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所吃 打造糧食安全環境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美儀馬來西亞八打靈市報導)一般人在提到糧食安全課題時,都會想到是否有糧食短缺問題。特別是在豐衣足食的馬來西亞,一般不會有人把這裡和糧食安全聯想起來。究竟馬來西亞存在糧食安全問題嗎?糧食安全到底包括哪些方面?

糧食安全的4A衡量標準

東南亞糧食安全和公平貿易委員會(Southeast Asian Council for Food Security and Fair Trade, SEACON)的執行董事安妮•密汀(Dr Anni Mitin)博士說,其實糧食安全應從四個方面來衡量,亦即4A:可用性(Availability)、可承擔性(Affordability)、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可承認性(Acceptability)。「可用性,意思就是是否擁有足夠的糧食供應。可承擔性,亦即要看糧食的價格是否讓普羅大眾承擔得起;可接近性的意思是糧食的分配,人們是否很容易購買到糧食;最後的可承認性,就是看我們吃的糧食是否安全、健康,糧食的處理和供應是否合乎道德。」

馬來西亞一般只從糧食生產,亦即可用性來看糧食安全問題。「我想,我國的糧食供應是足夠的,我們還經常看到吃剩的食物被丟掉。人民平均每人每週吃掉兩隻雞,肉雞供應供過於求,市場上也有足夠的蔬菜供應。」

在密汀看來,馬國在後3個A上有待改進:可承擔性、可接近性和可承認性。「我們必須從以上四個方面全面評估,才能看出到底馬來西亞或某個區域是否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密汀博士:全面評估才能看出某個區域是否存在糧食安全問題。
(攝影:黃美儀/大紀元)

糧食價格上漲 國人負擔沉重

低收入戶是脆弱的一群,不同收入的群體對糧食有不同的需要,而低收入戶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馬國每戶的月平均收入是2,190令吉,其中444令吉用在食物上,約占20.27%。相較於2005年的數據,當時平均月收入為1,953令吉,食物的花費為393令吉,占20.12%。密汀說:「雖然國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物價也同時上漲,國人還是被迫承擔物價的壓力,並沒有從增加的收入中得益,從0.15%的細微漲幅來看,國人的負擔還增加了。」

據馬來西亞競爭委員於去年12月公佈的《國內肉雞市場檢討報告》指出,2007年至2012年的肉雞農場價和零售價出現不對稱現象,也就是說市場上的肉雞售價只會隨著農場價上漲而調高,卻不會因為農場價下降而下調。調查發現這種價格不對稱的主因,是因為我國的肉雞行業是以垂直整合結構模式經營。所謂垂直整合就是一家公司在肉雞供應鏈上同時負責養殖、加工、供應等角色。「因為種種的政策,國人必須承擔沉重的價格壓力,這就不符合糧食安全的要求。」

分配系統出漏洞 白米津貼無法達到目標

2008年,政府實施ST15白米津貼,目標是補助貧窮人士,但是由於糧食分配系統上出現漏洞,這些津貼並沒有真正到達目標人群。「到最後誰成了這項政策的受益者?是批發商、餐館業者。」

糧食安全往往還和政治因素掛鉤,例如國家養牛中心課題。2011年11月,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黨策略局主任拉菲茲揭露國家養牛中心的醜聞,巨額國家財富被濫用。「國家養牛中心的宗旨是為了讓國家達到40%的清真牛肉供應量,現在不只沒達到宗旨,反而因為種種醜聞影響到公眾對其所供應的牛肉安全、品質和價格失去信心。」

糧食須符合健康、安全規格

馬國在糧食安全的第4個A,也就是可接受性上也有待改進。根據馬國肥胖兒童科工作小組研究顯示,每6名青少年就有1人肥胖,每4名兒童就有1人超重或肥胖。去年11月,衛生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宣佈衛生部將在今年展開對抗肥胖運動。究竟肥胖和糧食安全有甚麼關係?

馬來西亞國際醫科大學(Interna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營養學Khor Geok Lin教授的論文指出,現代人在飲食中攝取太多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纖維攝取量則很低,這樣容易導致肥胖,以及患上和飲食有關的慢性疾病。

論文指出,很多中低收入國家如中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過重和肥胖人士的增長率為每年1%,很少發達國家有這樣的肥胖增長率。這是因為低收入家庭主要靠高碳水化合物食品來攝取熱量,而不是依靠蛋白質食品,碳水化合物食品比蛋白質食品便宜。研究顯示,攝取太多碳水化合物會導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尤其是女性。

密汀說,馬國人民面對相當顯著的肥胖問題。我們或許不需擔憂食物短缺,但所吃的食品,是否有符合健康要求。

消費者應了解食物如何生產、加工。(SEACON提供)

家中找不到任何加工食品

從事糧食安全研究的密汀博士,在食品安全上,可能比任何人都保持更高的警覺意識。她說,有一天她跟丈夫玩一個小遊戲,大家找找看冰箱裡有多少加工食品。他們找了半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若有一天發生緊急狀況,他們可能會餓死在家裏,因為他們的廚房和冰箱中找不到任何加工食品。

熱愛烹飪、鮮少在外用餐的密汀必定要對她所購買的食材來源瞭解清楚,購買蔬菜和各種肉類都只向特定的小販購買,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所售賣食物的來源。「消費者瞭解食物的來源很重要,在哪裏生產、加工,如何加工等資訊應該在標籤上註明,這樣消費者才能知其所吃是否符合安全和健康標準。」

相關新聞
農產炒作 恐危及糧食安全
蜂群暴斃 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是頭等大事
2020年 台糧食自給率40%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