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

提升練習品質的關鍵

文/沈亮寬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3年11月04日訊】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學過樂器的人,對課前的「臨時抱佛腳」應該都不陌生。究竟「臨陣磨槍不亮也光」的結果有效嗎?我認為效果是有,但結果常常是不如預期。雖然抱著「有練總比沒練好」的心態,在短時間裏也許能做出一些效果,但日子久了,效果會日漸式微,當曲子的難度增加時,「臨時抱佛腳」不但成效不彰,也可能沒有任何好的產出。其原因歸根究底,不外乎是練習的品質不佳,而不佳的品質通常是來自練習的方法及練習過程的仔細程度以及時間上的分配問題等。

有許多學生每到快上音樂課前就開始「臨時抱佛腳」,但每次一上課總能讓我精準猜中他們這一星內所練習的時數多寡,學生常感訝異。其實當自己是旁觀者時,許多事情就會看得更清楚,而練習樂器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學生認為,既然天天都得花半小時的時間來練習,那何不把每天練習的時間,濃縮成一天來練就好,為何還要天天練呢?

事實上,學樂器是一種熟能生巧的鍛鍊,想把最基本的節奏、音符及位置,如提琴的把位及管樂器音的高低氣流的控制或其他樂器本身特有的控制技巧要弄清楚,這些東西是需要靠每天不斷的反覆練習才能成型並達到順暢無礙的地步,而許多東西不是擠在一次練習中就可達到完美的,因此每天的練習是必須的。

練習應重「質」不重「量」

通常,我不要求學生練多但要精細,換句話說就是重「質」不重「量」。每天持之以恆的練習,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抱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態度,效果也不會太好。如果忙,就算每天只練習十分鐘,也得認認真真的練,因為新的運指、節奏、音符、強弱、位置及表情記號等等,都需要花時間來消化和習慣,才能隨時流暢的表現出來而不會在某些地方「卡」住。

「臨時抱佛腳」通常呈現不出所要表達之流暢感,除非底子打得很紮實的人,也許還可以很幸運表現得宜,但絕非長久之計。

正確的姿勢加上天天精練

再有,樂器的練習就如運動員的操練一樣,都需用到肌肉,肌肉操作需要不間斷才能達到良好的狀態,若不經常使用肌肉而一口氣使用過多,不但會造成緊繃、痙攣,還可能會造成傷害,那就得不償失了。而且當肌肉過度使用並呈現緊繃的情形時,有時會連一些簡單的動作都無法充分掌握。不當的姿勢也會有所關聯。所以,正確的姿勢加上天天精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每次的練習可將時間分配至更小之單位,假使練習的時間只有30分鐘,那就以5分鐘做基本練習,另外10分鐘練幾個常卡住的不順之處(偏重於技巧性的練習),再10分鐘練習樂句與轉折處(偏音樂性的練習),最後5分鐘再將整首曲子走一、兩遍。倘若還有不流暢之處,可在下一次練習中單獨挑出來練習直至問題解決為止。如果初淺的練習方向明確,只要天天持之以恆,到上課那天一定會有不錯的結果。

練習不是一蹴可及的事情,它是需要耐心及日積月累才能看出成效,但想擁有好品質的練習其實不難,只要肯天天花點時間分配好練習的目標,撘配正確的姿勢來練習,最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與良好品質的效果。

◆ 沈亮寬 來自臺灣,Nyack college講師。專業長笛演奏,並有22年教學經驗。2007年取得皇后學院音樂教育文憑,2007取得紐約州教育證照,1998年紐約大學音樂演奏碩士。曾獲紐約器樂傑出成就獎、西方凱斯儲備大學甘迺迪音樂創意獎、臺灣省長笛演奏成人組冠軍。

(責任編輯:季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人時常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有聲樂、銅管或任何吹奏的樂器,因有換氣的需要,才需要呼吸,殊不知鋼琴、弦樂器或甚至打擊樂器都需要呼吸來幫助肌肉和心情的放鬆,並藉由呼吸來提升演奏及詮釋的技巧。手指技巧固然重要,但這些技巧都需要一條無形的扭帶將之串起而組成有生命的樂音,那就是呼吸。
  • 教學中常會遇到學生搞不清楚休止符這個符號真正的用意在哪兒,大家都知道休止符是「休息」,但卻極少數人會將它視為「音符」。當學生對於休止符可有可無的對待,時常讓我感到不解,我便問他們一句話:「你們認為無法開口說話而需用手語的人是不是也和我們一樣都是人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休止符也是和其他音符一樣的。」
  • 許多學生在音樂演奏開始前,往往耐不住性子就急忙的開始;或演奏完一曲時,就急忙的將手中的樂器放下,好像多停留一秒鐘都覺得多餘。然而,從這一小小動作可以看到學生對待樂曲的態度,並且透露其音樂老師的教學品質。
  • 我喜歡開車時聽音樂,在懷兒子的整個孕期,車上聽音樂的習慣也從無間斷過。兒子出生後,不論孩子是否聽懂,我一定放上各式各樣的音樂讓他聆聽。隨著他漸漸長大,邊聽音樂我就會邊告訴他關於曲名、簡短的作曲家介紹及一些我自己對曲子的理解和曲子應用的手法等。當樂曲中的樂器出現比較特殊的手法,如振音、裝飾音或不同之拍號等等,我都會告訴兒子並以最淺顯的解釋讓他知道,甚至有時不管他是否能理解或聽懂,我純粹只是想讓兒子知道我的想法而已。我深信,久了,孩子不但會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也慢慢會開始發問,並有自己的想法與意見。
  • 音階(Scale)的練習,相信對許多學生而言,經常是苦不堪言的一件事,但它卻又是學習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練習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練習音階很容易流於只重視速度,而忘了這枯燥的練習也可以是很有特色及感情的。
  • 自古以來,只要是學習一門技藝,大部分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模仿也正是學習的一種手段。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模仿名家或老師的演奏方式是學習者最初的一個重要階段,從手型、指法、位置和動作,再擴展至每個音的音響要求和把握,以及對整個樂曲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等,學習者都可以先試著模仿。然而,模仿只是一個階段,而不是學習者最終追求的目標。藉由模仿而慢慢消化為自己的東西後,詮釋的音樂才能有自己的風格。否則,一味的模仿,技術再純熟只是抄襲而已。
  • 在學習音樂的初始,學生們大多會將老師的話當成一道聖旨來聽從,被動的等待下一個學習指令。但音樂學習是一個需要不斷自我練習的過程,老師不可能隨時在身邊給予指導,因此一開始幫學生培養自我練習的好習慣,減輕學生們的依賴心理,即是關鍵的一課。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和技巧的熟練,老師也該訓練學生擁有自己的思考及批判的能力,最終訓練學生成為他自己的老師。
  • 對於許多藝術表演工作者或運動員,良好的肢體運用至關重要,然而一些音樂家或運動員因不當姿勢而造成運動傷害的例子相當多,我自己也曾因肌肉的使用不當而造成背部及手腕筋部拉傷,花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做復建,並因而妨礙了我的演奏生涯。因此,不管學音樂是走職業或興趣,都要懂得如何適當的使用正確的姿勢,以放鬆、協調及和諧運用來達到安適的練習過程。
  • 聆聽不同的音色變化,不是每個人都能聽出端睨並加以揣摩和運用出來的,它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課程。想要在音樂表達及詮釋樂曲的能力上更加豐富、進步,學習多樣音色的變化是?對必要的。如果學生自己無法做出適當表達,老師們就得仔細帶領並教導。
  • 看譜練琴對有些孩子來說的確不是件容易的差事,有時曲子長、難度高,即使是有絕對音感的聽力和絕佳的記憶力也不免會有些許的錯誤。而且,許多的檢定考試都有視奏一欄,若不會讀譜,那成績也會受到影響。學會看譜就像學識字一樣都有一個過程。家長與師長需要互相配合,以幫助孩子早日學會看懂譜上的音符。當然過程中的練習與辛苦是免不了的,但日後懂得看譜且速度增快,練習就會變得活潑有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