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情緒管理的贏家

作者:晨思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緊張忙碌了一學期,臨近期末階段,可能每位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或多或少感覺有些疲憊。辦公室裏,有位年輕的同事每天都在倒計時,那天她看著日曆又數了數,興奮的對我們講,還有十五個工作日就要放假了!其實,這些天以來,我也曾時常有種心力交瘁的感受。可是,再累,課,還得要一節一節的繼續上,那麼,怎樣才能緩解這種「心累」呢?

我覺得,首先,最重要的,要調整好自身的情緒。勤于鑽研和修學,透過網路獲得更多教育資訊,這些都能讓教師堅持不懈的始終保持敬業精神與教學熱情。另外,體察自己積極或消極的情緒狀態,將負面、消極的情緒與同仁或好友坦誠溝通,儘快排遣出去,保持開朗、豁達的心態,也能令自己保持樂觀的希望與活力。

再有,身為教師,與身邊的學生朝夕相處,難免會形成對每個學生較單一的心理定勢,尤其是在密切接觸了一學期之後,學生的缺點瞭解得更多了,如沒有理性的疏導,教師便容易產生不良情緒,甚或動輒對學生態度生硬、粗暴。 這種情形下,建議教師要主動進行自我心理疏導、自我溝通,適量閱讀些心理減壓方面的報刊和書籍,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平時養成多看學生優點的思維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引導、讚美、強化每個學生的亮點,而不是一味盯著他的缺點不放。

課堂上遇到諸如學生無理吵鬧或其他干擾課堂秩序等問題,儘量以身勢語制止,淡化矛盾,不在課堂上當眾批評或與學生發生語言衝撞,穩住心態,不輕易發火,理智而巧妙的調控學生的情緒。寧靜而不失活潑的課堂,清淨如水的心境,是每位教師在錯綜複雜的教育問題面前,應盡力追求的一種境界。

事實上,對於處理師生關係來講,課外與學生坦率、真誠的交流, 為學生做心理導師,這種理性而富於人情味的溝通是一劑最好的良藥。在純正祥和的心態下,師生雙方都能敞開心懷,教師便可因勢利導,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才會產生同頻共振,心靈才能達到共鳴,教導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其實這更遠遠勝於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言辭犀利、滔滔不絕的批評。

總之,盡力與周圍的同仁和學生保持協調、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隨時隨刻處理情緒垃圾,分享快樂體驗;用心備課、上課,充分享受教學的樂趣,而不要應付敷衍,令期末工作草草收尾,在職場生涯的磨練中日日提升自身的忍耐力,做情緒管理的贏家,才能感受到付出心力、勤懇耕耘之餘,帶給自己的輕鬆、愉悅和滿足感,亦給即將過去的一年劃上圓滿的句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初秋是憂鬱症的好發季節,根據入口網站的統計,近來與「憂鬱症」等情緒管理有關的關鍵字,不論在搜尋、行銷廣告單價或者是競標廠商數,都比去年明顯的增加。另外,「催眠」、「鈦手鍊」等舒壓或另類療法的關鍵字,也備受網友的青睞。
  • 電玩、線上遊戲是很多青少年的休閒方式,許多家長都擔心會有不良影響,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研究發現,打電玩一段時間後,主管思考的大腦前額葉及管情緒的前扣帶迴血流量大幅變少,長期恐怕會影響學習及情緒管理。
  • 月琴剛離婚時,十分不能接受這嚴酷的事實,因為她總認為自己並不是很差的人,不應該有這種結果,長期沮喪的情绪使她很快的變老又變醜,變得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慢慢的,月琴成為不快樂的女人;可是,自從參加了單親成長團體後,通過學習和交流,她真正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不是茫然失落,不是悲傷自憐,更不是積怨記仇,於是,她放棄了由愛生恨的狹隘報復心理,用寬恕撫平了自己憤懣不平與受傷的心靈,改變了今後的人生觀。
  • 結束成就非凡的新人球季,曾雅妮即將進入球季後的調整期,打完LEXUS CUP之後,除了休養身心,新球季開打前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 (大紀元記者唐依旋/周奕倫編譯報導)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指出:絕大多數的情緒障礙皆可歸咎於七種不良習慣,分別為處罰、抱怨、責備、威脅、怨天尤人、批評及賄賂,而我們卻常使用這7種負向情緒而毫不自覺。

  • (據中廣新聞報導)犯下震驚社會、殺人溶屍案的前清大女研究生洪曉慧今天假釋出獄,事先得知會有大批媒體前往採訪,洪曉慧特別寫了一篇〔心情告白〕,內容除了向許家和社會道歉之外,也提到,她已經學會自我情緒管理,不敢再意氣用事。
  • 澳洲畢業生雇主協會(Australian Association of Graduate Employers)一年一度的調查指出,某些規模甚大的公家及民營機構雇主對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感到憂心,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雇主不滿意大學畢業生的情緒管理能力,且認為他們普遍缺乏同理心和自我意識,也不懂得體恤他人。這項調查是在2008年初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針對340家工業、商業、專業公司,還有政府公家機構等所進行的。
  • 讀書豈只為了考試,吃飯豈只為了裹腹,對一個懂得生活的人而言,生活絕不是「如此而已」;人生有如萬花筒,聰明的人會隨時把它轉動一下,以期看到一個多采多姿的世界。就如畫家在作畫中常會往後退幾步來觀察自己的作品,研究如何能使自己的畫更有深度。相同的,在人生旅途中,要學會時時冷靜一下,審視自己的心境、調整異常的情緒、觀照個人的身心,方能有繼續前行的本事。
  • (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為提供官兵建立正向思考觀念,打造健康活力的國軍部隊,嘉義後備指揮部今日辦理98年心理衛生學術演講,邀請國軍台中總醫院精神科潘婉瑜社工員蒞部演講,以「愛你自己沒關係─談情緒管理」為題,實施專題講座,由副指揮官吳來益中校親自主持,單位全體官兵均出席參加,演講全程互動熱絡。
  • 台灣董氏基金會對台北地區民眾所進行的一項「生氣」統計顯示,有一成半的人每天會生氣,有六成以上的人每週會生氣一次。由此調查可發現一半以上的人每週都會有一次心情不愉快的經驗,這種心情狀態不只會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也會間接影響生活品質和週遭人們的情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