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使君子」的傳說

翔龍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使君子又稱為留求子、五梭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等,是一種馳名中外的驅蟲藥,據說用於治療小兒疾病已經有一千六百年以上的歷史了。

傳說,三國時代劉備的兒子劉禪幼年患有怪病,其面色萎黃、四肢枯瘦無力,經常哭、鬧,愛吃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肚子脹得像面鼓。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兩名士兵帶劉禪去野外玩耍了半日,天色將黑時,回到家中的劉禪肚子突然疼痛起來。

劉備忙派人找來那兩個士兵問明情況,兩士兵看到劉禪疼得又哭又叫,嚇得跪在地上不敢吱聲,劉備忙問他們劉禪在外面是不是吃了不淨的東西,兩名士兵這才想起劉禪曾摘了幾顆野果吃了。

劉備認為劉禪是吃野果中毒,忙叫兩個士兵去找醫生。兩士兵出門後不久,腹痛的劉禪排便時竟排出許多蛔蟲,隨後不再難受的劉禪吃了一些飯便睡下了。幾日後,劉備發現劉禪鼓脹的肚子軟了下來,也不再吃黃土、生米一類的東西了,知道幾枚野果無意中治好了劉禪的怪病,十分高興。

於是,劉備就命那兩個士兵帶了人去野外,採集了許多這種不知其名的野果,採回後命大夫把野果晾乾、碾成粉末發放於民間,醫治像劉禪一樣的怪病。這野果治病果然有效,因此百姓便抬著豬羊、敲鑼打鼓來到劉備軍中致謝。

誰知,當地百姓都不知道劉備拿出的狀似橄欖、有棱有角的野果的名字,只見有一書生模樣的人擠入人群,大聲說:「既然這野果不知其名,而最先品嘗此果的人是劉使君的公子,不妨稱它『使君子』吧!」從此,這種野果便被稱作使君子。

在《南方草木狀》中稱其為留求子,云:「形如梔子,棱瓣深而兩頭尖,似訶梨勒而輕,及半黃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棗,核大。治嬰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

《本草圖經》中寫到:「使君子生交、廣等州,今嶺南州郡皆有之。生山野中及水岸。其葉青,如兩指頭長二寸,其莖作藤如手指,三月生花淡紅色,久乃深紅,有五瓣,七八月結子,如拇指,長一寸許,大類梔子而有五棱,其殼青黑色,內有仁白色,七月采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徽州的竹雕藝術是傳統「徽州四雕」(磚雕、木雕、石雕和竹雕)之一,是中國竹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地處皖南山區,竹資源極為豐富,這為徽州的竹雕藝術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資空間。
  • 婚慶之時,人們在洞房的門、窗之上,往往都懸掛粘貼大大的紅「囍」字,不但渲染氣氛,還象徵著雙喜臨門。據說,「囍」的由來與北宋大家王安石很有關係。
  • 士,原為上古掌刑獄之官。到商、西周、春秋時期,「士」的稱謂僅適用於貴族階層,多指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士」逐漸成為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知識分子的統稱。
  • 在中國傳統婚禮習俗中,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種禮儀,而迎親是六禮中最為隆重的禮節。那麼,為甚麼古人要用「花轎」迎親呢?
  • 華表是中華民族一種古老的傳統建築形式,起源於上古的堯舜時期。在古代的橋樑、宮殿、城垣或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不單是古代帝王宮殿外的裝飾品,也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 「醫聖」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東漢獻帝建安(西元196~219)中期,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長沙連年疫情流行。張仲景決心一面為官,一面以自已的醫術救死扶傷,解除百姓疾苦。
  • 餃子是相當有名的中華料理,無論蒸、煮、煎都十分美味。不過,餃子原本不是一道菜餚,而是東漢名醫張仲景免費為家鄉耳朵凍爛的病人,捨藥治傷的藥方……
  • 說起「傀儡」這個詞,現代人馬上會想到木偶或受到別人控制的人。在中國古代,傀儡的名字叫「倡者」,本意是會唱歌跳舞的人。偃師是最早造出「傀儡」這種東西的人。
  • 東漢獻帝建安(西元196~219)中期,「醫聖」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長沙連年疫情流行。張仲景決心一面為官,一面以自已的醫術救死扶傷,解除百姓疾苦..
  • 中醫理論的產生源自於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曉人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並加以研究總結。人與天地相應,醫者由大自然的氣候、物候與人體的病候變化聯繫起來,取類比象,歸納出中醫診治疾病的理論和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