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海歸之路難,並非上青天

人氣 10

【大紀元2013年01月13日訊】現在的中國社會「海歸」已不再稀奇,再也不像十幾年前那麼吃香。最近甚至還出現把「研究生」文憑改回「本科」等奇怪現象。這些「海歸」、「海待」的路到底在哪裏?

(德國之聲中文網)「要想進入北京電視台,成為正式編製,你就得再拍10萬人民幣。」這是在和陳小藝(化名)之前的聊天中,說的一句話。小陳87年生於河南,經歷了一段留學生活後,於2012年8月份完成在英國媒體專業研究生課程回到國內(畢業論文已交)。目前,他沒有找到工作,在經營影像工作室朋友的幫助下,小陳接一些攝像和剪輯的零活兒。

尤其是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年輕人找工作除了憑真本事外,更多靠的是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隨著英語國家的「海歸」增多,一張留學文憑在中國社會已經不是高收入工作的保障,有時甚至不如一張接地氣的國內本科文憑。新浪微博最近就出現了,研究生改回本科生的荒唐事件。「背景」、「文憑」,這兩個幾乎已成為反義詞的中文詞語讓不少「海歸」唏噓不已。據統計,像小陳這樣找工作比較困難的海歸占總留學人數的35%,而70%留學生回國就業身價貶值。

「我投了5份簡歷,有一次面試機會,很遺憾,在這次唯一的面試後沒有進入三試。那是一份銷售的工作,和我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沒有關係,」小陳表示,「投簡歷給電視台是找不到工作的。我給中國中央電視台投了簡歷,連筆試都沒有進入。我也想去大型的國企單位工作,但是我沒有找到他們的招聘信息。我自己認為,他們應該有充足的人手,所以沒有提供多餘的崗位。而電視台也許更喜歡本土本科畢業的學生,因為傳媒是一個語言工具,在中國控制的比較嚴格,沒有許多話語權,能讓我們去發揮。用人單位更希望直接聘用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學生,他們更好控制,思想更加堅定。」

從小陳的經歷和觀點中不難看出,像他這樣的學習媒體專業的留學生已經對國內媒體就業市場產生出失望的感覺。這批受過高等教育的海外精英歸國之後做的工作甚至和影視中專、技校畢業的學生做的一樣。「眼高手低」,這是小陳剛回國後很多朋友對他的看法。而經歷了幾個月的思想洗禮後,小陳果斷抗起攝像機,如同22歲本科剛畢業那樣,再次投入了「電視民工」的行列。

「我現在只是想在北京生存。能生存就行。」小陳的聲音在夜空裡就像匕首一樣鋒利與冰冷。其實在德國也一樣,畢業生投50份簡歷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小陳現在甚至牴觸投簡歷。這也是海歸的一個特點,認為工作應該找上門來。朋友對他的評價從「眼高手低」變成了「好高騖遠」。

小陳這個月憑藉攝像、剪輯的零活得到1萬多元收入。在北京,月入1萬還是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可小陳認為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不能把這當長期工作。我沒有北京戶口,我不能繳納保險。必須找到一個正規的單位後,這個單位給我繳納保險。沒有保險,我感到不安全。」

這次深夜訪談中,他展現出的是無限疲憊。「你是不是很累?很沮喪?」記者問道。「不累,也不沮喪,只是無奈。」小陳淡淡地說著,「從國外的學生身份和生活狀態到現在承受這麼大壓力,確實有落差,差別很大。但要想在國內活下來,就得慢慢接受。」

不要和別人做對比

魏曉星(化名)在法國已經生活了3年半,目前在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攻讀藝術碩士學位。也許是還沒有回國面臨找工作的原因,他和小陳的心態完全不同。

「不要和別人做對比。」魏曉星說道,「也許海歸回國後發現同齡人已經有很多做的不錯,而自己好像要從零開始,其實這是沒有可比性的。每個人所經歷的世界不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想好自己做甚麼最重要。」

對於回國找工作面對不公平競爭這個問題,魏曉星展現出淡然的態度,「不公平在哪個國家都會發生,沒必要糾結太多。對於回國找工作,出國經歷未必是件好事,還是得看你是否適合出國,你的心態是否好。假設以後在北京、上海沒有機會的話,我也可以先選擇二線城市。做影視活動性比較大,以後也許有機會去別的省會城市工作,完全也可以實現我自己的價值。」

體現個人價值有很多標準,而在現在的中國社會,對於「有為青年」的定義似乎略微有些苛刻和狹窄。人們更願意談論你月薪多少,年終獎多少,而不是談論愛好、旅行、藝術、電影。魏曉星和陳小藝在乎更多的是人生經歷,但是在不同社會氛圍下,他們呈現出的生活狀態和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李克強夫人陸媒曝光「強女人」 女兒留學美國
中國留學生涉嫌黑市販賣澳嬰兒配方奶粉
薄瓜瓜海外生活更多夜店照曝光(12圖)
大陸留學生:神韻展現了令人自豪的中國正統文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