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行善改運之道

作者 : 智真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29
【字號】    
   標籤: tags:

清代時湖北有一位讀書人李生,擅長寫文章,又精通武藝,在當地頗有名氣。當地張知府得知後很欣賞他的才學,特拔舉他文試第一。他又應武試,也考得第一。

當時人們都認為李生入京應試應該不成問題。李生來到京城參加考試,領到考卷入場對號,那天正逢下大雨,他穿著釘鞋,把卷子放在案子上。低下頭去整理釘鞋,卷子落到地下,他整理好釘鞋不見了卷子,急忙中卷子被釘鞋踩成碎紙。

他哭著告訴考官,但因為考場沒有換卷子的先例,考官不允,他只得退出了考場。參加武藝考試又因馬蹶落地傷了腰,不能入院考試。以前在府中的文武兩個第一,都沒有了用處。

李生回鄉後生活非常貧困,親朋好友為他在鄰近的村莊找了個差事,他背上行李去就職。誰知夜裡山洪下來,那個村莊被山洪沖毀,村中的人都奔往四處去逃難。他的行李書籍也被沖沒,隻身逃脫性命,回到貧窮的家中。

這時的張知府已調任廣東,張知府先曾賞識李生。李生便跋山涉水來到廣州,求張知府收留,不巧張家有喪事,已回故鄉數日。李生又急忙登程,在途中追上張知府。

張知府憐憫他,對他說:「你怎麼貧困到這種程度,我有孝在身,沒甚麼贈送給你,我的大兒子在杭州作官,幕府缺少人手,我寫封信你帶上去找他,以你的才學,是可以暫時在杭州安身的。」李生趕到杭州,正趕上張知府之子得了重病,家人把李生暫時安排在外室,沒幾天,張知府之子病故了。李生舉目無親,只得離開了杭州。

在回鄉途中,李生想到自己一生屢經波折,每次都有奇遇,每次又都成了畫餅,心中感到十分不平。這時有一位長鬍子長眉毛的道人向他走來,李生忍不住向道人哭訴自己的生平,為甚麼屢次遭難,碰不上好運氣?

道人說:「上天仁愛之心怎麼會有私心偏袒,世上的一切事都是有因緣關係的,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福分是積德行善修來的。你只有改變自己,從現在起修道德,行善事,讀好書,做好人,念在利人濟物,還是可以消災退殃,得到善報。怎麼能有抱怨、不平之心呢?」

李生說:「我現在哪有錢做善事?」道人回答:「關鍵在於心,要求我們心中時時存著善念,存著幫助別人的心。」李生因此而醒悟,從此後謹遵道人之言,讀經書,修身向善,給鄉里人辦學講學,教化人們向善。他不久考上了進士,後來就終生的行善。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若是能夠一心向善,恭慎自己,順應天理,自然在靜的時候,心就會與天道相合;在動的時候,行為就會與吉慶相遇了。禍和福是果,想求善果,因一定要正,積聚了正因,果不求而自得。

從古至今,因果報應無不歷歷應驗,境由心造,境隨心轉,要招吉或招禍,全在人心如何運用了。其實人今生所為就是未來的命運,人們目前所做的一切就是在選擇未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類對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之後,醫學分科也會越來越細,目的應是順應臨床醫學的發展,讓醫療照護完善。
  • 語云:「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指古之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而全面,這樣就能及時改過,不斷向上;對別人寬容而平易,使別人樂於為善。寬容是一種智慧,是道義堅守中的包容,是對他人的關愛和負責,它需要有寬廣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心態。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君子個人修養及與人相處的道德準則之一。君子以堅守正道自律,內在修身、外在達人,盡可能向他人提供方便,儘量給予他人幫助,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和關愛,寬容是一種充滿了仁愛的無私境界。
  • 國人評價花的優劣,要從色、香、形、韻四方面去考慮,若在任一方面出眾者可稱為絕;菊花四絕皆備,是名花中的佼佼者。菊花千姿百態,色彩豐富,且不畏寒霜,宋朝詩人韓琦〈九日小閣〉詩:「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黃花晚節香。」成語「晚節黃花」就是用菊花比喻一個人的晚節高尚。
  • 唐人電視台「全世界華人人物寫實油畫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三屆了,比賽吸引了全世界越來越多的油畫界精英,大賽純真、純善、純美的宗旨引領人們回歸正統藝術,為華人畫家走向國際舞台搭建了平台。
  • 鵲(公元前407~前310)本名秦越人,是春秋戰國時期渤海(今河北省任邱縣)人。少年時拜民間老醫生長桑君為師,並在長期的行醫生涯中刻苦鑽研,學識與醫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最終成為流芳千古的中華醫聖。由於他醫術精湛,診斷準確,即使遇到疑難病症也能妙手回春,頗像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所以人們就尊之為扁鵲,本名秦越人反而為人淡忘。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談到梅花,人人自有一股熱切的情懷, 一份密不可分的情結。
  • 人品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誌。孔子論「人品」的論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財富,他注重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堅持道義至上的原則,塑造「仁人君子」的理想人格,提出「仁者人也」、「仁者愛人」、「仁民愛物」、「見賢思齊」等做人理念。
  • 聖人說,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來源於天上,是神傳文化。黃帝的一生就可以明確見證此理。他出生時就有異常的天象,長大後有神靈指點他治理國家和打勝仗,到黃帝老年則尋道成仙。
  • 雨淅瀝,霧氣濛濛。雨夜讀書,也禁不住一絲淡淡的憂鬱湧上心頭。然而,當我偶然在書本上看到了「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這句話時,內心為之一震,時常縈繞在心頭的那些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