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愛購物 心理健康嗎?(一)

作者:周明輝(臺南仁愛之家精神療養院主治醫師)

(Fotolia)

人氣: 96
【字號】    
   標籤: tags:

購物常常是生活當中一種美好的經驗,許多快樂的回憶都與購物、消費能夠連結在一起。買東西儼然成了現代人生活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過度的購買、消費,除了成為一種嗜好以外,還會造成浪費,甚至,還有可能已經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過度的消費行為,首先必須排除因為疾病所導致的,例如因為情感性疾病 (躁症)發作時,情緒高昂、衝動控制不佳而導致無節制的購買行為。這一類的花錢過度會隨著疾病的改善而停止。

然而,現代社會卻有更多不是因為疾病,但卻是病態的購物情形。許多人買東西的目的就是為了買東西本身。這是為什麼呢?

現代人的生活追求快速、立即滿足的文化,「馬上得到」的享受很容易受人青睞。

從神經科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購物的過程會帶給人快樂,因此,購物就是一個追尋快樂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快速得到快樂的過程。許多人買了之後不一定會用,買東西本身比使用這個商品更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的瘋狂購物,可能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買了就快樂,管他買了之後有什麼後果)!尤其現代的商業模式,隨處可見鼓勵人消費的誘惑,一個追尋快樂的心靈,如果沒有良好尋求快樂的方式,很容易陷入衝動消費的泥沼中。

檢視自己的「購物行為」

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檢視自己是不是有異常購物的傾向:

□1.你是不是常有買了東西沒有用到的情形?
□2.購買之後常感到痛苦、後悔?
□3.以購物來發洩情緒,購買行為與心情比較有關求?
□4.家中堆滿了用不到的東西?
□5.因為購物影響了與家人、朋友的關係?
□6.購買行為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經濟?

如何克制購物行為?
購物需要進行矯治的人,是已經影響到家庭、經濟,造成心裡痛苦。因為購物狂就像是藥物成癮、酒精成癮一樣。

該如何幫助這些人?善用一個人追求快樂的本能,幫助這些人培養生活當中得到快樂的能力,例如培養一個可以全心投入的興趣、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建立有意義的社交生活、尋找生活的重心或目標、以需要努力的滿足漸漸取代立即式的滿足(例如捐錢行善的人可以嘗試做志工行善的方式)、經營良好的家庭關係等,如此一來,當追尋快樂的大腦能夠用更健康的方式得到滿足時,就不必再依賴購物來尋求興奮感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