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獎 核心理論呼聲高

人氣 8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2日法新電)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可以贏得莫大聲望,但不代表可以說服決策者。這種沈悶學科能不能派上用場,還得看決策者買不買帳。今年經濟學獎可能回歸核心理論,熱門人選仍多為美國人。

正式名稱「紀念諾貝爾之瑞典中央銀行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格林威治時間14日11時在斯德哥爾摩揭曉。

一如往年,今年的得獎熱門以美國經濟學家為主。過去10年共20位經濟學桂冠得主中,17位是美國人。

2012年的經濟學獎頒給比較算是經濟學附屬領域的「賽局理論」之後,今年經濟獎可能回到經濟學核心。

今年的熱門得主包括哈佛大學巴羅(Robert Barro)、紐約大學羅莫(Paul Romer)兩位主攻經濟成長的學者,另外專研財務的芝加哥大學教授法瑪(Eugene Fama)與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佛蘭契(Kenneth French),也都備受看好。

如果經濟獎頒給哈佛大學的施萊弗(Andrei Shleifer)、芝加哥大學的維什尼(Robert Vishny)、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Shiller),則是代表行為財務學獲得肯定。

得主將交由瑞典6位大學教授來決定。

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史學家歐佛爾(Avner Offer)表示:「諾貝爾經濟學獎被視為經濟學學術成就的頂點。」

不過經濟學得主不一定會擔任重要決策者的重要顧問,部分得獎者甚至也不嚮往那個職位。

瑞典商業銀行(Handelsbanken)首席經濟學家哈格斯特隆(Jan Haeggstroem)表示:「獲頒諾獎的經濟研究,決策者不是全都用得上。」(譯者:中央社鄭詩韻)

相關新聞
諾貝爾經濟學獎唯一女得主辭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學者呼聲高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2學者共享
諾貝爾經濟學獎 美賽局理論學者獲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