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岸華語角力 小蝦米對大鯨魚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5日電)搭上全球華語學習熱潮,兩岸都在海外推動華語檢測,但經費人力規模差很大。身為「小蝦米」的台灣,優勢在於正體中文,以及民主自由的學習環境。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今天慶祝「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海外累計報考突破15萬人次。但風光背後,不可忽視的是兩岸華語角力下,台灣逐漸邊緣化的危機,目前華測每年考生約3至4萬人,中國大陸的「漢語水準考試(HSK)」,規模則高達17至18萬人。

參加台灣華測的考生,主要是想申請相關獎學金、來台研修。但大陸的高教市場更大,且除了學術用途,更多人是為了經商、文化交流需求,選擇向大陸靠攏。

從泰國來台學華語的胡麗英(華裔)表示,小時候學校選修華語,原本是用正體字,不到一年就全面改成簡體字,現在泰國教華文的單位,幾乎全都使用簡體。

胡麗英來台後,重新學習正體中文,她坦言一開始真的有難度,尤其筆畫多的中文字,或者是2、3個字合在一起的形聲、會意字,讓人非常困擾。不過學了一段時間後,她便發現正體字比較有意思,寫起來也比較美,現在已完全愛上正體字。

來自布吉納法索的南傑度也說,例如「龜」、「鬱」、「籤」等字,正體字真的非常難,他學了很多時間仍會寫錯。不過台灣的老師都非常有耐心,學習氣氛也很好,讓他學得很快樂。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參事畢祖安表示,大陸推動華語檢測,人力、經費動輒是台灣20至30倍,台灣必須走「小而美」的方向,才可能生存。

畢祖安說,學華語不只是學語言,更是學習文化,台灣民主自由的學習環境,是一大吸引力。未來政府也希望推出8年計畫,積極拓展市場。

台灣華測會執行長陳柏熹表示,目前華測考生多是學術用途,未來希望能和移民、外籍勞工等制度結合,確保來台生活、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華語能力,「讀寫可能比較難,但聽力、口說能力還是要有一定程度吧。」

兩岸在全球推廣華語,可說是場「小蝦米對上大鯨魚」的競爭。但蝦米有蝦米的市場,台灣一直保有「正體中文」的招牌,相對於大陸的簡體字,更方便瞭解古典中華文化,這也是台灣在華人世界最大的優勢所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