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孩童在校學習到位的5個訣竅

王明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3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孩童的成長過程並非易事,他們往往難以在學校生活和家人及朋友間取得平衡關係。而家長則扮演了關鍵角色,是改善孩子學校和日常生活,促進幸福和學業成就的保障。

《大紀元》英文版提供以下5個訣竅,能協助孩子性格和社交能力的發展,並有助他們的學校生活,實現更高的成就:

1、怎麼讓孩子做功課

盡量讓孩子在房間裡做功課,可監看他們活動。其次,房間內放置家用電腦,方便他們利用電腦寫作業。同時,這也可避免孩童分心,亦是保護他們遠離網路危險的良好方法。

學校下課後和進行家庭作業前,讓孩子有喘口氣的機會。步行或騎自行車回家,不失為做功課前稍微休息的好辦法。

究竟孩子應花多少時間在作功課上呢?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指導方針說,國小1年級的兒童每晚10至20分鐘是正常的。對於之後的年級,每增高一年級,孩子應增加額外的10分鐘,到第12年級則達兩個小時。

定時做功課不僅強化孩子的學習習慣,也培養了責任感和安排事情優先處理順序的能力。完成作業需花費時間,而且需要組織力、意志力、奉獻和努力。家長可支持孩子做出正確決策,並協助他們一起完成功課。

2、培養組織力

孩童的成長過程也意味著更多的事情需要處理,並有完成期限。定期檢查孩童日記和學校的作息表是不錯的方式,可試著將他們的作息表影本掛在冰箱上備查。

其次,溝通也是了解他們適應課業量和其他限制的重要方法。部份兒童,尤其是男孩,不喜歡談太多白天學校發生的事情,但父母親不應放棄詢問的機會,同時與老師保持溝通管道暢通。

3、擁有私人空間

孩子應有自己的時間,玩耍的時段,及放鬆心情的專屬空間。如果環境允許,盡量將他們寫功課的地方與私人空間分開,如此一來,孩子可以「釋放」壓力,做完功課後放鬆一下。

他們白天在校的學習只是補充在家所接受的教育,家庭是形成生活技能、道德和人格特質等的主要地方。所以,家庭功能的重點之一是支持他們在學校所學習的知識。

4、維持平衡生活

富有多重刺激、人物和經驗的生活有助於孩子的身心成熟,以及他們社交技能的發展。目前,過多年輕人長時間看電視、玩電子遊戲和流連在電腦世界裡。

他們能花費較多的時間從事運動,或與同儕互動都是好事。若與外在環境失去真實聯繫,就會掙扎於區分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差異,難以培養合理評估事物的能力。

學生需要培養創造力、責任感、批判性思維和社交技巧,這些都是平衡生活必要的根本條件。家長應確保孩子有廣泛的生活經驗,並經由教導堅實的道德標準和對他人的尊重,引導他們做出人生的正確抉擇。

5、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您的孩子上學前有吃早餐嗎?他們吃的是健康食物嗎?家長為了輕鬆並便宜行事,使孩子覺得「高興」,讓他們在外面吃早餐,許多孩子吃進過多糖分及飽和脂肪的垃圾食品,可能因此缺乏所需的營養成分。兒童所攝取的養分會影響他們的行為以及身心健康。這直接反映在學習能力、社會關係、和對周遭環境的反應。

人體就像機器,正常運作需要正確的燃料。飲食中過度糖分攝取會導致過動症和多餘的能量,致使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並且身體經常性地動來動去。另一方面,如果血糖濃度過低,也會導致缺乏專注力,和增加困倦的傾向。

(責任編輯:陳俊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肖見,石玲綜合報導) 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是指不進入學校系統,而靠家庭與社會資源的學習方式。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2003年的調查顯示,有110萬美國孩子在家上學。比1999年增加29%。擁有80,000 個家庭會員的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 (Home School Legal Defense Association)說,目前有170萬到210萬的孩子在家上學,每年增加7%-15%。
  • 中國政法大學一名教授日前被本校一名學生用菜刀砍死。這是10月份一個月內中國發生的第三起學生殺害老師的事件。有政法大學學者認為,現在到了反思家庭與學校教育方式的時候了。 (w2008-10-30-voa46.cfm)
  • (大紀元記者馬瑞澳洲珀斯編譯報導)上週,當成千上萬的孩子們開始回到學校時,8歲的約書亞(Joshua Laffar-Smith)並沒有回去。她的母親為他安排了一種「非學校教育」(Unschooling)的學習方式。
  • (大紀元記者曾漢東台灣宜蘭報導)宜蘭縣家庭教育中心為了強化女性了解自己在公共事務上的權利、本身生活的需求,特別與黎明國小合作,自102年7月16日至8月6日,每週二上午9點30分至11點30分在黎明國小視聽教室辦理「相遇~讓我們幸福」家庭生活教育課程。
  • (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身為美國第一家庭的父母,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時常提醒15歲的女兒瑪麗亞和12歲的薩沙,白宮的生活較普通民眾的生活更理性化,她們應常保平常心。
  • (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過去5年美國經濟的疲軟使美國人少生子的現象,更為顯著。迫於不斷增加的日常消費和教育費用的壓力,美國獨子家庭的數量也在增加。
  •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5日電)監察院說,教育部、台北市等20縣市,至今未對施虐父母實施家庭教育,無法發揮家庭教育應有積極功能,今天遭糾正。
  • 父母和孩子恐怕會因為8月初公布的最新考試成績憂慮。只有少於三分之一的3至8年級的學生通過了考試,並且平均成績比去年降低了很多。
  • (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不同的文化背景會有不同的家庭觀念,也形成不同的親子關係。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表現在家庭結構、對孩子教育方式等不同方面。移民家庭既要維護傳統的文化理念,又要適應居住國的本土文化習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