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三絕碑」(上)

--超群絕妙文表 書法 刻工皆精絕
佚名
font print 人氣: 474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有十大著名的「三絕碑」,或以撰文、題跋、書法而聞名,或因文章、書法、刻工均屬上乘,或以碑文、書法、所頌之人為世人所景仰而入「三絕碑」之列。可以看出,每一塊碑都離不開文章、書法的精絕為其基礎才能稱得上是「三絕碑」。

這十塊「三絕碑」是: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湖南郴州《蘇仙嶺三絕碑》、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開善寺《寶志公像贊詩碑》、陝西高陵《李晟墓碑》、河南鄭州《蘇軾書歐陽修醉翁亭記石碑》。

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

河南許昌《上尊號與受禪碑》即《受禪表碑》和《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均位於許昌西南17公里處的繁城鎮漢獻帝廟內。

《受禪表》碑,高322厘米、寬102厘米、厚28厘米,圭形,上有碑穿額題篆書陽文「受禪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隸書陰鐫,內容首先闡明禪讓乃自古之美德,接著頌揚曹丕「齊光日月,材兼三級」,有「堯舜之姿」、「伯禹之勞」、「殷湯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將軍固請下,他「回師千慮,至於再,至於三」才在繁陽(今繁城鎮)築靈壇舉行受禪大典。

《公卿將軍上尊號奏碑》高322厘米、寬102厘米、厚32厘米,圭形,上有碑穿,碑額篆書陰刻「公卿將軍上尊號奏」八字。碑文隸書陰鐫,正面22行,背面10行,每行49字,字大1寸2分,內容為魏文武大臣奏請曹丕代漢稱帝事。奏章稱道「漢帝奉天命以固禪,群臣敬天命以固請」。漢獻帝讓位曹丕代漢乃天命所歸。奏章前後均列公侯臣等四十六人職名。

兩碑均係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八分隸書,高碑方正,謂之「三絕」,即文表絕、書法絕、鐫刻絕。

四川成都《蜀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

其碑立於武侯祠大門內右側,碑身及碑帽通高367厘米、寬95厘米、厚25厘米,下有碑座。碑帽的雲紋雕飾,具有唐代石刻藝術特點,其石質為峽石。碑文共22行,每行約50字,楷書。

此碑於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建,由唐宰相裴度撰文,著名書法家柳公綽(唐著名書法家柳公權之兄)書,當時蜀中名匠魯建刻字。其碑書法渾厚篤實,遒勁端嚴,既有柳體筆韻,又自具風格,加之刻匠魯建刀法謹嚴,超群絕倫,故文章、書法、鐫刻都極為精湛,世稱「三絕碑」。

按此三絕之稱有二說:其一說是明弘治十年四川巡撫華榮於碑上題跋云:「人因文而顯,文因字而顯,然而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與垂宇不朽也。」這是讚美諸葛亮功績和裴柳之字並稱「三絕」。其二是清道光九年華陽舉人潘明彤認為文章、書法、刻技均極精美,因之稱「三絕」。後人合二為一,又產生「四絕」之說。

湖南永州柳子廟《蘇軾荔子碑》

湖南零陵永州鎮的柳子廟內的《蘇軾荔子碑》,共四塊,每塊高240厘米、寬132厘米、厚21厘米,長方形,平額無座。原碑為唐朝韓愈撰文,宋蘇軾書寫的《羅池廟享神詩碑》,與河東柳宗元之德政,以一碑而集「韓詩蘇書柳事」,世稱為「三絕碑」。

因其詩開頭有「荔子丹兮蕉黃」之句,因之又稱為「荔子碑」。原碑宋代刻於廣西柳州羅池廟,明代劉克勤摹刻於零陵永州鎮愚溪廟,現存於柳子廟內之碑為清順治年間永州知府魏紹芳所重刻。

山東《濰坊新修城隍廟碑》

此碑為豎碑,通篇為正楷,碑額為隸意「六分半書」的板橋體 「城隍廟碑」 四個大字。碑高190厘米、寬80厘米、厚20厘米,凡20行,每行47字,通篇共909字。

碑文為清乾隆濰縣知事鄭板橋撰並書,文章精妙,堪稱一絕;其書法為鄭板橋極為少見的正書傑作,其正書有隸意,骨堅肌豐,爽朗清絕,稱一絕;丹書石上,由其高足司徒文膏鐫刻,不失筆意,與真跡不著毫釐,又稱一絕,所以世稱「三絕碑」。

湖南祁陽《大唐中興頌摩崖石刻》

此碑在湖南祁陽縣城南浯溪,唐代文學家元結,字次山,曾寓於此。他將所撰《大唐中興頌》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楷書、摩刻於江畔數十丈峻峭之石壁上。碑面320厘米見方,直行自右至左書寫,共21行,每行20字,述安史之亂、玄宗逃蜀、肅宗即位、收復長安、洛陽之事。

顏字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名聞中外,唐以後歷代文人無不為之傾倒,可謂「豐碑讀一過,百拜不能休」。相傳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曾幾次來浯溪學顏字,並寫詩讚道:「春風吹船過浯溪,扶藜上讀中興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鬢成絲。」

清何紹基詩曰:「為舟十次經浯溪,兩番手拓中興碑。」因文章、書法、摩崖之石都非常絕妙,世稱「摩崖三絕碑」。

福建泉州《萬安橋記大字碑》

該碑在福建泉州洛陽橋南的蔡襄祠內。蔡襄字君謨,仙遊人,官至端明殿大學士,兩度出知泉州,建洛陽橋,卒諡「忠惠」。祠歷代均曾修建,現存係清代重建,面三間,深三進。

蔡襄是宋代著名「四大書法家」之一,他自撰並書的《萬安橋記大字石碑》,是其傑作。碑刻文字精煉,書法遒勁,刻工精緻,世稱「三絕碑」。碑立於祠中,分別刻在兩塊石頭上,一為原刻,一為摹刻。(未完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話說虞世南去世後,唐太宗常感嘆無人可以共論書藝,於是魏徵便向唐太宗推薦了一位年僅三十六歲的後起之秀,這位年輕書家即是褚遂良。
  • 鐘繇從小就喜歡書法,十一、二歲年紀輕輕就隨著老師到山東抱犢山臨摹秦、漢摩崖石刻,長大後對書法的喜好程度更是只能用「癡」來形容.........
  • 衛夫人書法師承鍾繇,善長隸書楷書。由於衛夫人並無留下任何書法作品讓人參照,我們只能從兩段唐人的書評中想像魏夫人的書法風貌:其一是韋續在《墨藪》中稱讚魏夫人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
  • 王羲之熱衷書法,總是廢寢忘食苦練習字。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辭辛勞尋找與拓印歷代碑刻,因而累積大量的書法資料。他還在家中的書房、院子、大門邊等各處,擺好桌椅,上面放著筆、紙、硯、墨,一有好的字體構想,隨即下筆書寫。由於不斷的勤學苦練,他的書法造詣才能達爐火純青的地步,而作品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
  • 王羲之任性率真而不做作,喜歡即興書寫。據《晉書‧王羲之傳》記載,《蘭亭集序》就是他酒後的即興書寫佳作。還有有一次,他到學生家裡,看見人家有一張棐木製的桌子,桌面光滑潔淨。王羲之就在上面寫字,一半楷書,一半草書。
  • 許多書法名作在不同朝代受到的評價都有所不同,或褒或貶,審美角度互異,品評內容自然不一。而能像《蘭亭序》一樣,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審美觀念裏都被奉為「神品」的情形,可謂少之又少。《蘭亭序》通篇靈動活潑、暢快淋漓,但每一使轉、提按,每一筆牽帶,或連或斷,都交待地清清楚楚,絲毫不失法度。變化多端的用筆化入結構章法,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體態與疏密合宜的空間,「大小、長短、匾狹,均各還其態,率其自然」。妍美中帶有遒勁,飄逸中又顯圓融平和,令人「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
  •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歐陽詢一生經歷陳隨及唐初,在隋朝就已名震寰宇,高麗(韓國)都曾派大使前來求書。歐陽詢未曾因盛名而驕,書藝亦未被盛名所絆,反而老來筆健,其傳世的名作如「化度寺碑」、「九成宮醴泉銘」、「溫彥博碑」都是晚年之作,其中「九成宮醴泉銘」更有「楷書極則」之譽。
  •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虞世南為人溫良恭儉、沉靜寡欲,對於朝政則又剛正不阿、勇於進諫,可謂是碩儒兼諍臣,深得唐太宗器重。唐太宗稱讚虞世南有五絕即“一曰忠讜、正直,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因此虞世南被稱為“五絕書家”。唐太宗這段“五絕讚賞”刻畫出一位對上忠直、對下友愛、溫文儒雅的謙謙君子。
  •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國力鼎盛,民生富裕。唐太宗以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一位賢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鮮為人知的是他也酷愛藝術、精於藝術,是相當有造詣的書法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