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家在臺灣-蔣中正總統居所逸事特展(2)

人氣: 5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13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臺北報導)「家在臺灣-蔣中正總統居所逸事」特展,即日起至12月12日止展出,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表示, 蔣中正總統曾自記「如果革命失敗,臺灣淪亡時,必以身殉國,則不必再另有遺囑矣」,這也是展覽名稱定為「家在臺灣」的由來。蔣中正總統居所係全民共同文化資產,非常樂見各縣市政府積極保存、推廣,吸引國內外觀光客、陸客參觀。

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中正。(攝影:鍾元/大紀元)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吳祖勝表示,蔣中正總統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民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決策者與參與者。近年來透過各種史料史實陸續出現,蔣中正研究成為民國史研究的顯學。蔣總統居所平時為起居休憩之用,同時也是政治中樞,用來接見外賓、召開重要會議;戰時則轉為作戰指揮中心,發揮國安功能。此外,居所的產權皆為國家所有,並非個人資產,且多由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負責管理;後期許多賓館,更是主事單位主動建設。

角板山賓館

角板山賓館位於桃園縣復興鄉,座落角板山臺地南端,臨大漢溪。早年角板山賓館為日式木造建築,外界稱「貴賓館」,包含洋館與日式屋舍,兩棟建築有廊道相連。洋館與日式屋舍並陳,反映當時「一和一洋」之混合建築思考,從舊明信片圖像可窺知其建築風貌。

蔣中正總統於角板山賓館避壽(國史館)。(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貴賓館之洋館於1914年5月完工,並後續興建日式屋舍,該處四周環境優美幽靜,聲名遠播,常接待日本皇族入住,成為瞭解民情與旅遊休憩的好地方。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來臺,基於警備、交通等因素,遍遠地區的視察只能派遣侍從或武官替代,行程並未蒞臨角板山地區。

蔣中正總統到臺灣後,角板山貴賓館為其重要居所之一,曾於洋館前庭院植榕樹兩株永誌紀念,如今已枝葉茂盛成蔭。當時任臺灣省主席的吳國楨(1903-1984)夫婦單獨受邀慶生。他回憶那時公路只通至山腳,往上需乘滑竿(簡易的轎子,一種代步工具),抬行兩小時抵達。1951年8月10日蔣總統伉儷及夫人的國畫老師黃君璧前往角板山郊遊,在山水間浸潤創作的靈感。

蔣中正偕夫人於台灣桃園角板山野炊,旁為宋子安的公子(宋伯熊、宋仲虎),其平民化生活可見一般。(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1992年4月角板山貴賓館之洋館因電線老舊著火焚毀,僅存石造基礎、廊柱,原址後重建為救國團復興青年活動中心,側邊日式屋舍雖有改建,惟主要格局、外貌及建材等均保存良好。

1956年7月29日,蔣中正總統伉儷在角板山,夫人親自烹調。(翻攝:鍾元/大紀元)

1960年在介壽國小附近另建白色西式洋房,房屋4棟,正房為總統居所,其餘3棟為警衛及隨從人員房舍,係目前所稱之「角板山賓館」,其附屬戰備隧道已開放參觀,長約100公尺的戰備隧道,內有厚實防彈鋼門,拾階而下35公尺後是指揮所,為蔣總統及高級軍事幕僚緊急避難與戰備指揮之用。

1956年7月29日,蔣中正總統在角板山自己炒飯。(翻攝:鍾元/大紀元)

蔣總統最常到訪的時間為每年10月,在此處度過多次壽誕,與侍從人員共進壽麵,在居所前接受民眾祝壽敬禮(也有民眾舉辦表演節目),留下許多歡樂回憶,總統對於角板山的草木美景十分喜愛,每徜徉於吊橋、瀑布間,或訪民居與民眾話家談,或觀賞原住民歌舞,或巡視附近學校垂詢兒童功課及生活情形,動靜之間有著返回老家的輕鬆愜意。

角板山思親亭。 (大紀元資料庫)

此外,蔣總統對野炊情有獨鍾,在角板山時常拿起鍋鏟展現廚藝,烹煮他最拿手的「寧波炒飯」給家人享用。賓館旁有一亭,蔣總統常在此眺望遠景、思慮國事、緬懷先人,時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蔣總統過世後,其子經國先生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角板山行館憑弔,於小亭追思親恩,撰〈梅臺思親〉一文,此亭亦改稱為「思親亭」。

1945年8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主席蔣中正於《聯合國憲章》簽署典禮簽字。(網路圖片)

慈湖賓館(洞口賓館)

慈湖原名「埤尾」,又叫「洞口」,蔣總統對地形、地理頗有概念,也就是一般講的風水,有一天他從角板山下山經過這個地方,覺得環境、地形各方面都不錯,當地的景色跟溪口老家差不多,於是想在這裡蓋房子,夏天可以避暑。這塊地原本是礦區,地主是板橋林本源家族,初由臺灣省政府出面承租,每十年換約一次,後來林家後人林明成將這塊地捐出來,省政府特地在慈湖廣場立了一塊碑,表彰林明成家族慷慨捐地的事蹟。

蔣公的母親王采玉與幼年時的蔣經國合影。(中正紀念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公事母至孝,其母卒於1921年,此後蔣公只要返鄉一定先往母墳致敬。(中正紀念堂)。(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蔣總統為紀念慈母王太夫人,改名為「慈湖」。1961年3月1日,蔣總統首次入駐慈湖賓館,該賓館由王大閎建築師設計,他也是國父紀念館建築的設計者。蔣認為此處十分隱密,適合休息養生,偶爾也在此接見重要外賓,1963年4月29日在此接見法國駐華代表戴國棟。而後慈湖四面山林環繞,水面倒映山色天光,晨昏及雨後景致特別優美,昔日蔣總統來到慈湖賓館,最喜歡在傍晚時分乘輕轎翻過後山,到後慈湖水濱散步。

1961年正逢大陸推行大躍進運動失敗,加上越戰爆發及大陸核彈試爆成功威脅,蔣總統深感反攻時機刻不容緩,是年4月由軍方秘密研擬軍事反攻大陸計畫,並將後慈湖列為高度軍事管制區。

蔣中正總統逝世後,侍衛官郭斌偉(左一)與鄭敦浦(右一)為總統蓋棺,家屬左起為:蔣孝武、蔣經國、蔣宋美齡、蔣緯國。(翻攝:鍾元/大紀元)

後來因局勢不穩,蔣總統認為兩岸戰事若爆發,政府需要戰時臨時辦公場所,以便行政院等政府機關進駐,也便於疏散臺北的公務體系,便選定慈湖地區為反攻作戰期間的指揮樞紐,並展開一系列戰備建設,一旦開戰,在厚實的鐵門保護下,核心空間的指揮所就是元首運籌帷幄的所在。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桃園縣政府)

慈湖是蔣總統喜愛的居所,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他在慈湖寫下「能屈能伸」四個字。蔣逝世後,政府高層勘察過幾處他生前常去的地方,包括日月潭、角板山、慈湖等,最後選定慈湖為安厝靈柩之處,賓館會客室即為停放靈柩的地方。

梨山賓館館內收藏總統蔣中正夫婦當年遊梨山的老照片。(中央社/梨山賓館提供)


停業達13年之久的梨山賓館,9日將重新開張。故總統蔣中正的「蔣公行館」也將正式開放遊客參觀。(中央社)

梨山賓館

梨山原名「薩拉茂」,舊為泰雅族所住,在滿山翠綠的松柏與白色如煙的雲霧籠罩下,風景秀麗,如詩如畫。梨山賓館位在臺中市和平區梨山里中心,海拔1935公尺,是臺灣最高的宮殿旅館,與臺北圓山飯店、高雄圓山飯店並列臺灣三大中國宮殿式建築,興建過程,蔣總統多次前往巡視。梨山賓館為當地最早興建的旅館,其古色古香的外觀成為中橫的地標。

梨山農場的小女孩問候蔣中正總統,站在總統後方者為座車侍衛官鄭敦浦。(翻攝:鍾元/大紀元)


蔣中正總統在梨山一棵千年松前與侍衛人員合照,左五為侍衛長郝柏村。(攝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梨山賓館後方建有生態步道,拾階而上,可達福壽山農場;沿途林相繁茂,蒔花綠蔭,為森林浴、賞鳥、遠眺群峰的好去處。梨山耶穌堂由孔祥熙夫人捐資興建,1969年7月29日破土時,蔣中正總統伉儷、孔祥熙夫人皆親自出席典禮。有一次在梨山,蔣總統從住處走下來,有段很長的樓梯,沒注意踩空了,所幸侍從人員趕緊伸手扶著他才沒出事。蔣總統對兒子非常關心,知道兒子有糖尿病,晚上常常失眠或睡不好,就要經國先生到梨山去住兩個禮拜休養。

1967年7月,劉大中、蔣碩傑、顧應昌、費景漢四院士在梨山行館向蔣中正總統提出有關台灣財經改革意見。圖為劉大中院士向蔣總統解說情形。(經濟部)

梨山賓館也是早年蔣總統巡視地方時居住與接待國內外賓客的地點之一。1967年蔣總統在梨山賓館邀集了幾位有財經專長的專家學者,其中一位是從美國回來的劉大中教授,劉教授與其他學者向蔣總統建議賦稅改革方案,之後也由他出任「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主任委員。

1967年7月,劉大中、蔣碩傑、顧應昌、費景漢四院士在梨山行館向蔣中正總統提出有關台灣財經改革意見。左起顧應昌院士、劉大中院士、費景漢院士、蔣中正總統、經濟部長李國鼎先生、蔣碩傑院士。(經濟部)

1971年10月10日,蔣總統偕夫人於梨山賓館接見來華祝賀建國60年國慶的美國特使雷根夫婦,當時雷根為美國知名演員和加州州長,後當選兩任美國總統。蔣總統有次在梨山遇到大陳島同胞下跪陳情改善他們的生活,後來即交代國防部想辦法安排興建大陳新村,讓居民有所安頓,可見其親民愛民的一面。

福壽山農場招待所達觀亭(高美惠)。(交通部觀光局)

福壽山農場招待所

1956年7月7日,中部橫貫公路正式開工,工程期間因運補途遙與食物保存不易,為了給員工供應新鮮蔬果,特別挑選療養隊大隊士官100人,在有水源的廣大草生地進行農墾,即為今日福壽山農場。施工期間,蔣總統十分關心工程進度與員工福利,逢年過節常帶雞肉、豬肉上山為大家加菜,每逢巡視,便居住於福壽山農場的福壽山莊。

福壽山莊位於臺中山區,海拔2,200公尺,全年平均氣溫12度,於1967年興建完成,係蔣總統避暑下榻之處。山莊視野開闊,環境幽雅,有著古樸造型的大木門及門燈,屋後寬大的庭園,則是昔日蔣總統活動之空間。福壽山莊入口左方目前留有一輛福特交通車,為當年總統到梨山地區及農場巡視時所搭乘的座車。

前總統 蔣中正先生與其夫人合照拓於福壽山農場介壽松左前方的石碑上。(大紀元資料庫)

蔣夫人到福壽山農場不穿旗袍而穿長褲,夫人有時也會戴墨綠眼鏡,作風比較洋派。福壽山農場有幾株水蜜桃,總統會要求秘書將採下的桃子分一分,眾人一起食用。

達觀亭清幽雅緻,是漫步靜聽松濤的好地方。(大紀元資料庫)

山莊旁的「達觀亭」係蔣總統辦公處,建於更早的1960年,是福壽山莊尚未落成前,巡視中橫及農場之居所,1969年由蔣總統題為「達觀亭」,他喜歡在這裡用早餐讀報。達觀亭為十字形格局之2層鋼筋混凝土樓房,外牆均加用木料裝飾,以達木構造之效果,此處主要是接見賓客與商議政事之所。達觀亭四面都開了窗戶,非常適合賞景。達觀亭旁有「天池」,可遠眺合歡山西峰,是觀賞夕照之最佳地點,景緻優美、宛如仙境。

蔣總統對財經專家劉大中非常關照,陪他到福壽山農場散步,擔心劉大中覺得冷,就交代退輔會的主任委員趙聚鈺,把榮民穿的那種厚棉夾克給劉大中穿上。後來劉大中主導推動臺灣賦稅改革,臺灣經濟建設有今天的成就,賦稅改革是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童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