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 學者眼中的芬蘭式沉默

編譯:李婉文

人氣 116
標籤:

芬蘭人以沉默、少語著稱,生活在芬蘭的外國人較難適應芬蘭人的沉默。美國學者貝裡(Michael Berry)說,芬蘭人應該對民族性的沉默特徵感到自豪。

與其他健談的文化比起來,芬蘭式的沉默經常被人們誤解。貝裡研究發現,美國人以提問和打斷的方式表現興趣,而芬蘭人則常常通過傾聽來表現。

沉默的多種方式

芬蘭人在描述他們自己時,喜歡使用的詞彙來自於字典上的直譯「害羞」和「沉默」等。然而這些詞彙常常帶有貶義,例如,在英語中,「害羞」和「沉默」帶有不善社交的隱含意義。其實,芬蘭人典型的沉默不是自尊心較弱的表現,芬蘭人在交流時的沉默是一種尊重,

芬蘭人的積極並且主動的沉默對外國人來說不太好理解。在芬蘭,積極並且主動沉默的人並不算健談,而且這樣的芬蘭人在別人談話時選擇傾聽和思考,他們只在輪到他們說話時才開始說與話題相關的問題。芬蘭人可以理解這樣的沉默,但是來自其他文化的人則感到不太自然。

跨文化交流時的誤解

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不一定理解對話對象的背景和交流方式,可能導致誤解。貝裡通過一個具體例子進行了解釋:一個美國人開車載一個芬蘭訪客去阿巴拉契亞山看秋天的落葉。芬蘭人一言不發地坐在車裡看著車窗外的風景。突然,美國人將汽車停住,要求這位芬蘭人解釋他到底為甚麼一路沉默不言。但是作為一個芬蘭人來說,很自然他可以理解訪客在欣賞風景,這是典型的芬蘭式沉默,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則無法理解。

貝裡還注意到芬蘭人的沉默可以追溯到工業化時代以前。芬蘭的工業化在50年前才開始,在工業化開始之前,人與人之間的客套式的閒聊(small talk)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生存。

芬蘭人在必要時也閒聊,但是他們又認為,芬蘭有大量森林,而森林是安靜、沉思並且放鬆的地方。另外在桑拿中,芬蘭人也並不海聊。

沉默的益處

來自比較健談的文化背景的人並不總是欣賞芬蘭人的沉默。

芬蘭式的沉默是一種與自然、個人和其他人保持和諧的方式。對於芬蘭人來說,在主動傾聽和談話之間進行轉換非常自然。芬蘭人喜歡在對重要的問題發表看法之前進行深度思考。

貝裡在研究芬蘭人的交流方式後,鼓勵芬蘭人無需嚴格遵循外國人的交流模式。他認為,芬蘭人應該認識到沉默的多樣性,尤其是積極的沉默,但同時芬蘭人應該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解釋這種沉默。

註:學者貝裡(Michael Berry),美國人,旅居芬蘭,目前在圖爾庫大學教授「跨文化交流」課程。貝裡研究芬蘭的語言文化,並且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書,名為《那不是我:學習對敏感的文化問題進行交流》。

(責任編輯:林彬)

 

相關新聞
芬蘭人對「臉書」情有獨鍾
歐元對美元堅挺 芬蘭人先受惠
咖啡價格對芬蘭人影響深遠
跌破眼鏡!六成芬蘭人不知執政黨何方神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