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教育 為阿里山注入活水

--《嘉義》隙頂社區協力打造小小茶博士
王金丁、吳涔溪
font print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清明節過後,阿里山的茶樹陸續長出新葉,海拔1,250公尺的隙頂社區的茶園跟著忙碌了起來,在半山腰的隙頂國小「數位典藏茶博館」裡,茶香飄著祥和的氣氛,幾位穿著唐裝的小泡茶師正在練習泡茶。

他們分享著泡好茶的心法與茶藝課的收穫。學生賴岳隆梳著整齊的小西裝頭,將泡好的茶倒入茶杯裡說:「泡茶時眼睛要跟著茶水走,靜下心來才能泡出好茶。」

在隙頂國小教了十幾年茶藝課,賴阿苗老師示範著泡茶的動作說,泡茶時要求茶水不漏到桌面,拿茶巾有一定的禮儀,四隻手指併攏,大姆指扣在上面,倒茶時要順時鐘,最後才倒給自己,「最重要的是,藉由靜下來的同時,呈現小朋友純真的資質,也是他們心靈成長的過程。」

名聞遐邇.茶藝教育活化人生

許多中外旅客慕名到阿里山,很多活動都會邀請孩子們去泡茶,六年級的朱彥柔覺得學習茶藝的好處,就是不怕生、台風穩健許多。

「泡茶的時候,不要杯子碰撞聲音很大,如果客人有問題,就要盡量回答,如果遇到還不會的問題,就說還在學!」在偏遠山區的小學,朱彥柔透過茶藝課,學習待人接物和應對進退。

目前只有六十六個學生的隙頂國小,開辦茶藝課程已有十幾年了。剛開始利用學生社團活動的時間上課,覺得效果不錯,就全校性的推廣從三年級開始上茶藝課。

在家長的支持下,茶藝老師教出了心得,小小泡茶師也泡出信心,於是學校在2006年將茶藝教學正式納入課程,接著並建立茶藝評鑑制度,培養小小茶博士,推展茶文化。

教導主任陳伯榮談起茶藝評鑑制度,興奮地說:「三年級開始先學泡茶,以後就不分年級了,你的泡茶技能可以了,叫做小小泡茶師,從小小泡茶師裡再看他的技巧及茶知識,及格了,叫小小茶學士;再進一步,會利用網路去收集資料、會作簡報,就叫小小茶碩士;再來能夠建置網頁,利用網頁介紹茶,最後還要通過口試,才能稱為小小茶博士。有的學生到畢業還拿不到茶博士呢。」

朱彥柔的父親朱永傳,對於女兒彥柔在學校學習茶藝課,讚賞有加。「山上小學老師少,學生也少,藉由茶藝課程,對家鄉的產業多一點瞭解,不會怕面對陌生人,也比較不會怯場。」

朱永傳道出許多家長的心聲,茶藝課就像是一門藝術課一樣,為資源相對缺少的偏鄉小學來說,注入一股活水。

珍愛鄉土 從小培養產業人才

茶藝課的幕後推手是曾獲頒神農獎的茶農羅秀梅,她談起茶藝課的老師都是義務教課,主要目的就是不希望產業斷層。

從1997年起,羅秀梅等社區人士結合學校,歷任陳淑媛、李榮善、林宜龍、陳瑞成、王清長五任校長的推動,茶藝教學獲各方好評。2007年春天,獲選教育部國外交流典範團隊,小小茶博士們神氣地穿起唐裝,跟著校長、老師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進行茶藝交流。

最讓羅秀梅讚賞的是,孩子們天生味覺、嗅覺相當敏銳,可以從香氣、外觀、水色,去分辨茶的好壞。甚至能夠分辨台灣茶與外來茶的異同。

除了懂得分辨茶的好壞、茶藝教育更改變了學生的氣質,曾經有一位已讀國中的畢業生,剛學泡茶時就是靜不下來,看到人家出國茶藝交流很羨慕。羅秀梅告訴他要改變自己,要靜下來才能泡好茶。「這位同學因為學泡茶人生觀都改變了。」

阿里山茶風味、品質特殊,隙頂國小的茶藝課及小小茶博士的評鑑制度,無形中將鄉土教學和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在「山頂上的小泡茶師」個個氣定神閒泡茶、作簡報解說中,愛護阿里山茶的鄉里人士,看到的是地方產業生生不息的契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他們打開碗蓋,一股清香撲面而來,緩緩升騰的熱氣中,一位美麗的姑娘若隱若現...
  • 君山銀針產於湖南岳陽君山,君山,又名洞庭山,本身就是神山仙境的意思,是八百里的洞庭湖中一個小島,李白詩云..............
  • 蘇軾對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獨鍾,他說佳茗似佳人...
  •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與大自然同化的境界,與茶同食的茶點心,一般也以淡雅為佳。日本飲用較苦的抹茶湯,所以喫茶前要吃一種甜的「乾果子」薄茶點心,雖小而甜,但要求營養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與濃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 臣皇祐中修起居注,奏事仁宗皇帝,屢承天問,以建安貢茶並所以試茶之狀。臣謂論茶雖禁中語,無事於密,造茶錄二篇上進...........
  • 中國歷代品茶講究茶藝、茶道,宋朝尤為盛行。宋朝人喜歡飲茶,飲茶不僅僅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種高雅的意義,受宋代理學的清談的影響,宋代的茶道有著清雅、淡泊的特性。
  • 建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白茶,色白如銀,形如細針,全身滿披白毫,因而得「白毫銀針」之名。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白毫銀針屬於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於世。
  • 蘇東坡是品茗行家,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十分講究,也頗精妙。他對於茶葉、水質、器具、煎法,都頗講究,有所謂「飲茶三絕」之說,即茶美、水美、壺美,這也是蘇東坡對茶藝茶道的一種追求。
  • 藏色天目,含納七彩集於一碗身中,這種窯燒技術,是現今日本和中國古代尚未出現的!封藏了千年、渾然天成的密色,被江有庭開啟了這扇大門...............
  • 在福建福鼎縣一帶,出產一種身披白茸毛的茶葉,這種茶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狀宛如一朵朵白色的牡丹花,所以就叫「白牡丹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