朝為官後,有機會親近宮裏大量前人法書真跡,時而臨摹,時而鑑賞,造就了他更加完美成熟的書藝創作。
  •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國史上少有的文藝全才,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他的書法入古出新,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宋四家」,並被尊為四家之首;他的文章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是蘇東坡耐人尋味的書法語錄之一,意思是書寫前沒有刻意求好的作品,往往是自然天成的佳作.......
  • 宋四家蘇、黃、米、蔡,各有自己的風貌,而四家當中最具藝術創新意識的當推黃庭堅。黃庭堅寫字非常用功,年輕時雖然書法就已經相當出色,但他仍對自己的字不滿意,原因是.......
  • 米芾(西元1051~1107年),初名黻,後改名為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原籍襄陽(今屬湖北)人,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他的母親曾入宮服侍英宗皇后,米芾也得此恩蔭而當了個縣官,但他「全無富貴願,獨好古人筆札」,為了藝術,丟官也不在意。
  • 一日米芾悠悠醒來,見四周林木茂盛,芳草鮮美,幽靜中泛著鳥語花香,彷彿置身桃花源。不遠處有涼亭一座,依稀傳來聲響,於是緩步走向涼亭......
  •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是史上著名的好官,世人讚譽他為「端人正士」,諡曰忠惠。蔡襄除了是勤政愛民的政治家,優秀的書法家外,他對茶葉的研究及推廣也有卓著的貢獻..............
  • 宋徽宗趙佶,是南宋君王,中國帝王中藝術天分數一數二的皇帝。宋徽宗自幼聰敏,展現過人的藝術才華,長大後更是樂之不疲,山水、人物、花鳥、墨竹都十分精通,書法方面取法薛稷和黃山谷加以改變,自創「瘦金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