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真:精論濃縮五千言──《道德經》

劉子真

人氣 109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道德經》,原稱《老子》,為春秋時道家顯聖老子所著。因其文共五千餘言(字),故又稱《五千言》。是道家最早的傳世經典,為其時諸子所共仰,被譽為「萬經之王」。後被分為81章,前37章稱《道經》,後44章稱《德經》,合稱《道德經》。所謂「德」,是為「道」的體現。

老子因修道而長壽,存世約一百六十餘秋,或說二百餘秋,與孔子同時而長其二十餘歲。是時,孔子曾數次問道求教於老子(西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尊老子曰「猶龍」。

《道德經》從「天人合一」的理念出發,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究天地萬物之本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宇宙萬象互存、生運之法理,進而達及人、政,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其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以及對社會穩定的影響,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我們試解《道德經》之開篇,以為發機。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宇宙、人世之生發 、運行規律),可道(說,講,用言語表述),非常道(不是一般的、普通的道,非僅為濟世之道;不同於一般的即不同於當時其他各家之說)。

名(稱名,對事物的的叫法,為了表達事物而賦予其的一個概念),可名(命名,那樣叫,那樣去表述),非常名(不都是通常的那些概念,也不是固定的、局限的哪個概念)。

無名(沒有名字,叫不出名字;為混沌無形的狀態),天地之始;有名(及至成形,可以描述、表述之時、之象),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意識,觀念),以觀其妙(精妙,精微。指本質,本源);常有欲(有意識、有目的),以觀其徼(jiào,事物運動變化的軌跡)。

此兩者(有、無,有名、無名)同出(同源)而異名,同謂之玄(微細。指玄奧,微觀)。

玄(微觀)之又玄,眾妙(洞悉、洞達一切物質、事物的本質、實質)之門。

此句用現代物理學的概念理解,即為物質微觀到一定程度(微觀粒子),就是構成萬物的基礎。換句話說,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另外,「玄」的甲骨文形象又與現代理論物理學「超弦理論」所認為的物質的最基本存在單位的概念相似。弦論認為,物質微觀到極致,已不再是以粒子的形態存在,而是一小段「能量弦線」,也可稱為「波包」。而「玄」的甲骨文正是這樣的形象。這不能簡單地看作是巧合。這樣的理解,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及「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意思是相吻合的。同時,從這樣的角度理解「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是不是也會有新的領悟:基本粒子是無為的,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莫不是由其構造的,不就是無不為嗎?

相關新聞
劉子真:遺害無窮的「進化論」
劉子真:神性之光的傳統文化(一)
讀《道德經》詩歌(138)殉道
讀《道德經》詩歌(139)司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