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是差異競爭的根本

贏家的五大關鍵:永遠把員工擺第一(下)

蓋瑞.哈默爾(Gary Hamel)

人氣 2
標籤:

近年來,我們愈來愈習慣使用網路來表達意見,揭發權勢者的不當行為,建立線上社群推動新的草根運動。

在做這些事的同時,我們也變得愈來愈無法容忍那些封閉、由上而下命令指揮的權力結構。不論原因為何,情況已經很明顯:愈來愈多人覺得,機構運作照顧的是富豪財閥的利益。

我的天主教友人認為,他們的教會對於性侵害問題的反應太遲緩,讓他們覺得很丟臉;茶黨的行動人士覺得,那些聽命於華府遊說客的政治人物罔顧人民的權益;讓輕率魯莽的銀行家領取豐厚酬勞的金融制度令佔領華爾街的群眾感到憤憤不平;世界各地的基層受僱員工覺得那些視他們為半機器人的經理人太漠視他們。

從金字塔底層來看,更嚴重問題不是上位者大剌剌地不誠實,而是傲慢跋扈地漠視。

因此,民粹(populism)在美國成為愈來愈壯大的政治力量,或是尋找工作的MBA學生如今在評估未來雇主時,把「關心員工」列為與「起薪」近乎同等重要的考量項目,這些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韜睿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在二○一○年進行的全球人力資源調查中發現,員工非常願意用福利與津貼(例如員工訓練、獎金、定期加薪等等)來換取工作保障。

問題是,員工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看到公司提供更多工作保障。那些在勞動市場需求旺盛時,就已經不獎酬員工忠誠與貢獻的公司,在不景氣時期更加不會這麼做。

可能的情形是,在不景氣當中,企業主管們將使用議價力量來更加壓榨員工、刪減員工福利。經濟衰退或許使得員工流動率降低,但不滿可能升高。

不論經濟景氣如何,個人與組織間的關係將持續緊張,直到所有領導人重新思考檢討他們對於人和組織間關係的種種基本假設。

敲開經理人的腦袋,你將會發現,他們的思維是把組織擺在優先於人的地位:

機構 ↓ 個人 ↓ 獲利

公司僱用員工生產產品與服務,以創造更多獲利。在此模式下,個人之於機構(institution),就像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裡的人類之於電腦主機「母體」(matrix)——人類是為這個母體提供能量的原料;在機構裡,員工是生產要素,被僱用來達成機構的目的。

在真實世界裡,人類並不像電影中的情節那樣,全身插上各種通往機器的電路與管線,但他們往往被安插至不適合的角色,或者無法獲得成就感的職務上。

通常是員工去適應機構,而非機構來適應員工。不相信的話,問問自己,若你能自由選擇,那麼你會選擇做什麼工作?

你會為什麼樣的上司工作?若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在工作中使用的電腦,你會選擇哪一款?想像另一種模式,將個人興趣與利益擺在第一優先:

個人 ↓ 組織 ↓ 影響請注意到,「組織」(organization)這個詞取代了「機構」。

「機構」這個名稱隱含了許多的結構體和權力的階級分配;「組織」這個名稱就比較含糊,可能是細胞型的團體,例如戒酒無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或是網路型的東西,例如開放源碼軟體計畫。

在組織中,主管者是僕人式領導者,視組織成員為自願參與者(就算是領取酬勞的成員亦然),他們了解,組織必須滿足其支持者的需求,才能成功。在此模式下的工具是組織,不是個人。

這兩種模式是一個連續帶的兩個極端,有少數組織(或機構)落在這兩端,多數大型企業落在「機構優先,員工其次」的這一邊。我認為,我們必須把這種情形反轉過來,理由有二。

第一、利益的失調將損害競爭力。不滿且憂心的大眾想要用許多的規範與管制來束縛大企業,一旦發生這種情形,那些機構將變得彈性更差,反應力降低。

此外,受信任度較低、員工投入程度較低的機構將無法充分利用成員的才能,使其創新力與調適力更差。

綁手綁腳的管制,再加上成員才能的未充分發揮,將導致機構無法充分展現潛在競爭力。

第二、我們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沒有人應該在一個像中央規劃經濟體制般、而非活潑開放社群的組織裡工作;在民主國家,不應讓任何人覺得自己像臣民,而非公民。

建立以人為中心的組織,並非指回復十九世紀家長式企業福利措施——多數的人並不想要企業像保姆般照管我們。

我們了解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沒有人能保證自己捧的是鐵飯碗。我們也了解,沒有任何組織能夠調和與滿足所有人的不同需求。

儘管如此,我們期望組織能成為對我們有用的工具,而非把我們當工具。這意味組織應當奉行一些簡單、但重要的原則:

.在任何及一切可能之處把權力下放;

.著重社群,而非階級制;

.確保決策的透明化;

.領導人對被領導者更加負責任;

.以貢獻為獎酬依據,而非以權力與位階為依據;

.以同儕評量取代上級評量下屬;

.穩定地擴大員工自主自決的事項範圍。@

摘編自 《現在,什麼才重要?決定未來贏家的五大關鍵》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夢幻商品 蘋果大贏家
受累高油價 新臺幣贏家變輸家
電腦展最佳產品獎 華碩大贏家
美經濟變遷十年 德州成最大贏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