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年輕的種植牙專家

天才牙醫:李君文博士

人氣 125

【大紀元2013年03月22日訊 】(文:元德 鄒鳳/大紀元)說起李德星牙醫,華人社區無人不曉。李德星博士經過30餘年對華人社區的服務,到今天為止,其後代也逐漸成長起來,成為華人社區的新一代中堅力量。今天筆者主要介紹李德星牙醫博士的長女:李君文牙醫博士。李君文牙醫博士堪稱華人新一代牙醫的優秀代表——

創美國歷史記錄:最年輕的專家授勳

2009年12月,美國植牙專科協會(American Board of Oral Implantology, ABOI)迎來的刷新紀錄的一天:年僅30歲的李君文牙醫博士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被授銜為ABOI Diplomate。Diplomate是最高的牙科專家認證,通常被認證為這一職稱的牙醫都要到50歲左右,因為這個職稱要經過非常艱難的筆試、口試及複試。現今灣區通過這一認證的牙醫寥寥可數。四年前,多倫多牙醫院一位黃醫生年僅32歲就通過了這一考試,一時間被傳為美談。而李君文博士在30歲就被授銜為 Diplomate,刷新了美國種植牙歷史記錄,非常值得華人驕傲。

牙醫天才:8年課程5年學完

李君文自幼聰穎好學,學業名列前茅。在一歲的時候,李德星博士舉家從南加州搬遷到聖荷西,李君文從小在父親的診所耳熏目染,從小就立志要做一位優秀的牙醫。2001年李君文博士從牙醫學院畢業,用5年時間把8年的課程全部學完。
自從業以來,在牙醫專業領域一路所向披靡,其技術能力不斷被業內各類專業機構所肯定,先後成為美國全科牙醫院士、國際植牙專科院士、美國根管治療協會院士等職業評定,並在30歲的時候,成為美國種植牙歷史上最年輕的Diplomate,所以,李君文牙醫博士被稱為「牙醫天才」。

牙醫世家:好牙醫標準保障30餘年信譽

對李君文博士來說,她的牙科教育不僅僅是來自學校,還有來自家庭的最直接的傳承。她的父親李德星博士經常說,做好牙醫要有四個標準:第一是要不斷地學習;第二是放下一切一心一意地專注工作;其三是不要被金錢所左右;其四,要非常注意和病人的溝通。從某種角度上說,李君文博士,是父親李德星的作為好牙醫標準的「樣板作品」,另外一方面,李君文博士也以其專業領域的成就這週特殊角度,成為父親的孝女——無論是專業技術方面,還是職業態度方面,都真正地實現了父親的願望。

李德星博士告訴筆者,「如果你要去念專科,你就不能去度假,不能去享受。你要去紐約、去密西根、佛羅里達等地不斷去學習,要花很多錢的。所以一個真正的好牙醫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好花掉很多錢、很多時間。這樣持續多年之後,才有資格做一個好牙醫。一般衡量學術標準是有客觀標準。比如說這位牙醫是種植牙專科的,那首先就看他是不是有種植牙的Diplomate。而如果在某個專科中能夠拿到Fellow的水準就已經很好了。」

李德星博士繼續告訴筆者,「一個優秀的牙醫會把他的全部時間都用來鑽研牙醫技藝,即使回家也是不看電視、不看DVD,什麼都不理,只是專注行醫。我不去考慮投資理財、不去娛樂享受,只是做牙齒,這樣才叫專注。一心一意做好牙齒,一心一意為患者服務,這需要專心。」

好牙醫:讓病人信賴的朋友

除了專業上的傳承,李君文博士還對父親對待病人的服務態度印象非常深刻:李德星博士總是說,30年來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交了很多朋友!比如說,當你走到超市買菜,就經常有人走過來和你說,感謝你啊李醫生,你在什麼什麼時候幫我弄過牙齒,牙齒現在還非常好,所以感謝你。——所以,李德星博士經常說,要努力做一位社區的好牙醫。「現在我的患者都把我當作朋友,是值得信賴的人」——李德星博士如是說。

每天留一個小時給急診

李德星牙醫診所經過兩代人的發展,現在已經是一個牙科集團的規模。集團規模有集團規模的優勢。不象其他手藝好的牙醫那樣,和他們預約要等很久,比如說等待兩個月——在李德星牙科集團任何一個診所看病,因為現在有8位牙醫參與服務,所以並不需要等待很久就可以看他們。

李德星博士告訴筆者,因為有30多年的經驗了,所以看過很多牙科的疑難雜症,他也把這種寶貴的經驗積累傳給了好學而有天分的李君文博士。使她也成為擅長解決疑難牙病的好牙醫。

李德星牙科診所因為規模優勢的力量,差不過每天可以規劃出規定的一個小時來留給急診病人。這是很多有手藝的牙科診所做不到的。李先生說,「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的人力資源保障這種承諾。」

如果有讀者要找李君文牙醫博士諮詢自己或親朋的牙齒診治情況,請撥打電話408-830-8888。地址:1698 South Wolfe Rd., #108, Sunnyvale, CA 94087。

(責任編輯:鄒宸)

相關新聞
牙醫博士:中國的傳統信仰應獲得重生
夏冰牙醫博士「不止牙齒矯正」系列之一
夏冰牙醫博士「不止牙齒矯正」系列之二
牙醫博士曹玲:深洗到位 根治牙周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