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讀報 師生獲益多

font print 人氣: 184
【字號】    
   標籤: tags: ,

我想,既然學生喜歡看報紙,何不幫他們選擇一份適合的報紙,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之前,班上學生曾經帶「水果日報」來學校,腥、羶、色的聳動標題、露骨的照片,其實很不適合中學生閱讀。去年我擔任國文科領域主席時,有幸邀請到《大紀元時報》的讀報講師來校,介紹《大紀元時報》與讀報教育,使我對《大紀元時報》有了深刻的認識。

有效率讀報 剪報換小獎

為了讓學生有秩序的閱讀報紙,我制定一套方法,讓孩子們更有效率的閱讀。

首先,我將全班同學座位分成五排,星期一的報紙給第一排的同學輪流看(可以從週一看到週五),星期二的報紙給第二排,依此類推,星期五給第五排。因為每排拿到報紙的時間只有一天,時間較為緊迫,所以上星期六的報紙在星期一就優先給第五排閱讀,這樣第五排的同學可以在這一週內看到星期五和上星期六的報紙了。下週順序交換,星期一的報紙給第五排,星期二的報紙給第四排,星期五跟上星期六的報紙給第一排。

我們規定,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先用原子筆將文章圈起來,並在文章旁邊註記姓名或座號,等到星期五整排同學都看過報紙了,才可以將喜歡的文章或照片剪下來。

此外,我設計了一份簡單的學習單,請同學們準備一本自己喜愛的筆記本來當「讀報記錄本」,不要太薄也不要太小本,最好是活頁那種。不要太薄是因為我打算從國一推行到國三,不要太小是因為有時剪的報紙較大張容易突出。

為了鼓勵同學用心寫心得,我準備了6個印章有「厲害」、「讚」、「優」、「佳」、「閱」、等。凡累積滿4個「厲害」或5個「讚」或6個「優」,可以跟老師換學用品。若拿到3個「閱」,表示未認真寫作,必須重交一篇,以避免學生胡謅亂寫。

寓教於樂 師生互動更好

透過班級讀報活動,一些原本就喜歡閱讀或看報紙的同學,可以增進交流或是彼此分享心得。程度好的學生除了閱讀副刊文章之外,也逐漸關心國內、外大事,了解時事新聞,還會在課堂上提出議題,融入教學內容呢!

在「被迫」讀報的環境下,原本閱讀能力較差或是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由於多挑影藝新聞或是新奇的照片來看,漸漸覺得閱讀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也不像讀書那麼無聊了。「看報紙」對這些孩子來說,畢竟比「看書」輕鬆且容易多了!

推行班級讀報近一年來,我發現一件有趣的事:對運動有興趣的學生,他們的剪報通常都是體育新聞或相關報導;在意外表及身材的學生則專門注意一些跟健康有關的訊息;追星族型學生每次剪報總是追蹤偶像明星的消息;有些則是喜歡剪一些奇特的照片或是各地的奇人異事;經常安排家庭旅遊的學生則喜歡蒐集國內外旅遊訊息,例如陽明山花季或是府城旅遊指南;喜歡吃的學生就會專門剪各種美食介紹的報紙。

透過這些剪報內容,有助於我了解學生的興趣與他們的想法。再者,我發現學生讀報心得分享的表現與他們的學業成績並無關聯,有些學業成績差的學生,讀報心得分享卻非常好,也非常認真寫作,這些學生總是能在讀報心得紀錄本上獲得很好的成績,從中獲得成就感。

對於老師來講,收穫也不少。透過批閱學生的剪報紀錄本,等於是幫我篩選了各類報導菁華,改了29本,也看了29篇剪報,間接吸收了上週報紙的內容,堪稱是非常「有效率」的讀報。

實施遇困境 溝通是方法

剛開始實施讀報教育的時候,有些家長誤以為老師教學生在學校看報紙,未專心上課而有些微言,經過跟家長溝通說明後,他們漸能理解而無意見。

而學生也在導師說明後,也能利用學校讀報時間──早自習、下課或是自修課閱讀報紙。

此外,推行讀報教育,必定會增加老師額外的負擔。例如,每週須多花約2節空堂的時間來改記錄本。以及為了鼓勵寫作心得表現優秀的學生,自掏腰包去買獎品,但這些部分目前為止尚未造成過多的負擔,所以還能順利推展下去。

感謝大紀元 凝聚向心力

非常感謝《大紀元時報》使我們這一班凝聚了班級向心力,無論是學業成績好或差的同學,都能從中找到成就感,並且啟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能力。透過讀報教育的進行,也增加師生間、同學間的話題與情感交流,更有助於我的班級經營,這些收穫都是始料未及的。期盼有越來越多班級一起投入大紀元讀報活動,讓我們共同沉浸在這讀報的美好世界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快樂的學習是童年生命體驗中的陶醉與享受,也是有效且有價值的學習。
  • 擔任教職近三十年,每一年所帶的班級都有不同的特質,每個孩子也都展現了不同的自我,他們用各種方式,讓我學會生命中重要的課程,那是課堂上、教授們所無法提供的課程。
  • 〈大紀元記者于婉蘋台灣基隆報導〉朱奶奶每星期三的下午,都會來到仙洞國小教小朋友們寫書法,12年來從不間斷。朱湘怡是基隆市仙洞國小的退休教師,民國40年從香港來到臺灣,早期在軍聞社服務,結婚後才從事教書的工作;到仙洞教書30年從未離開。
  • 文章寫作與閱讀,就像文化內涵的編碼與解碼一般。文章承傳文化內涵,作者寫作就如同編輯文化密碼一般,將其領悟到的文化內涵,隱含文章中;而讀者透過閱讀,解碼文章含意,進而掌握整體文化內涵。只要留心觀察,我們生活周遭處處隱含文化密碼。
  • 王老師喜歡在教室中讓孩子閱讀《大紀元時報》,也喜歡帶孩子走出戶外,用腳閱讀家鄉。閱讀大紀元,透過古人在報紙中演出的精采歷史,讓孩子學習重德行善的道理;孩子在家鄉巡禮的戶外教學,能觸摸在地曾經上演的故事,讓他們真實感受祖先給他們的啟示。
  • 中國的古老典籍《樂記》曰:「德者, 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 」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音樂教育教學探索之路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 經驗豐富的教師都知道,一節課的開頭與結尾至關重要。課的開始是導入環節,要簡潔明瞭能夠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課的結尾即結束環節要耐人尋味,最好能夠啟迪學生深深的思索。
  • 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J. Dewey)在其大作《藝術即經驗》提到:「藝術是轉化自然的過程,是一種發現新關係的歷程,也是一種完整的經驗。」
  • 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J.Dewey)曾在《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一書說明藝術共同具備的內容包含了「興趣」、「媒介」、「時間與空間」等。
  • 教育思想家杜威這句話說得好極了,我們可曾好好思考,不論在教學場域或生活周遭、公眾社會等,我們是否常會用自己認為對的、經過分析性的言語來框架、限制、影響,甚至妨礙未來可能成為各領域的藝術家的學生或正在用行動實踐教學藝術的同事,或諸多從事藝術與美的意念的藝術工作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