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商品價差大 中國消費者當冤大頭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10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海外旅遊或者網上購物,中國消費者越加瞭解到在中國的外國商品的價格,較其它國家的同類產品貴出許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例如一杯星巴克的拿鐵咖啡就比美國貴了將近1美元,而美國每人的年均所得約為中國的5.6倍。

報導說,政府稅收、進口關稅、物流、店租等是造成價格差異的原因,但是多年來蓬勃發展的經濟造就的中國中產階級,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也是推升外國商品高價的重要因素。

中國消費者對進口商品存在形象意識,認為西方商品品質佳、高貴、且精緻,擁有西方商品象徵較高的社會地位,以及擁有財富或體面。

咖啡在這個時機引進中國,正好滿足中國中產階級以及年輕世代的消費群對西方文化的崇拜,他們去星巴克,並不是單純的享用咖啡,而是一種時尚以及社會地位的象徵。在這種氛圍下,星巴克不僅不打算降低價格,反而還計畫在未來2年擴張數百家新店。

不過,據《大西洋月刊》的報導,星巴克在中國的訂價居高不下有其苦衷。除了店租成本外,物流運輸成本更是高的嚇人。店內所使用的材料,如咖啡豆、杯子等,在中國城市間例如天津運到北京的物流成本相當昂貴。

文章說,雖然中國的交通基礎建設已漸漸改善,但在整個物流運輸過程中所有的稅金、費用、以及批發、零售等所累積的成本相當驚人,而這些成本都反映到最終的那一杯咖啡,由消費者負擔。

其它商品如汽車、iPad、奶粉、手機、鞋子等也是如此,不過,聰明的中國消費者已學會不花冤枉錢的方法,對於不是急需的外國商品,可以網上購物或等出國旅遊時大肆採購。

有時廣大的中國消費者也會採取各種方式抗議外國商品價格的持續攀升,例如去年星巴克調高售價後,中國消費者在社群網站中表達不滿,質疑「這次那個操控價格的中國當局到哪了?」他們說,中共政府過去一直致力阻止高度通膨引發的社會不安定、阻止食品公司將高出來的成本轉嫁消費者,現在卻默不出聲了。

(責任編輯﹕白玉)

相關新聞
中國致癌筷子流通韓國引發消費者不滿
中國消費需求猛增 紅木瀕臨滅絕
不再青睞中國製造 美消費者漸愛本土貨
中國八成進口品牌奶粉系國產 消費者被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