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真:《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

劉子真

人氣 264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6日訊】「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記•樂記》

所以,「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禮記•樂記》

而禮之制,「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禮記•禮運》)
禮之用,《左傳》說:「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左傳•隱公十一年》)

可見,《禮》,用以規範人們在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舉止言行,節制人的情緒欲望,維持社會以和諧有序、文明有禮。故傳統中華,亦被稱為「禮儀之邦」。

所以,禮之功,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

所以,《禮記•樂記》說: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故用「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因為「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所以《易》曰:「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故「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

所以,「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

如何循禮而行,律己以立,益人以仁,以成教化?

《禮記•經解》曰:「禮之教化也微(細微處),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禮記•祭義》提醒:「惡言不出於口,憤言不反於身。」

《禮記•坊記》中,亦記載了孔子很多精論:

「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民作讓。」

「子云:有國家者,貴人而賤祿,則民興讓;尚技而賤車,則民興藝。故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

而要達成禮之功用,必先由乎學也。

所以,《禮記•學記》專論教與學之道: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而為了保證教與學的系統性、規範性和品質,所以,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鄉)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而要保證教學效果和品質,「師」的問題就成為第一要素,所以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

而對於學者,則特別提醒: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所以,孔子說: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相關新聞
劉子真:「科學」的錯覺(二)
劉子真:「科學」的錯覺(三)
劉子真:科學的騙局與人類的恥辱
劉子真:「進化論」三大經典證據的虛妄與造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