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閣:千古乞丐奇中奇 武訓苦行義學起

人氣 48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2月05日訊】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卑微,且又高貴的人,他乞討興學的義舉,不僅震撼了滿清朝野,也震撼了民國社會各界名流,影響至今。他一生吃苦無數,苦行中又苛嚴自律忍辱負重,他以悲天憫人的心胸開化一方。他以最低的跪姿,含垢隱忍行乞興學,堅守簡單誠摯的信念,演繹千古以來,感天動地的偉大義舉,他就是武訓。

「天啟」之路,苦行興義學

武訓出生於山東堂邑縣武莊(今屬冠縣柳林鎮)的貧苦農家,由於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而他的名字「訓」是清廷嘉獎他時的賜名。武訓7歲喪父,隨母沿街乞討。武訓14歲時到一遠房姨父張某家為傭,屢遭張某的虐待,並侵吞了武訓三年的工錢。後來,武訓到李稟生家做苦役。在李家,由於武訓不識字倒貼了春聯,慘遭毒打。後來,李家主人欺他不識字,捏造假帳坑騙他,還把他打的在破廟裡「口吐白沫」,「搭被蒙頭,昏睡三日」。

在破廟昏睡三天後,醒來的武訓彷彿醍醐灌頂般,沒有了憂憤和哀傷,只見明心見性才華橫溢,專心要飯興辦義學,使沒錢的孩子也能讀書的義舉由此開始。昏睡三天後,醒來的他依然窮苦,好不容易要到一頓飯,下頓就沒了找落,但此後的他卻常常能出口成章,唸唸有詞,對人們的嘲笑,侮辱以及拳打腳踢,他都對此付之一笑:「扛活受人欺,不如討飯隨自己,別看我討飯,早晚修個義學院。」

為了辦義學,武七到處吆喝出賣苦力:「出糞,鋤草,拉□子來找,管黑不管了,不論錢多少。」在30多年的時間內,武訓乞討的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省。武訓乞討時,出口成章的歌謠,格調韻律,彷彿渾然天成,這對於從未念過一天書的乞丐,還真是奇異。武訓邊乞討邊唱歌:「俺化緣,你行善,大家修座義學院」、「我出力,你出錢,修個義學為貧寒」、「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

為了募集資金,他用自己的身體髮膚給人取樂:頭髮只剃一邊,唱道:「左邊剃,右邊留,修個義學不犯愁」;他兩手撐地,全身倒立,唱道:「豎一個,一個錢,豎十個,十個錢,豎的多,錢也多,誰說不能修義學?」為了不讓貧窮的人,蒙受不白冤屈,一心想辦義學四處籌集資金的他,可謂使盡了渾身解數,他心甘情願表演「拿大項」、「蠍子爬」的節目,根本不記屈辱的他,甚至給人當馬騎,供人取樂,甚至吃糞便、磚瓦。

由於武訓四處吆喝他的「義學」,左右鄉鄰以為他害了甚麼「義學症」,就給他取了個諢號「義學症」,對此他絲毫不記心:「義學症,沒火性,見了人,把禮敬,賞了錢,活了命,修個義學萬年不能動。」他行乞時,把要來的錢都積存起來,要來的乾糧,自己只吃碎爛的,好的完整的拿去便賣,變成現錢積存下來,作為義學的費用;武訓為了節省要來的飯菜,甚至撿菜根、芋尾來吃。

他說:「吃得好,不算好,修個義學才算好。」「食菜根,食菜根,我吃飽,不求人,省下飯,修個義學院。」「吃芋尾,吃芋尾,不用火,不用水,省下錢,修個義學不費難。」為了多募集義學的費用,他幾乎幹過一切苦力,就這樣,一文一文地艱難積攢了30年,最終興建了三所義學。

武訓開辦義學後,以他習慣的卑微方式——跪請,四處求師勸學!他給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下跪,求他們為義學教書;他給寒門貧士下跪,求他們送子上學。當武七後來名聲大震後,當「樂善好施」的牌坊為他建成時,他卻不肯向皇上下跪謝恩!他衝進義學之院,對著孩子大聲喊:「你們記牢了,將來長大,千萬別忘了咱莊稼人!」

武訓行吟聖善30年,雖最終富甲一方,但仍以其堅忍不拔的操守,以苛嚴的自律謹慎遵守心靈的約定,將所有財產貢獻義學,啟蒙一方,教化貧寒。武訓終身不娶,食用粗劣,他可以為完成誓約,卑微屈辱一生,可以為完成約定,下跪隱忍,他只為為他利人之事忍辱負重,卻不會為一時之寵,接受皇帝賞賜的黃馬褂,下跪謝恩。

後來,學者研究這段歷史時,稱武訓的特別經歷為「天啟」之路。並把武訓興辦義學的行為,歸為「聖者」之列,為了開化一方,他完全放下卑微的一切,以大忍之心,苦行之舉,不僅從塑人生在世苦行的珍貴意義,也以一身苦行成就眾人之福,以卑賤之軀唱響聖善之音,帶領人們步入由至善忍辱,締結的理想之國。

武訓的人生超出了人們可以想像的高度,儘管他的事跡,已經過去了100多年,對於今天的人,武訓乞討興學的事跡,不僅成為一段不朽的傳奇,更是濃縮成珍貴的苦行精神,在浩浩的華夏文明中,留下千古之仁,萬載之義的聖善奇歌,激勵後人。

相關新聞
現代武訓張志強 獲頒大英帝國勳章
紀念父親「武訓興學」李偉德助母校興大樓
武訓興學傳奇
武訓興學傳奇 人氣 3029
宋紫鳳:中共邪惡之我見――從武訓到白芳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