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人口減少 廣東被迫產業轉型

人氣 32

【大紀元2013年02月19日訊】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領先省份,近年遇到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雖然廣東近年被迫進行產業轉型,但並不成功。有專家認為,這顯示中國的人口紅利期即將結束,靠低端產業難以維持經濟持續增長。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加工出口,廣東省是這一增長模式的領先指標。香港《明報》日前報道說,中國農民工新年之後是否回來工作,最近成為廣東各企業關注的焦點,而面對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廣東如何應對,將預示著全國經濟改革的方向。

報道引述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說,2012年,中國全國勞動人口下降三百多萬,預計未來七年,中國的勞動人口將會減少三千萬人。廣東省某政府部門的黃先生表示,外來人口一直是廣東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過去兩三年,外來勞動力持續下降,已經對廣東既有經濟模式構成了很大壓力。

「現在農民工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工作,比如在長江三角洲或者在家鄉也可以找到工作。另外就是,廣東打工的工資比其他地方高不了多少,那他們當然寧願在當地找工作了。」

黃先生透露,勞動力減少的另一個結果是工資上升。由於加工出口企業利潤率低,許多企業開始向外遷移。

「企業外移明顯,一個是向內地遷移,一個是向東南亞遷。」

居住在廣東社會學者劉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目前廣東遇到的問題是正常和必然的趨勢。廣東普通工人工資和內地的差距不斷減小,是廣東缺乏勞工的主要原因。

「比如2004年,四川最高的最低工資是280元,廣東是680元,廣東比四川高一點五倍,2013年現在四川是1050元,廣東1550元,差距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且,廣東物價比四川高很多,刨除生活費之後,在四川打工最後剩下的錢可能比在廣東還多。」

劉先生解釋說,除了工資差距減小之外,其他因素也影響勞動力流向,比如戶籍歧視、子女教育、家庭團聚和社保問題等。他認為,如果加上這些因素,目前廣東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內地省份勞工的優勢。事實上,類似的問題不只在廣東存在。近年新年過後,山東青島某大型企業高管,為迎接員工回廠上工,在門口列隊鞠躬,這種過去罕見的現象引起了大陸媒體熱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預測,促成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將在三五年後消失,屆時中國經濟增長必須另尋動力。香港媒體有報道說,五年前北京派汪洋主管廣東,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促使廣東產業升級換代,為中國經濟增長尋找另外出路。

廣東官員黃先生表示,汪洋主政廣東期間確實提出了許多政策,但實施起來並不太成功。

「因為它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不是籠子騰出來鳥就進來了,它有很多配套,包括基礎設施,包括政策,包括人文環境。人文這個東西看不到但非常重要,涉及吸引高科技,和人才引進。這些東西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

劉先生認為,產業升級換代無法單靠引進,中國人文環境的改善不可能靠一省一地政策的改變而達成。

「因為升級換代涉及到新產業,新產業不是單靠引進,要本地培養。這需要當地政府的支持,包括人才戶籍,包括金融支持和稅收支持等一系列政策,這些都不是一個地方政府說了算的。再加上廣東的軟環境,比如科研能力一向比江浙更弱,所以廣東後勁不足,有這個問題。」

香港有媒體認為,現在胡春華主政廣東,將延續汪洋的經濟政策,但各種經濟和社會政策無法配套,阻礙了廣東省的經濟轉型。報道質疑,廣東無論在財力和改革意識方面都領先其他省份,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下,廣東轉型都沒有成功,如果沒有體制方面的改革,全國經濟改革的前景,令人擔憂。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的報道。

(責任編輯: 辛民)

 

相關新聞
【謝田】:中國和美國的城市化之對比
【九天劍】餿主意:把秦城監獄改成勞教所(下)
專家:中國工人短缺影響經濟發展
【投書】關於工行應對生活困難的下崗職工給予救助的建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