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米粉不含米 消費者吃「米粉」無蛋白質

人氣 124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端木瑾綜合報導)香噴噴的炒米粉和熱騰騰的米粉湯是台灣的知名小吃,而其中的主角——米粉也是許多華人家庭中常備的正餐食材。不過繼日前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消基會)查出台灣大部份米粉的含米量均未達標準後,近日又有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當地有兩款米粉的含米量不足一成,消費者購買時可得睜大眼睛,看清米粉包裝上的標示。

據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在香港地區所販售的惠康旗下品牌「御品皇新竹米粉」,及台灣名牌「新東陽特級新竹米粉」,每100克只含0.4克蛋白質,推算米含量不足一成。

由於米粉是由白米所製成,而白米含有粗蛋白質,因此檢測米粉中的蛋白質含量,就可推算出米粉中的米含量。

目前兩岸三地中,僅有台灣對米粉訂有標準。依據台灣標準,「米粉」分為「純米米粉」及「調合米粉絲」;「純米米粉」的粗蛋白質含量至少要在5.0%以上,「調和米粉絲」則規定含米量至少要50%,粗蛋白質2.5%以上。

日前台灣消基會針對市售52件米粉調查,只有3件是純米製造、標示營養成份與實際符合;有45件含米量未達國家標準五成,不合格率高達八成六。有些標榜純米卻連一粒米都沒有加,其中不乏知名品牌「龍口米粉」,甚至連標榜使用在地稻米的台灣各大農會都淪陷。

不過據台灣業者表示,用純米做的米粉容易碎,所以米粉中一定會加入玉米澱粉,減低製作的難度,並增加口感。但至於為何玉米澱粉會「反客為主」,成了米粉中的「主角」,主要還是成本的考量,因為玉米澱粉的價格只有白米的一半。

雖然米粉並不一定是消費者攝取蛋白質主要的來源,但是廠商以白米成份訂價米粉,卻提供含米量不足的產品銷售,難免有欺瞞消費者之嫌。

尤其有些病人,因為吃膩了白稀飯,想換換口味吃一樣容易消化的米粉,但卻吃到全是玉米澱粉製成的米粉,因而造成消化不良,就可能演變出較為嚴重的問題。

由於光從米粉的外觀和顏色,無法看出是不是真的米粉,因此台灣消基會建議消費者購買時,可以先看看包裝上的蛋白質含量,以免成了冤大頭,或影響了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新聞
玉米粉入糕點  盼增糧食自給率
快餐鼻祖 桂林米粉
台9成米粉涉假  農會及名牌在列
米含量低  新竹米粉業者擔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