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筆記:《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

作者:文雅

人氣 285

【大紀元2013年12月20日訊】一部沒有演員詮釋,只有旁白的空拍紀錄片為何引起台灣人民的共鳴?一部只有山水海景的影片,為何能讓許多人熱淚盈眶?所有的答案都在看完《看見台灣》(Beyond Beauty)這部片後得到解答。

《看見台灣》不僅僅是部電影,呈現手法可以說很文學。首先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台灣秀美壯麗的山景,接著映入眼簾的是波瀾壯闊的海景,依山傍海的台灣美景盡收眼底,不禁讓人驚嘆!這真的是台灣嗎?然後由景入情,鏡頭帶到人文風情,民眾在很少的平原上勤勉耕種,仰賴這塊土地生存;討海人靠著捕魚養蚵討生活,各行各業兢兢業業地在這塊小島上辛勤地工作。

意猶未盡之餘,畫面突然轉到高雄縣甲仙鄉,陣陣滂沱大雨洗刷著,彷彿飽受摧殘的土地在嚎啕大哭。原來人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萌生了無窮的慾望,與山爭地,濫墾濫伐;與海爭地,填海設廠;工業污染了河流、空氣與海洋,一件件「不敢面對的真相」攤在我們的眼前。當觀眾還在震撼驚呼之時,在這塊土地上仍然有著像洪箱、吳清松等以行動捍衛土地的不凡的小人物,他們與土共生的典範,讓我們重新思考如何正確對待土地。

最後導演用了前後呼應的方式,將畫面又拉回高山,原住民小朋友在玉山山頂高唱「拍手歌」,似乎意有所指的訴說,我們必須在至高點看台灣,省思掠奪的私心,重新整裝再出發,從善待這片土地開始,因為這就是我們生長的家園。在疼惜台灣的氛圍裡,觀眾遲遲不肯散場。

另外,本片行銷手法也很成功,以台灣空拍的美景及悲壯飽滿的原創、原生音樂為號召,成功包裝著環保議題濃厚的題材,吸引觀眾到戲院。在催淚的旁白、正義的訴求聲中,喚起了觀眾朋友的良知,千萬不要成為破壞福爾摩沙這塊土地的共犯。

是的,在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之後,我們應該收起過多的慾望,用心關懷這片土地,未來才有希望可言。

相關新聞
「看見台灣」公益特映  震撼人心
桃園影展大使劉以豪 邀大家《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公映  胡志強願協助
「看見臺灣」中市公映  胡志強推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