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選今譯:任末勤學與做人

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1365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王嘉《拾遺記》

【今譯】

任末(人名)在十四歲時,學習並沒有固定的老師,能夠虛心向一切人學習。他背負著書箱,不怕路遠和險阻,到處求學。

他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

有時,他在樹林裏,搭個小茅屋住下,削樹枝作筆,汲樹汁當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到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大麻、蒿草之類取光。讀書有了心得時,就寫在衣服上,以免忘掉。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用潔淨的衣服,換取他寫滿了字的舊衣服。

不是聖賢之書,任末是不看的。

任末臨終時,告誡他的學生們說:「好學不倦的人,雖死猶生;不學無術的人,即使活著,也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2)守文之君,非獨內德(3)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 古人植卉木(1)而有取義(2)焉者,豈徒為玩好而已。故蘭取其芳,諼(音:宣)草(3)取其忘憂,蓮取其出汙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環以象(4),坐右(5)之器以敧(音:七)(6);或以之比德而自勵,或以之懲志(7)而自警,進德修業,於是乎有裨(8)焉。
  • 蓋聞君子恥當年(1)而功不立,疾沒世(2)而名不稱,故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3)。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齒之流邁(4)而懼名稱之不立也,故勉精厲操,晨興夜寐,不遑(5)寧息,經之以歲月,累之以日力,若甯越(6)之勤,董生(7)之篤,漸漬(8)德義之淵(9),棲遲(10)道藝之域。且以西伯(11)之聖,姬公(12)之才,猶有日昃(音:仄)(13)待旦(14)之勞,故能隆興周道,垂名億載,況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 (shown)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全文以觸龍的談話的為重心,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喻之以利害,充分發揮迂迴前進、設身處地的說服策略。
  • 猿的德行文靜穩重,都能仁愛謙讓、孝順慈善。它們群居時互相愛護,吃東西互相推讓,行走時排成行列,飲水時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離群,它就發出哀傷的鳴叫。假如遇到災難,就把弱小的幼猿,保護起來。
  •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里的遊俠之士,都尊奉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憤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
  • 雄奇壯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艱險、遙遠的地方。必須不避艱險,堅持不懈,才能領略無限風光。而為人做事,包括治學等等,都是一樣,要有志向,有毅力,不半途而廢,還要深思而慎取,才能使事業和學問,達到高深的境界。
  • 韓愈過去不信神佛,這次遭貶,來到潮州,心情抑悶,在痛苦的反省中,開始了由無神論向敬信神明的轉變。他在潮州寫下了這篇〈祭鱷魚文〉,勸戒鱷魚搬遷。他在溪岸上,向神明祈禱後,燒焚了這篇文章,算是向鱷魚寄發了過去。
  • 而以岳陽樓為基點,放眼洞庭,極寫湖上景色之妙,隨著天氣的陰晴變化,表現了景色的明麗與慘澹,而作者的一悲一喜,也情隨物遷,時時不同。最後,由抒情轉入言志,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