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鄭和始下西洋

font print 人氣: 48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2年07月11日訊】(大紀元岳青綜合報導)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一共遠航了七次之多,史稱鄭和下西洋。

鄭和是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鄭和下西洋是當代航海事業的頂峰,後世幾百年中,幾無人能及。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80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創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蹟。

宦官鄭和 智謀韜略

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名三寶,雲南昆陽人。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大將傅友德、藍玉、沐英打下雲南,把剛滿10歲的三寶擄進軍中,後來又送給燕王朱棣,於是三寶就成了燕王府的一個小宦官。三寶聰明好學,有智謀韜略,又懂兵法,在「靖難」中立了不少戰功。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獎賞「靖難」功臣的時候,晉陞三寶為內官監太監(內官監太監是宦官中最高的官職)。

過去說「馬不能登殿」,明成祖親自寫了一個大大的「鄭」字賜給三寶,讓他以鄭為姓,從此,便叫鄭和了。

有一天,明成祖問大臣袁忠徹:「我想讓三寶率領船隊下西洋訪問各國,你看怎麼樣?」那時候,把現在蘇門答臘以西的整個印度洋都叫「西洋」。就當時的航海技術說來,西洋是海陸險遠的地方。袁忠徹想了想,說:「無論從相貌還是才能,三寶在宦官中都是沒說的,完全可以勝任。」

鄭和是回族,遠祖從西域來到中國,祖父和父親都曾有過航海的經驗,鄭和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懂得了一些海外貿易的知識。所以,鄭和確實是完成明成祖聯絡各國、發展海外貿易的最好人選。鄭和接受了明成祖的特別使命,經過充分準備,各方面都就緒之後,選定吉日,啟程遠航。

七次下西洋

鄭和前後七次遠航,歷時長達28年之久,每次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裡時,在船上因病過世。明代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和明代雜劇《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美洲和紐西蘭[1]。

海船與隨行人員

鄭和船隊規模龐大、組織嚴密,這是當時歐洲遠航船隊所無法比擬的。鄭和下西洋雖不像發現新大陸那樣改寫了人類歷史,但它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誼與交流。

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翻譯官馬歡所著《瀛涯勝覽》(1451年定稿)記錄:寶船六十三隻,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長,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

該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現今長度為151.18米,寬61.6米。寬75米。船上9桅可掛12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一艘船可容納有千人。《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隨行的人員在馬歡著《瀛涯勝覽》中記錄:計下西洋官校、旗軍、勇士、力士、通士、民稍、買辦、 書手、通共計二萬七千六百七十員名:官八百六十八員、軍二萬六千八百二名。正使太監七員、少監十員、監丞五員。內官內使五十三員、戶部郎中一員、都指揮二 員。指揮九十三員、千戶一百四十員、百戶四百三員。教諭一員、陰陽官一員、舍人二名、余丁一名。醫官、醫士一百八十名。

根據《鄭和航海圖》,鄭和使用海道針經(24/48 方位指南針導航)結合過洋牽星術(天文導航),在當時是最先進的航海導航技術。

目的與意義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目前不同的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有宣揚大明威德、尋找建文帝朱允炆、包抄帖木兒汗國、發展海外貿易、企圖殖民海外、掃蕩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不過這些看法是依據各種相關的史料提出的,並非有真憑實據,因為鄭和死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全部被毀,所以真實原因已無從查考了。

鄭和七下西洋,並沒有像哥倫布等航海家一樣,為世界歷史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實質成果:

1. 鄭和遠航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最長的跨洋航行,在西 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開闢了廣泛而穩定的航線,實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壯舉。

2. 鄭和遠航使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建立起經常而友好的聯繫,推動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相互瞭解。
3. 鄭和遠航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的物資交流,同時也推動了南亞諸國的開發。

4. 鄭和遠航向亞非各國傳播了中華文明,促進了亞、非各國的文明進步。

根據學者估計,下西洋貿易開放政策,為明朝政府帶來的利益,至少合黃金二三十萬兩,白銀千萬兩,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幾倍。另外,得到明室發出勘合的藩屬國因可以於3個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寧波通商而向明朝國內輸入了西洋貨品,如蘆薈、金鑲戒指。

(責任編輯:高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李洋綜合報導)在當今中國的版圖上,衡陽只是華中地區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不過,在68年前,這裡卻因為一場極其慘烈的城市爭奪戰而著稱於世。1944年,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並摧毀中美西南空軍基地,派出橫山勇率領的日軍第11軍約10萬多人,於6月23日開始攻打當時的戰略重鎮——衡陽。以軍長方先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軍約1.7萬人,與日軍展開了一場震古爍今的城市爭奪戰,史稱衡陽保衛戰。
  • 父親節是一年中特別感謝父親而慶祝的節日,始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當時由於多德夫人和她的5個兄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養大。1909年,多德夫人感念父親養育之恩,準備為他舉行慶祝活動,同時,想到所有的父親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她給州政府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採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節定為6月19日,這樣誕生了第一個父親節。
  • (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希望之聲自2003年6月20日開台以來,歷經了九個年頭。「心的朋友,心靈的觸動,新的希望。。。。。。『希望之聲』是您心的朋友,無論何時何地,希望時刻在您身邊。」《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就是用這樣的信念,打開中國大陸民眾的心扉,傾聽他們的訴求、傾聽他們的歡樂與苦難,向全世界介紹大陸民眾的真實心聲,並打響了「希望之聲」這個品牌。
  • (大紀元記者唐銘、薛飛報導)歷史上的今天,廣大失地農民和全國各行業上訪民眾,於2005年6月18日至23日期間,源源不斷湧向北京市內的國聯機關、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和法國駐北京大使館進行請願,有人向美使館高呼:「我們要美國世界大警察主持公道。」這期間中共警方共抓捕各地來京訪民人數達8萬。
  • 1960年6月24日,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布加勒斯特舉行會談。彭真率中共代表團參加了會談。在會談中,蘇中兩黨激烈交鋒,兩黨兩國關係公開破裂。
  • 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每年的6月26日是聯合國規定的「國際禁毒日」。 今年的6月26日是第十七個「國際禁毒日」,其主題是「抵製毒品,參與禁毒」。
  • (大紀元記者琴心綜合報導)1997年7月1日,割讓給英國政府超過100年之久的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式成立。下午,香港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以「愛國愛港民主大遊行」的名義冒雨遊行,呼籲建設民主中國。
  • 1927年6月27日到7月7日,日本田中義一內閣召開東方會議,決定對華侵略總政策,制訂了《對華政策綱領》,確定了全面侵華政策,策劃征服中國、征服世界的政治野心。
  • 歷史上的今天——1908年6月30日,大約當地時間早上7:15分左右,在俄國離貝加爾湖西北八百公里的通古斯河谷上空,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若。數分鐘後,一道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伴隨著一聲巨響,巨大的蘑菇雲直衝到12英里的高空,氣溫瞬間灼熱烤人,爆炸中心區草木燒焦,七十公里外的人也被嚴重灼傷,還有人被巨大的聲響震聾了耳朵。
  • (大紀元岳青綜合報導) 1860年的6月30日,一場圍繞「人類是否起源於動物」的大辯論在英國牛津大學展開了,英國幾個有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都參與了辯論,這是《物種起源》問世7個月以來鬥爭最激烈的一個回合。在會上,牛津大主教威爾伯福斯認為進化論根本違背了《聖經》上的教義,而自稱為「達爾文的斗犬」的赫胥黎教授則針鋒相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