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台灣之光 農產五小兵闖全球

石斑魚活跳跳游進陸港 毛豆4小時內完成加工飛入日本 台灣鯛、鱸魚、茶葉也各擁一片天

人氣: 9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2年08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台灣有著2,300多萬居民,有的天未亮就出門耕種;有的叫賣過著「夜市人生」;有的默默行善助人;也有這樣一群人,在碰到困境,始終不認輸,進而創造台灣奇蹟,讓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小小毛豆竟是台灣外銷冠軍的蔬果;一無是處的魚鱗,竟變身成高級保養品、保健食品成分;一般700噸的總飼養水量,大約只飼養20至40萬尾石斑魚苗,台灣的農民卻締造飼養133萬尾的紀錄,數量比平均水準多出4、5倍。

在政府及百姓共同努力之下,台灣農產品外銷出口值呈現逐年增加趨勢,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指出,民國96年出口值為34.3億美元、97年38.5億美元,去年為46.7億美元, 98年受到莫拉克風災及金融風暴雙重影響,出口則略為衰退。

拚外銷 與國際通路聯合促銷

政府用了什麼方法輔導農產品出口,得到如此亮眼的績效?蕭柊瓊談到,第一主要原因是: 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逐漸帶動國內農產品外銷,當年大家認為,加入WTO後,台灣農業必受打擊。她嚴肅的說,「危機就是轉機」,雖然關稅降低,但是台灣產品出口時,可適用WTO「最惠國待遇」。

蕭柊瓊舉例說明,韓國是WTO會員之一,產品要銷至澳洲,可用較低關稅,而台灣關稅較高,當台灣成為WTO會員後,出口到澳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台灣用的也跟其他國家的待遇一樣。

再者,有了公平市場,政府思考如何協助農民將產品外銷,打開知名度,讓國際間認識台灣。8年前,農委會開始推動農產品國際行銷計畫。

蕭柊瓊表示,國際間有食品展或是專業展,就輔導台灣廠商或農民組團參加,並在當地設個台灣館,讓所有參展的業者及民眾加深對台灣的印象,試著跟當地賣台灣產品的通路聯合舉辦促銷活動,也針對重要市場設立長期展售據點,進一步了解台灣農產品。

除上述的展售銷售外,政府也會舉辦形象廣宣活動,包括在飛機上彩繪,或在其他國家新聞媒體雜誌上介紹台灣產品。以往農產品少外銷,政府也特別為農民們開課,讓他們了解貿易法規實務,如何拓銷等。而在技術方面,政府委託農改場研究運輸保鮮技術,再傳授給農民及貿易商,有好的東西好的品質,當然少不了好的包裝,政府每年輔導8到10家廠商,包裝設計建立國際品牌形象。

蕭柊瓊說,最重要的是,產品要出口,品質如何控管,政府在現階段持續成立生產專區,專區是讓規模變大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品質也齊一。最後政府也會到國外諮商,準備科學證據如實驗報告給對方,證明台灣產品無害。

冷凍切片 石斑魚開發新技術

去年台灣農產品外銷出口值為46.7億美元,其中出口成長值超過500萬美元的品項,包括石斑魚、台灣鯛、毛豆、鱸魚及茶葉。

石斑活魚早期經由香港偷偷游進中國大陸,直至97年台灣政府開放「活魚運搬船」直接進入香港,貿易正常化也打開交易市場,96年的石斑活魚出口到香港為103噸、97年為1,833噸、98年4,259噸、99年突然降至3,773噸。蕭柊瓊說明,理由很簡單,因為99年開放直達大陸港口,石斑活魚直接進軍大陸,這是一個政策因素,把隱藏性貿易轉至正常貿易後,效益漸漸浮出檯面,此外100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正式生效,石斑魚稅率從10.5%變成5%,今年已是零稅率。

目前石斑魚主要市場為大陸及香港,過於集中勢必有風險,她說,石斑魚也製成切片,為分散市場,農委會目前協助業者開發冷凍切片技術,也補助相關業者公會赴國外參加海產品展,推介石斑魚冷凍加工產品。

台灣鯛出口值 升至8千萬美元

台灣鯛為農產品行銷計畫首波主打產品之一,近5年來出口量維持在3萬噸左右,出口值攀升到8千萬美元,主要出口到美國、韓國及沙烏地阿拉伯。台灣鯛在國際上也逐漸踏上「高單價」生魚片市場,包括日本、歐美及中東地區。穩定市場得來不易,贏在品質,靠著產業、政府及學者共同投入品種跟飼料改良及水產養殖設施,並輔導優良養殖場建立產銷履歷制度,使用藥種類、藥量都要一一記錄下來,也對優良養殖場監管設施及養殖方式,只為讓消費者買的安心吃得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南台灣有位31歲的年輕人王益豐,憑著「有目標,有熱情,就不會累」的原則,將沒用的魚尾搖身一變為魚翅原料、從魚鱗中萃取出膠原蛋白,價值漲萬倍,整條魚都能賺錢。

毛豆:對手追不上的4小時

毛豆走了一條特殊的路程,由加工食品老闆魏建一、研究員周國隆、愛台灣的法國女婿柯吉達以及一群敢冒險的農夫共同創造。

規模從30公頃變成數百公頃,背著3,500萬的債,連虧3年,如今他是開著雙B的豆農。今年38歲的侯兆百開著雙B巡視台灣外銷產值冠軍的毛豆。它是品質及速度的第一名,也是農業升級的代表;魏建一勇闖法國買了2台共1,600萬的採收機,讓毛豆採收工資成本降低四分之三;周國隆研發逆境品種,三度稱霸日本,讓毛豆增值15%。

蕭柊瓊指出,國產毛豆主要生產區為高雄、屏東地區,台灣毛豆有9成銷至日本,一成到美國及加拿大。近5年平均外銷量為25,813公噸,每年創造4,500萬美元。主要是毛豆有企業化及機械化,政府協助豆農向台糖租地,讓面積、生產變大,更好管理,機械化能更省工減成本。

她強調,從採收送到加工廠完成殺菁只要4小時,以機械化企業化及技術改良就能達到這樣的成效。雖然台灣毛豆價格比大陸高,但是日本消費者還是喜歡台灣毛豆,原因在於品種不斷改良以及田間安全管理(施藥、施肥、檢測農藥殘留)做得很好,日本人很放心。

茶葉下一波進攻俄羅斯、歐盟

鱸魚外銷以七星鱸及金目鱸為主,出口前三大市場為澳洲、馬來西亞及日本,從96年量值逐年增加,主要也是品質管理,產銷履歷,提升品質;台灣茶葉主要出口烏龍茶及紅茶,主要出口國第一是大陸、次為美國及日本,其中外銷大陸出口值由99年的467萬美元,去年增加到862萬美元,大陸成長快速因為兩岸關係改善、茶葉列為ECFA早收降稅產品,前年為15%,去年降到5%,今年降為零關稅。

目前也開括俄羅斯、歐盟等新興市場,也輔導茶業參加國際茶葉展等,邀請美國到台灣參觀茶文化、工廠。蕭柊瓊說她曾經接待過熱愛台灣茶的美國人,她說,「我告訴他們,我喜歡喝咖啡,全部的美國人都笑翻了。」不過她笑著說,她是一天喝一杯咖啡,茶是渴了就喝。

台灣過去以代工著名世界,現在除了工業產品逐漸建立品牌,農產品也開始朝形塑品牌之路邁進,台灣茶、台灣毛豆都已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冠上台灣兩個字,身價就完全不同,現在農產品中的五個小尖兵已在國際市場崢嶸屹立,在農委會和新世代農民的努力下,或許將來會有更多的台灣農產之光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責任編輯:尚琳)

近五年農產品外銷概況
年度 外銷總額

(億美元)

年度增減幅(%) 石斑魚

(千美元)

年度增減幅(%) 毛豆

(千美元)

年度增減幅(%) 茶葉

(千美元)

年度增減幅(%)
100 46.7 +16.2 121,991 +58 63,134 +13 23,714 +40
99 40.2 +25.2 77,087 +78 55,908 +12 16,998 +19
98 32.1 -17.7 43,202 +222 50,101 +9 14,272 -3
97 38.5 +12.2 13,412 +699 45,819 +15 14,754 +8
96 34.3 1,679 39,780 13,606
資料來源:農委會國際處 記者施芝吟/製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