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古蹟建築 榮耀自臨

黃采文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2001年10月倒數的第二個週末,來自台灣的建築師李學忠在澳門代為領取了一座「全球公益聯盟榮譽勛章」。得獎人是李學忠的父親——台灣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

台灣國寶級建築師李重耀。(攝影/丹尼爾)

創立於1464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的「全球公益聯盟」(Ligue Universelle du Bien Public)是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著名金質榮譽勛章頒授機構。

美國總統甘迺迪、英國首相邱吉爾、中非總統巴達司(Ange Pattasse),以及畢生為救濟窮困而奉獻的德蕾莎修女及皮埃爾神父等知名人士,都曾獲此獎殊榮。李重耀是獲此勛章的首位台灣人。

建築師李重耀獲頒「全球公益聯盟榮譽勳章」。(攝影/丹尼爾)

高齡87歲,李重耀身形清瘦,儘管因為氣喘老毛病而帶著氧氣管子,他仍習慣性的挺直著腰桿,兩眼炯然有神。談起獲頒此國際獎項榮譽,老人家打開一貫的「大嗓門」,活力依舊,「最大的光榮啦!……好像是天掉下來的東西。呵呵……」開心、喜悅盡在平華無修飾的言詞中,不說,很難聯想眼前這位典型的「台灣鄉下老阿伯」,慈愛、平易近人、不擅言詞、謙沖而知足的老者,是台灣修護古蹟的第一把交椅。

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

李重耀是生於日據時代的農家子弟,有台灣總統府化妝師的稱號,18歲時便進入台灣總督府工作,也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維修總統府的工程,更參與二戰後台灣多項地方建設的設計與規劃,因此,有人說他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他也是台灣最早、經驗最豐富的古蹟維修建築師。

他一生獲獎無數,在台灣,與建築相關的業界、政界、學術界都對李重耀尊崇備至。

前內政部營建署署長陳光雄與李重耀有著超過三十年的情誼,電訪他詢問老前輩獲獎一事,他開心不已:「台灣就他一個,這個非常難得,他應該得的,他六十幾年貢獻在建築領域裡,確實是實至名歸!」

前交通部鐵路局改建工程局局長、前交通部技監蔣鑫如,談到老師得獎,也回應說:「光是憑他這種精神,再加上他在這方面的這種專業、投入,等於是理所當然的啦,實至名歸。」

李重耀的麼兒、建築師李學忠也表示一點也不感驚訝:「我完全不會覺得意外!」從小是父親的「小跟班」,李學忠如願承父親衣缽,自美學成歸國至今二十多年一直隨著父親從事建築事業。

李學忠剖析父親得獎的原因,一是由於參與「九二一」地震的災後重建,以及長期致力於台灣建築文化的保存,與建築技術、建築文化教育的傳承。李重耀的付出,李學忠一點一滴都看在眼底:「這個『傳承』,說實在的,以現在這麼功利的社會,誰會去做?」

挑起震後古蹟重建的重擔

時間回到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的地震,頃刻間的撼動導致2,415人死亡,51,711間房屋倒塌,53,768間房屋半倒。當時高齡76歲的李重耀以自己的影響力發動建築公會,帶領約500名建築師,至災區協助救災與重建。

陳光雄說:「這是他最樂意的,只要哪裡有重大的災害,有災情的話,災後再重建他都會參與。」對於這位長者,陳光雄話裡有折服、有心疼:「走在災區裡,大家擔憂他年紀大了,都對他說:『小心、小心』,但他不認老的,他一定走在前面,他不認老的。」

李學忠也語帶感性地回憶十多年前的往事,「那麼高齡了,他那時蹲在地上啊,全部都蹲在地上,他就在地上畫圖,告訴工人這些東西要怎麼弄,這個地方要怎麼蓋……我自己看到的時候,滿感動的。」為期半年,李老就這麼義務往返奔波於中部南投災區與台北住家。

霧峰林家花園本堂(大花廳)內的戲台華麗精緻。(攝影/蘇玉芬)

談到「九二一」重建,老先生興致全來,原來,他不僅義務參與重建,還有一項「不顧肚子」的事蹟。被內政部定為二級古蹟的霧峰林家在地震中難以倖免,五落大宅全數倒塌,其中有四落在地震前經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做過測繪記錄,重建有圖可鑑,但第五落「宮保第」不僅獨缺繪圖紀錄,地震後清理時將倒塌「殘骸」與其他建築物混雜一起,無法識別,重建工程難上加難。

於是,前四落大宅重建工程很快找到承包單位,「宮保第」則令當地政府頭痛不已,經過台灣多個大學建築學識單位與內政部營建署評估,這樁「不可能的任務」被認定非老先生不可。老先生回憶這項令他不敷成本、投入近八個年頭的工程,開懷、自我調侃的語氣裡,聽不到一絲抱怨與不平,「這一棟最亂、『屍』又不成『屍』,圖也不準,叫誰來修?攏是這種『壞康』(棘手)的才會找我啦!呵呵。」

當時台中縣文化局長、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委洪慶峰三次登門請託,當時行政院文獻會也派人央請,「還請這些熟悉的教授,來說服我。說不過人家啊,就要接受了啊。呵呵……」在老先生幽默的背後,流露出厚道與道義。

但回到現實,沒有圖、不知散落何處的斷垣殘壁,重建從何開始?「用聞的!聞看看這根木頭、柱子需要放哪裡啊!」當我們信以為真,想像不可思議的復建畫面,老先生開懷的笑說:「無啦,我是說笑的啦。」原來,不將困難視為苦差事,樂觀以待,所以老先生總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用聞的」是比喻,但真實的工程一根根木頭、屋樑進行核對、比照,似乎不比聞的來得輕鬆。費時八年,2010年10月底,霧峰林家重建完成的揭牌儀式上,李學忠代替父親出席。回顧過程,父子倆都鬆了一口氣,「好像一個責任,擔一百斤擔子到了目的地了,呵呵。」老先生極為開心,好似一點一滴累積償還了所有的債務。

「伊是憨人啦!我母親老是說他一生都在做『吃飽換餓』的事!」李學忠也傳自父親的幽默,如此形容李老。說是「債務」,一點不為過,在台灣政府的預算中,修護古蹟的經費往往短絀,再加上李重耀堅持「修舊如舊」,維持建築物最原始的風貌,往往費時、費力,從政府接下的工程設計費,往往是虧多於盈。損失多少?老先生雲淡風輕:「說實在的,這個無法算起啦……」

「我們的職業就是這個啊,不是為了要賺錢,熟知這一項(建築),就做這一項,可以吃飯就可以啦。把古蹟保留給後代看,比較重要啦,不然後代看不到啊!」這番話出自老先生口中,百分之百地純粹。

踏實堅忍的台灣牛精神

李學忠對這位處事執著而單一的老爸一點辦法都沒有,「他是一種『台灣牛』的精神,他就憨憨的做,做了好,人家就會來找他,他就是這樣子啊!」

深植在李重耀身上的「台灣牛精神」,就從他15歲就讀台北開南工業學校建築科起,便可窺出端倪。生在務農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兄長犧牲升學機會成就李重耀的求學路,小小年紀的他分外珍惜,沒讓父兄失望,優異的在校表現令日籍老師新井英次郎對他另眼看待,不僅啟蒙李重耀的中國傳統建築知識,傾囊相授外,還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被挑剔的日本人肯定,還不止這一樁。18歲剛畢業,就被日籍老師推薦到台灣總督府工作(即現在的總統府),進入這個猶似台灣人的禁地,李重耀以新人之姿,每日早到一小時,晚退兩小時,三個月內完成三年的職訓過程,打破總督府歷來的職訓紀錄。當時如同皇帝般地位的台灣總督長谷川,對這位台灣的小伙子另眼相看,特准予李重耀早晚各兩個小次的咖啡加蛋糕的「Tea time」。

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摧毀的台灣總督府。(李重耀提供)

受自律甚嚴的日本人賞識外,二戰結束後,李重耀更受中華民國政府重用,參與修復當時遭戰火摧殘而殘破不堪的總統府。日後,更參與美國政府協助台灣戰後的重建工程,建構台灣的醫療網絡,至今台灣鄉間仍可見的小小衛生所,設計多出於李重耀之手,當時的他還表現優異受總統蔣介石召見。

日式教育,為李重耀打下紮實、嚴謹的專業基礎與態度;參與戰後建設,則累積實務的專業經歷。此後,離開公務員生涯的他,開始揮灑另一片建築的天空。年少時對中國建築興趣濃厚在此時發酵,工作時餘,他遍訪台灣廟宇、古厝匠師充實自己傳統的建築知識與技術,開啟了他設計廟宇與維修古蹟建築的生涯。

「在台灣可以數出來的寺廟如果要修建的話,大概少不了他,一定會找他,他最懂、最瞭解。古蹟的維護方面也會想到他。」陳光雄對李重耀滿是佩服:「他把總統府的古蹟建築都弄得很清楚,如果現在總統府要整修的話,不是隨便可以修的,一定得找他。」

除兩度維修台灣總統府外,李重耀修護過台北市孔廟、草山行館、台北故事館、台北林泰安古厝之異地重建、設計建造木柵指南宮、桃園神社等古蹟的保存……

陳光雄還透露沒有政治色彩的李重耀備受前總統李登輝青睞,「李登輝當總統、當副總統、當台北市長時,都把他奉為最高的諮詢顧問,只有要涉及到建築或者是台灣歷史都會找他來談,他不談政治思想,他專門談建築技術、歷史。」

道地的台灣鄉下青年,受日本人青睞,受「外省人」重用,也受「本省人」的總統尊重,李學忠看在眼裡,有他對父親的一番解讀,「他經常跟我講:『我學歷不比人家好,為什麼人家願意將事情交給我處理,那就是我比人家更認真,做事更踏實。』他認為,他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心力。」

80歲之前沒有假日

如今年邁的李重耀身體不若以往,李學忠形容,以往工作中的父親根本就是「鐵人」,「他80歲以前完全都沒有假日。假日裡如果沒出去看工地,或者是去教書、培訓,他就是在辦公室,整理他要做的事情啊,或者是他的資料,他是一個不能沒有工作的人……」

七年前,近80歲的李重耀每個週末,仍然親自做匠師的培訓,一點一滴傳承修護古蹟的技術。「匠師都沒有人在教,都不會,都偷工減料,偷偷的減掉,這個沒有教怎麼行。」於是老先生建議營建署辦理匠師培訓。

出錢又出力,李重耀「吃飽換餓」的美事又添一樁。陳光雄說:「他要傳承,現代的建築學裡把過去傳統的匠師有的技術都遺忘與忽略,所以他要維護這個。」但吃力不討好,專業又冷僻的技術,老先生出馬教授,連李學忠都不得不佩服老爸的驚人活力。「他80歲高齡的時候,每個星期六、星期天每天要站六個小時去教那些匠師,辦了三屆。」

祕書林美鳳對老闆更是折服不已,「以前,我跟他出去,他用走的,我用跑的。每個人看到他,都恭恭敬敬,大家對他都很尊重,不管在學術界,或是在政界,大家對他都很推崇……」

成功與榮耀 無求自得

「無意中啦,無意中啦!」再次談到最新獲獎原因,老先生還是開懷地表示意外,「可能我們做這種行業當中,風評啦,可能是這樣子而來,我是這樣想,不然怎麼……我們也不是有名的人啦,也不是有外交手腕,說難聽的,我也沒有請過客,呵呵……」

不擅交際,沒有經營謀略,不講企畫行銷,更沒有形象包裝,原來「成功」在李重耀的「詮釋」下可以這麼單純。有人總是說,李老是一部活生生的台灣建築史,但他何嘗不是見證台灣社會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反璞歸真的人性光輝才禁得起時代淘洗而日久彌新。

「我覺得,不論做什麼,一步一腳印,台灣人說頭上三尺有神明,做什麼事情啊,上蒼會記一筆的,不管做好,做壞。」李學忠感觸至深,語氣誠摯。

無所求,盡自己最大的本分,老天會賜予成功與榮耀自然降臨,這是老先生一生最佳的寫照。
 
本文轉自第212期【新紀元週刊】「人物特寫」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88/1106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
  • 嘉峪關城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因城在嘉峪關麓,故名。
  •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因處於長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乾陵。   
  • 古時泰山稱岱山,又名岱宗,至春秋時改為泰山,因地處中國東部,故稱「東嶽」。
  •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入勝。
  • 濟南古稱濼,後稱歷下,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自古即為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境內有大明湖、七十二泉、千佛山等名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銀川的氣候具有夏熱短而無酷暑,冬寒長而無奇冷的特點。因此,曾有人讚美銀川︰「春至銀川滿城花,夏至銀川滿眼綠,秋至銀川滿目金,冬至銀川暖如春。」
  • 珠江又是一條充滿傳奇色彩的河流,碧水瀲灩、華燈閃爍,明珠鑲嵌的百里珠江,向人們展示著廣州城厚重的肌理,訴說著悠悠千古動人的故事。
  • 廣州古城,山環水抱,藏風聚氣,具有「三山五嶺雄,三江五河美」的山水格局,和「白雲越秀翠城邑,三塔三關鎖珠江」的優美環境空間結構。
  • 海珠石在今海珠廣場一帶,原為江中一巨石,事實上是一塊由白堊紀紅色砂礫岩構成的大礁石,因聳起於江水之中,故又稱海珠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